演講稿也叫演講詞,是指在群眾集會上或會議上發表講話的文稿。演講稿是進行宣傳經常使用的一種文體。演講的作用是表達個人的主張與見解,介紹一些學習、工作中的情況、經驗,以便互相交流思想和感情。優質的演講稿該怎么樣去寫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演講稿模板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以重陽節為主題的演講稿800字篇一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
你們知道昨天是什么日子嗎?是的,重陽節,也是老人節。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秋季也是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如今,在這百果飄香的金秋時節,我們喜逢了又一個重陽老人節,讓我們向老人們表示最衷心的節日祝賀和最崇高的敬意吧,祝福他們健康長壽,幸福安康!
童年是一幅畫,少年是一個夢,青年是一首詩,中年是一篇散文,而老年人則是一部歷史,是一面旗幟,是一道風景……我們的老一輩為我們灑下了辛勤的汗水,作出了無私的奉獻,付出了他們的一切……
如今,他們老了,該是我們去關心、去尊敬、去愛護他們的時候。尊敬老人的學生才是有愛的學生,尊敬老人的家庭是溫暖的家庭,尊敬老人的社會是和諧的社會,尊敬老人的學校是文明的學校。可是,我們不能只喊口號,我們要付諸于實際行動:生活中,給老人好脾氣;吃飯時,給老人夾夾菜;乘車時,給老人讓讓座;排隊時,讓老人站到自己的前面;過馬路時,扶一把身邊的老人;洗了水果,先挑好的給老人;看電視時,把遙控板給老人;假日出游,邀請老人同游;放學回家,甜甜地打聲招呼;空閑時間,陪老人說說話……
同學們,只要我們心中真正裝著老人,就一定能讓他們每天綻放舒心的笑容、時時感受甜蜜的幸福!
最后,讓我們共同祝愿可親可敬的前輩們如晚菊傲霜,漫步人生夕陽紅!
謝謝大家!
以重陽節為主題的演講稿800字篇二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即將來臨。
重陽節可以說是我們宣揚尊老,愛老,敬老傳統的節日,我們今天共同為老人祝福,讓我們多一些關心送給老年人,讓我們把我們的尊敬與關愛送給他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回家為父母做一頓飯,為父母洗一次腳,敬老,愛老,從我做起!
進一步倡導尊老敬老的傳統文化尤其顯得必要。總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老人。作為x小學的學生,我們應該發揚尊老愛老的優良傳統。在重陽節這天,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致以節日的問候,感謝他們為自己所做的一切;在平時,幫助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關心照顧他們,多陪他們聊聊天,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他們的乖孫子。同時向社會的爺爺奶奶伸出關愛幫扶之手。當然,尊老敬老絕不是重陽節一天的事,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幫助老人解決生活的困難,多給老人一些心理慰藉。
因此,我提議,每一位少先隊員都要用實際行動向老人們獻上我們的一份心意,為自己的爺爺奶奶或者鄰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幫他們洗衣洗碗掃地疊被,多為他們著想,少讓他們做那些本來應該是我們自己做的事,把好吃的讓給他們,把有趣的事告訴他們,對鄰居長輩有禮貌,外出禮讓老人。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希望我們所有的人都從現在做起,都能尊老愛老。在天高云淡秋風颯爽的季節,讓我們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幸福安康。愿所有老人都過上幸福的生活!
謝謝大家!
以重陽節為主題的演講稿800字篇三
親愛的老師、同學:
大家好!我是五(1)班的黃詩運,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愛親敬老,人人可為》。
中國號稱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積淀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熏陶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為先”,在眾多傳統美德中,孝敬父母占據第一位。古往今來,孝敬父母的故事有很多,我給大家講一個孝敬父母的小故事吧。
從前有個叫做子路的人是春秋末期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他小時候家里很窮,常年靠吃粗娘野菜度日。有一次,年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家里一點米也沒有,怎么辦呢?子路為了滿足父母的心愿,翻山越嶺走了幾十里山路,從親戚家背回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期盼已久的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路途的疲勞。小小年紀的他,懂得心中裝著父母,小小的舉動卻裝著滿滿的愛心和孝心。
關愛親人,孝敬長輩這就是美德,我們作為年輕一代,應該把這種美德傳承和發揚。
愛爸媽,我們要學會做個聽話懂事的乖孩子。聽從爸媽的教導,不頂撞,不犟嘴,不隨意耍脾氣,不惹父母生氣。愛爸媽,我們要做個勤勞能干的好孩子。主動學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整理自己的房間,掃掃地,抹抹桌子,收拾碗筷……這些細小的活爸媽會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同學們,關愛親人,孝敬長輩不需要天天掛在嘴邊,但必須時時記在心間,不是講空話,更要看行動。讓我們大家行動起來,做一個愛親敬長的美德傳承者!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以重陽節為主題的演講稿800字篇四
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陳曼希。今天我的講話題目是“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尊老愛幼新風”。同學們,你們都應該知道重陽節吧!對,在我們的語文課本里,曾經學過好幾篇關于重陽節的詩篇呢!比如說: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在課本里我們知道了,重陽節是在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在我國古代思想中,“六”為陰數,“九”為陽數,九月九日正好是兩個陽數相重,所以人們把它叫做“重陽”,也叫做“重九”。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漢初皇宮中,每年的九月初九,都要佩帶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到了東漢時,民間又有了重陽登高的風俗,因此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關于重陽節的故事很多。據說重陽節從漢朝初就有了。那時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饞害后,宮女賈某也被逐出皇宮,賈姓宮女又將此習俗傳入到民間。到了東漢,民間在該日又有登高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以后到了唐朝,文人墨客們寫了很多登高詩,其中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則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當然,古人的登高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同時還有吃“重陽糕“(一種九層糕)、賞菊飲菊花酒的習俗。清代以后,賞菊之俗尤為昌盛,時間也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后最為繁盛。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已經很普遍。“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想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因為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這些習俗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的中就有記載。
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重陽節這個傳統的節日被賦予了新的含義。1989年,我國把每年農歷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從而將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同學們,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講的就是這層意思:尊敬、愛護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時也要象對待自家人那樣去尊敬、愛護別的老人和小孩。最近,從新聞媒體討論的話題中也可看出一二。如“該不該給老人讓座?”“怎樣做一個可愛的上海人?”這些活動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建設和塑造一個具有高度文明、能與國際接軌的國際大都市的形象,而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就是其中的一項內容。作為生活在這座大城市的我們,更有義務為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而作出努力。客觀地說,經過改革開放和精神文明建設,良好的社會風氣已經逐漸形成,一些不良的行為受到大家的譴責。反省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學生在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又做得怎樣?我不想對你們的過去予以評價。但是,在重陽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全體同學是否想到,該如何為我們家的老人或者社會上的老人做點什么呢?希望大家考慮一下。當然,學校政教處也有安排,要求各班的班主任在節后作個統計,看看我們的立達學生在老人節里為社會、老年人都做了些什么。
農歷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煉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重陽這一天,人們賞玩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游歡飲。九月重陽,天高云淡,金風送爽,正是登高遠眺的好季節,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陽節的重要習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災之意。
重陽節還有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風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種重要植物,氣味辛烈,可以防止惡濁重陽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種節令美食。寧靜的傍晚,我獨自一人站在林蔭道旁的一棵樹下,陽光斜斜地織下來,細碎地穿過零落的樹葉,在我的眼睛里投下斑斑駁駁的閃亮。而我卻絲毫不能從那光芒中獲得溫暖,反覺得有一種從骨髓中散出的凄冷。看那枯黃的樹葉光華不再,即便在這尚暖的風中也要凍的瑟瑟發抖,堅持不住就要飄落下來,像蝴蝶絕美的舞蹈,而后歸于寂寞。裹衣離開,我感覺自己就像那些被拋棄和遺忘的敗葉,遠隔親人好友,在這遙遠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氣,咀嚼思念的苦果。
窗外,一陣秋風吹來,我再一次抬頭看那些紛飛在空中的枯葉,忽然覺得它們很像自然的信箋,而關愛是一枚世界通行的郵票,枯葉用盡最后的生命燃燒成一縷縷陽光純凈的燦爛,給無數異地的親朋好友傳遞溫情與祝福,讓世界不再孤單。原來只要心心相印,距離永不會阻隔真情;其實只要真情恒久,天涯也不過咫尺比鄰。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穿越歷史的煙云,又是一年重陽,再頌經典,宛如心聲……
以重陽節為主題的演講稿800字篇五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敬老愛老,從我做起》。
“老人”,一個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字眼,生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老齡化的國家,就更要求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尊老敬老,愛老助老,而要真正的落實這一切,我們又應該如何做呢?
翻開歷史的書卷,走進時代的海洋,或許,我們能尋到想要的答案。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說過,做兒女的,能活下來,是因為有父母的養育。戰國時期孟子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東漢時期,董永在父親亡故后,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安葬父親的費用。敬愛的毛爺爺,在家鄉的宴飲上,向一位70多歲的老人敬酒。敬老愛老的事跡,數之不盡,敬老愛老的人,不分等級。
其實,我們要尊敬愛護老年人。第一,是因為陰陽調和,萬物源起。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是他們,哺育我們成人。他們用青春滋養我們成長,而歲月,卻在他們的臉上留下無情的皺紋。在歲月的沉淀下,他們便如一本老書,明理和涵養已浸入內里,多陪老人說說話,別讓他們被孤獨的封存在歲月的長河里,多陪老人聊聊天,他們的智慧與經驗,將會幫我們拭去俗世的虛假與浮華。
第二,老一輩人用他們的辛勤奮斗,為我們創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沒有他們曾經的艱辛,就沒有我們今日的享樂。如今,當年意氣風發的他們,再不能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面對重新歸于平凡的他們,
我們能做的,就是盡我們最大的努力,讓他們享受頤養天年的樂趣,也只有這樣,才能在享受著他們奉獻的同時,無愧于心。
第三,春秋交替,歲月流轉,有一天,我們也會老去,從為人子女到為人父母,才會恍然明白父母親人的不易。不要讓自己真的到了那個時候,才后悔莫及。今天多付出一點,關愛今天的老人,就是關愛明天的自己。
21世紀,一個物欲橫流,飛速發展的新時代,而在這樣一個新時期,我們更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優良傳統。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愛老助老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讓所有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構建和諧社會,迫切需要我們敬老愛老。讓我們在新世紀,響應新時代的號召,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舉敬老愛老的偉大旗幟,獻出我們全部的愛心和孝心,從我做起,讓世界處處陽光燦爛!
以重陽節為主題的演講稿800字篇六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日是重陽節,對我來說是一個異常的日子,也是我值得記憶的日子,因為今日我已退休,在此,我衷心感激學校領導多年來對我的關心照顧,感激教師們一向以來對我的關愛和友誼,也感激歐店小學的孩子們給我帶來的無限完美的回憶和歡樂。
此情此景,此時此刻,我望著熟悉的學校,望著熟悉的你們,我忽然有很多不舍。
我不舍這美麗的學校,因為她的角角落落,她的每一次變遷,都留下了我的足跡。從低矮簡陋的小平房到今日寬敞明亮的現代化教學樓,我的青春在那里揮灑,我的頭發也由黑變得灰白,歲月在那里見證我的教學生涯。我不舍我親愛的同事們,在那里我們忘卻了年齡,我們像兄弟姐妹一樣和睦相處,以往我們在辦公室里為教學問題爭得面紅耳赤,那一雙雙年輕的手以往手把手教我學電腦,讓我這個老教師也上起了電化教學課,每次教學活動的試講課都喜歡叫上我一齊討論交流,讓我也得到了一次次的學習和提升。
我不舍我可愛的學生們,我喜歡他們像鳥兒一樣在我的身邊嘰嘰喳喳問個不停,說個不停,我在你們那一篇篇充滿稚氣的作文和日記里用紅筆和你們交談;在教室里我們朋友般進行過激烈的即興辯論,在歡樂的節日里開心地看著你們自編自演的精彩節目,我也為你們著急過,為你們生氣過,也為你們驕傲過,自豪過,在我30年的教學生涯里,我時刻被你們的可愛包圍著,幸福著。
如今,我光榮退休了,要離開這熟悉的一切,其實我清楚的明白,我應當放心的,應當舍得的。因為我們的教學環境越來越美了,教學條件越來越好了,有那么多優秀敬業的教師,有那么多進取向上的孩子們,我怎樣會不放心呢?退休后的我,擁有一個幸福歡樂的家庭,有自我的愛好和興趣,一群誠摯的朋友,我還有什么不舍得呢?雖然我退休了,可是我的心永遠離職不離崗,我會一向關心著我們的歐店小學的,我堅信,我們的學校未來會更完美。
最終,在新年來臨之際,提前和大家拜個早年,祝我們的學校蒸蒸日上,期望我們的教師們美滿幸福,期望我們的孩子們健康歡樂!
多謝大家!
以重陽節為主題的演講稿800字篇七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重陽敬老,話說美德》。
重陽節是我國古代傳統節日,人們在重陽節當天佩茱萸,飲菊花酒,登高望遠。重陽節寓意為健康長久,中華民族向來又有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因此,重陽節又被定為老人節。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人都會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實際上就是尊重我們自己!同時,我們的一聲問候、一個微笑、一個電話會讓他們倍感欣慰和滿足。親情像一粒休眠的種子,熱情給予溫暖,淚水給予滋潤,寬容給予力量。雖然,冉冉時光留不住,老人們終究會老去,但只要我們每天都關心老人,哪怕只是一次洗手,一個鼓勵的話語,一次滿意的微笑,都能夠使老人們感動許久,生活更多彩!夕陽無限好,哪怕近黃昏!
現如今,我國同世界上的許多國家一樣,慢慢步入老年社會,關愛老年人,關心長輩,已成為整個社會的責任,尊敬老人的家庭是和諧的家庭,尊敬老人的社會是發展的社會,尊敬老人的學校是進步的學校,尊敬老人的學生才是文明的學生。尊老愛老,我們責無旁貸。新世紀的我們一定要積極創造各種條件,盡力為老人做好事。在這個溫情的節日里,我想對同學們發出三點倡議:
一、送上一個水果給我們身邊的老人,再送上一句祝福語,祝愿老人們延年益壽,健健康康。
二、今天放學回家為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捶捶背,干些力所能及的事,讓他們補過一個愉快的重陽節。
三、和家里的老人吃一次團圓飯,或給遠在他鄉的老人打一個問候電話。
在這天高云淡、秋風颯爽的季節,讓我們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幸福、安康。
謝謝大家!我的講話完了!
以重陽節為主題的演講稿800字篇八
同學們,明天是農歷的九月初九,你們知道這是什么節日嗎?是的,重陽節。重陽節又叫老人節也叫登高節。
民間在重陽節里有很多習俗,比如:登高,吃重陽糕,賞菊,飲菊花酒等。古代的文人墨客們寫了很多登高詩,其中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則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當然,古人的登高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陽節還有插茱萸的風俗。“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因為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所以他們把茱萸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重陽節這個傳統的節日被賦予了新的含義。1989年,我國把每年農歷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從而將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同學們,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講的就是這層意思:尊敬、愛護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時也要象對待自家人那樣去尊敬、愛護別的老人和小孩。
“花無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總有一天,我們也將會成為老人,作為小學生,我們應該發揚尊老,愛老的優良傳統。希望通校生班的孩子在明天重陽節來臨時,向爺爺,奶奶,外婆,外公送去節日的問候,感謝他們為我們所做的一切。住校生班的孩子請在周末去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問好,感謝他們為我們所做的一切。當然尊老愛老不單單是重陽節一天的事情,應該在日常的生活中,幫助老人解決生活的困難,多給老人心理的慰藉。
我希望每個隊員都要以實際行動,向老人們獻上我們的一份心意,為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鄰居的老人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為他們洗衣,做飯,掃地,疊被,把好吃的東西送給他們吃,把有趣的事情講給他們聽。對鄰居長輩有禮貌,外出禮讓老人。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希望我們所有的人都從今天做起,尊敬老人,愛護老人。在這天高云淡,秋高氣爽的季節里,讓我們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幸福,安康!
以重陽節為主題的演講稿800字篇九
尊敬的各位前輩:
您們好!我們即將迎來了九九重陽節,重陽節又叫老人節。
俗話說:兩陽相重,九九艷陽。平山教育人不會忘記,沒有昔日您們艱苦的創業,就平山教育今天的發展與輝煌。在此,我代表平山區教育局老干部辦向您們表示節日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
今天,在這云淡山清、秋高氣爽、橘紅橙黃、金桂飄香的收獲季節,我們歡聚一堂,隆重召開平山區教育局慶“重陽節”茶話會,共同慶祝屬于您們的節日——重陽節。
首先請教育局黨委書記某講話。
尊敬的各位前輩,您們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無私奉獻,把美好的年華、熱情和精力都獻給了教育事業,您們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前進。讓我們一起暢所欲言,共話平山教育不老的情結。
人老不失戎馬志,余熱生輝耀九重。振興九洲心不老,祝與青松永同齡。我們忠心的祝福您們健康長壽,萬事如意!
下面游藝活動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