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總結嗎?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總結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學經典誦讀活動總結篇一
國學經典是古代圣賢思想、智慧的結晶,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千百年年傳唱不衰。誦讀它,可以修身養心,增加智慧,開啟成功之門;誦讀它,可以讓人認識美、領略美、欣賞美,享受快樂人生。教育專家認為,道德、情操、品性、氣質等人文素養,很難教成。靠的是陶冶、熏習、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培養出來。因此,在國學經典誦讀,讓學生熟誦于口,濡染于心,能改變德育以說教為主的方式。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仁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和為貴”、“和而不同”的共生共處之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個人與社會健康互動之道;“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的創生之道,以及“民吾同胞,物吾與生”的人文關懷等等。通過這些經典熏陶,可以幫助學生明白做人的道理、準則和方法,從中得到做人的樂趣,不斷提升精神境界,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人格優化。實踐證明,“潤物無聲”的經典誦讀是提升學生品性和修養的有效途徑。在國學經典的浸染下,學生的性情變得平和了,審美情趣更濃了,想象創作能力更強了,胸懷更為廣闊,富有個性,人格健全。經典作品,為孩子的內心世界涂下亮麗的底色。
從各班教師提供的誦讀階段性總結中可以看出,學生的記憶力大大提高。從部分家長的誦讀反饋表中也可以看出,孩子們背書比以前背得快。094班賈夢蕾的家長說:“老師每天布置我女兒背詩,剛開始,我女兒背的很慢,不愿意背。我還是堅持讓她背,堅持下來,現在是背得又快又好。看來,讓小孩子背詩是真是一件好事情。”
中學生誦讀國學經典是積累語言的重要渠道。少年正處于儲備語言的最佳時期,多讀、多背誦一些經典,不僅有利于培養中學生的記憶力,更有利于中學生積累知識,豐富語言,提高語文素養。如:學生誦讀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蘊涵著豐富的歷史知識和各種題材廣泛的典故;讀了《增廣賢文》會說話,讀《幼學瓊林》就是在讀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它既能給學生一種寫作格式的對韻,又傳送了歷史、地理以及古典文學知識;《論語》《莊子》,儒家和道家是我們民族思想的源頭構成;唐詩所表達的人的思想情感的豐富性、復雜性、廣闊性是前所未有的……優美文化經典,這些范文烙印腦中,自然就提高語文素養。
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又促進了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明顯提高。學生認的字多起來了,提高了初讀課文的效率。背誦能力強了,課文能很快讀熟,會背。理解課文內容時,發言時語句通順,常常引經據典,很有深度,常有令人感嘆的頓悟之言出現。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了,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誦讀經典,形成了良性循環。
學校的甬路兩側,設立《論語》經典內容的宣傳牌,營造了濃郁的儒家思想文化氛圍。營造國學氛圍、創造高雅環境,學習環境減壓、減負,和諧放松。校園里每天都能聽到學生誦讀經典的朗朗書聲。進一步豐富了學校的文化內涵。總之,經過經典誦讀的實驗,老師和家長欣喜的發現,孩子們從文化素養到精神氣質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家里,孩子們的語言變得豐富靈動了。常常妙語連珠,出口成章;寫作文也常常引經據典,信手拈來。老師和家長也為此驚喜不已,更讓家長高興的是,孩子們懂得了孝敬;懂得了感恩,懂得了一衣一食來之不易。經典詩文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凈化了學生的品格,全面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經過經典誦讀的實驗,教師對國學經典的認識得到了大大的豐富和拓展,自身的國學素養得以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進一步豐富了學校的文化內涵。課題研究成效明顯,具有時代意義和現實價值。
經典誦讀不能奢望孩子們能夠現學現用,對于中學生而言,經典熏陶是不可能即時顯奇效的。因此部分家長對經典誦讀的活動不夠理解,支持的力度不夠,部分教師對經典誦讀實踐的力度不大,主動性不夠強;由于種種原因,誦讀的時間有時不能保證;誦讀促使學生的變化不能進行量化。盡管如此,我們仍舊會研究經典誦讀。我們相信,通過開展中學生國學經典誦讀的實踐,那些博大精深、睿智宏偉的國學經典,必將隨著歲月的流逝和學生閱歷的增加而慢慢釋放出濃醇的芬芳。
小學經典誦讀活動總結篇二
按照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要點要求,為進一步深化中華經典誦讀,傳承中華經典文化和紅色經典文化,20xx年我校繼續開展了“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現將活動組織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我們把經典誦讀活動作為加強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提高傳統文化修養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抓手,在組織中華經典誦讀活動中注重學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塑造和良好文明習慣的養成。為了擴大活動的參與面,確保活動取得預期效果,學校積極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知識儲備,分年級列出了重點誦讀篇目,確定了專門的指導教師,把中華經典誦讀活動作為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形成制度,長期開展。
學校將中華經典誦讀活動作為與學校文化建設想相結合,利用學校櫥窗、走廊、墻壁等空間和角落,精心布置有關中華傳統文化、傳統美德的圖畫、警句、詩詞歌賦以及孩子們充滿靈性的“詩配畫”作品,營造濃郁的文化環境,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喜愛傳統文化,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承載者和傳播者;讓“誦中華經典、做美德少年”,“與經典同伴,與圣賢為友”的理念深入人心、家喻戶曉,從而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在組織開展經典誦讀活動過程中,學校根據實際情況,把經典誦讀活動融入到學校教學的適當環節,在全員和普及上下功夫。
一是開展課前一吟活動。充分利用每一節課前五分鐘時間,以班級為單位集中誦讀經典詩文,循序漸進,熟讀成誦。二是每周開設一節誦讀課。由專業教師在充分備課的情況下,分門別類精心講授經典詩文、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領會詩文含義,加強對詩文內容的理解和情境的把握,從而提高誦讀的藝術含量。
再抓大賽方面,我們采取班級、年級、學校三個層面層層組織,層層選拔的方式進行,結合中秋、國慶、重陽節等重大節日,組織學生廣泛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比賽活動,推選出優秀作品參加市“中華經典誦讀展示月”評比活動。
通過此次活動的開展,我們打造了一批誦讀精品,發現了眾多具有天賦和靈性的誦讀人才,對中小學生的誦讀水平有了清晰的認識。同時,我們也充分認識了組織開展中華經典誦讀大賽活動的重要意義:
(一)豐富的誦讀內容充實了學生的文學知識。這次經典誦讀的篇目十分廣泛,從孔子的《論語》、老子的《道德經》、屈原的《離騷》、李白的《將進酒》、歐陽修的《酒翁亭記》,岳飛的《滿江紅》、周敦頤《愛蓮說》、白居易的《憶江南》、《三字經》、《千字文》等古詩文,到冰心的《紙船》、《毛主席詩詞》、《生命的價值》《秋天的雨》、《一株紫丁香》、《最后一分鐘》,《祖國頌》、《我的祖國》、《中華少年》等近現代名篇。可謂跨越古今,涵蓋精髓,真正起到了“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作用。
(二)濃厚的傳統文化陶冶了學生的道德情操。《千字文》、《三字經》、《弟子規》等篇目是我國傳統儒學的經典作品,里面有做人的道理、有處事的原則、有善惡的標準等等,這些傳統文化的精華通過朗朗的誦讀聲傳入心靈,必將對廣大中小學生產生震撼和影響,對于提高他們的藝術修養、陶冶他們的道德情操、激勵他們的進取精神,以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小學經典誦讀活動總結篇三
學校自從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以來,在校領導的關心和指導下,堅定不移地抓好這項工作、本學期,我們要求全體教師參與誦讀活動,深入、有效地開展誦讀活動,使經典誦讀課程化,不斷改革誦讀活動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誦讀的評價,使中華經典誦讀活動逐漸成為學校的特色、
經典古詩文作為民族智慧與民族精神的載體,是人類文明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魂與根、教師利用班會、早讀課向學生明確不學詩,無以言,學生需要以傳統文化涂亮人生底色,滋養心靈等經典誦讀益處、
1、明確活動目標、通過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發展智力,活躍思維,陶冶情操,傳承并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承中華美德,促進學校人文化發展,提高辦學品位和辦學特色、
2、經典誦讀課程化,確保誦讀時間、本學期,我校根據上級的安排,要求班主任應有效利用班會、早自習等開展經典誦讀、語文教師應結合自身課程安排,加強對學生的傳統文化教學、激勵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誦讀活動,確保誦讀時間、
3、措施方法到位重形式又重過程、面向全體學生,堅持全程參與,在背誦古詩文的過程中提高素質,發展能力、開展古詩文誦讀,我們要求學生正確處理背誦與感悟的關系,但不把背誦古詩轉變成學生新的負擔,要讓學生輕松地背,愉快地記,提高學習古詩的質量、
4、以比賽檢驗成效、為了更好地檢驗誦讀成果,鞏固和激勵誦讀活動更深入地開展、我校于x月x日上午在教學樓教學樓前舉行了“中國夢、愛國情、成才志”經典誦讀大賽活動、各班級踴躍參加,將經典誦讀和音樂、演唱、表演等融合一起,以不同的形式展示了中華經典美文的獨特魅力、
1、豐富了學校的德育內涵、誦讀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學校的德育內涵,推動了學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交涉和德育工作的發展、師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較大的改觀,良好的校風、學風、班風逐步形成,有效地促進了我校學生養成教育的全面實施、
2、提高了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經典詩文不僅語言精煉優美,而且意蘊深刻,境界動人,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養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情操,培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過歌頌祖國大好河山和美麗風光的詩文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我們祖國江山如畫,從而激發他們作為中華兒女的自豪感,養了學生愛祖國,愛家鄉,培養他們高遠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懷、
3、全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大量誦讀中華古詩,一是激發了學生誦讀經典詩文的興趣,形成了誦讀的良好氛圍;二是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學生知道了“詩前幕后故事”、“文壇軼事”,他們了解、知道的歷史事件多了;三是學生初步掌握了誦讀的方法,并能運用,部分學生還能把學到的經典語句運用于作文之中;四是鍛煉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學生通過自編自演節目、板報等,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協調能力,藝術鑒賞力等等都得到了極好的錘煉、
4、提高了教師的文化底蘊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學校教師主動參與,廣泛融入,他們和學生一起學習、討論、背誦,探討經典的人多了,查閱資料的人多了,吟誦的多了,用的經典語句的多了,我校廣大教師在活動中極大的豐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蘊、經典浸潤人生,書香伴我成長、
抓好古詩文誦讀活動領導重視是前提,老師參與是基礎,調動學生積極性是關鍵,家長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我們開展誦讀活動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尋根,尋民族精神之根,尋現代文明之根、在誦讀古詩文中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加厚學生的人文底蘊、我們肩負著歷史重任,在我們的努力下,相信我們的學生們會繼承傳統,弘揚傳統,去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小學經典誦讀活動總結篇四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我們應該生生不息傳播的瑰寶。xx公司扎實有效地開展古詩文誦讀活動,為開發兒童各種潛能,傳承中華文脈,陶冶高雅情操,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使員工閱讀經典,增強文化底蘊,享受閱讀的樂趣,獲得智慧的啟迪,提升人文素養,特制定員工經典誦讀活動方案。
以“我的中國夢——童心向黨〃經典誦讀”為主題,進一步營造濃厚的誦讀經典文化氛圍,以形式多樣的誦讀活動為載體,引導青少年遨游書海,增強文化底蘊,塑造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社區文化,促進社區青少年綜合素養的全面提高。
經典詩文歷經歲月淘洗,千錘百煉,是美文中的美文。讓孩子們在記憶的黃金時期就誦讀這些經典,會對孩子人格的養成和情操的陶冶,對民族精神的養育,都有著任何其他手段所無法代替的作用。如果我們能利用兒童這一段黃金時
期,藉由先哲的風范,薰習我們的員工,引用圣賢的智慧,教導稟性淳良的兒童,那么,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日積月累,必將奠定他一生為人處世、成家立業、幸福成功的基礎。
讓經典詩文伴我快樂成長。
通過開展競賽活動,激發員工誦經熱情。社區定于8月26日舉辦經典誦讀競賽。以現行古詩文誦讀教材或自選的經典詩文為內容的誦讀比賽,確定比賽內容、比賽形式,認真排練,力爭出精品,展現經典誦讀活動的成效。通過活動,培養員工誦詩古詩的興趣。
讓我們蕩起一葉誦讀的小舟,在經典的文化名湖里盡情暢游。誦讀著中華經典,讓優秀的民族精神在我們血脈中流淌;誦讀著中華經典,讓燦爛的文化智慧支撐起我們人格的脊梁。經典能滋潤我們的心田,好書能陪伴我們成長,讓我們學詩、用詩、賞詩、寫詩,生活有詩意,心中有詩情,讓經典詩文的馨香溢滿我們的社區!
小學經典誦讀活動總結篇五
國學經典蘊藏著中華五千年歷史的智慧精髓,在學生中開展
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在豐厚孩子文化底蘊的同時,更能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列四壩小學于20__年9月舉辦了“小國學”講壇活動。利用課間領著學生一起背誦《三字經》、古詩文;除此以外,一些優秀的語文教師還講解《水滸傳》,平時利用升國旗課間等進行背誦,營造濃厚的氛圍,語文老師對《水滸傳》進行了講解,并對學生的誦讀情況進行了等級評定。并且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1)大型集體誦讀:以全校為單位整體展示,如:每周的升旗儀式。
(2)小型集體誦讀展演:以班級為單位整體展示,如:每天上課的時候。
(3)讀書筆記展示:主要以學生習作為載體,展示讀書心得,彰顯人文教育。
通過開展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們在背誦中親近中華經典,在親近中熱愛中國文化,在熱愛中弘揚中華文明,在弘揚中培養創新精神,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同學們紛紛表示:愿意與圣賢為友,與經典同行!讀千古美文,做中華少年。
國學經典能夠走進校園,我們感到非常高興,誦讀經典活動
我們要長期搞下去。讓學生們學到課外知識,開闊視野,豐富知識,了解我們偉大祖國燦爛的文化。更大的收獲是懂得做人和做事的道理,并把這些道理用到行動。從而激發學生努力學習我們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爭作一個合格的接班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