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津古渡》閱讀原文:
西津古渡
葉兆言
到鎮江,不吃鍋蓋面,不看一眼西津古渡,基本上算是白來。再做個減法,鍋蓋面也可以不吃,西津古渡不能不看。為什么呢,因為這里有著真正的中國文化,而且還是文化中的精華。西津古渡是個很好的歷史標本,是一塊年代久遠的活化石,你來了竟然不看一眼,太可惜。
鎮江的好風景差不多集中在一起,沿長江一宇排開,最適合時髦又實用的一日游。現代化的交通便利,能讓你不經意間,最大附加值地看到很多風景。你不妨先去焦山景區,匆匆看一眼《瘞鶴銘》,中國書法史上有著特殊意義的一塊碑,筆法之妙為“書家冠冕”,對后來的書法影響巨大。焦山碑林在全國排名第二,能緊隨著名的西安碑林排在老二,可見收藏豐富,同時又必須精益求精。看過大名鼎鼎的《瘞鶴銘》,你便可以飄然而去,接著上北固山。北固山上有北固樓,“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江山英雄難覓,當年毛主席他老人家坐飛機經過鎮江,看著下面的美麗景色,感慨萬千得意非凡,立刻讓秘書筆墨侍候,默寫了宋人辛棄疾兩首與鎮江有關的詩詞。北固山上還有甘露寺,劉備曾在這里招過親。如果你更喜歡民間神話傳說,干脆再接著去金山,在金山寺燒一炷香,想象一下許仙,想象一下白娘子,想象一下法海。法海是金山寺的開山祖師,他居住的地方叫“法海洞”。
然后你就應該去西津古渡了,說起鎮江,最應該向大家隆重推薦的一定是這個地方。還是那句話,你可以不吃鍋蓋面,不喝恒順的老陳醋,甚至不去最著名的那三個“山”,但是一定要去西津古渡,這里才是重點,才是最大的代表,你一定要去。也不用往太遠處引用,就說說唐詩宋詞,有意無意間,你肯定會遭遇到這個西津古渡。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安石,辛棄疾,反正古詩詞里能留名的那些顯赫人物,南來而北往,都會在這留下他們的足跡。
為了更好地了解西津古渡,你最好能夠看一眼中國地圖,看一看滾滾長江如何向東流。人們印象中,萬里長江像一條龍,從西邊蜿蜒過來,一路向東,很少有人會去想,它最北面的位置在什么地方。當然是在長江下游,就在江蘇境內,就在鎮江。鎮江是長江的最北端,從江西的九江開始,長江以一個很大角度向北偏移,這意味著鎮江像個牛頭那樣,有力地頂向了北方。西津古渡恰恰在這個關鍵位置,就在牛角尖上,它是整個江南的最北,在緯度上,甚至要比安徽的省城合肥更偏北。
若沒有中國文化知識,不知道歷史和地理,沒時間概念,沒空間意識,西津古渡的意義會大打折扣。除了一條仿舊的石板古街,一家家磚木結構的店鋪,一棟棟飛檐雕花的客棧,一個元朝的古塔,一些洋人留下的老房子,你可能什么也沒看到。你會想不明白地追問,長江在哪,古渡口又在哪,為什么這些似曾相識的舊門面,舊街道,就應該具有特殊意義。名人走過的地方太多,到處都可能有他們留下的印跡,不就是一個準備過江的古渡口嗎,不就是留下幾首大家會唱的古詩詞嗎,萬里長江能過江的地方太多了,憑什么就應該這個渡口最有名氣。
好吧,那只能再往前說,晉楚更覇趙魏困橫,事實上西津古渡的重要性,直到東晉南遷,才真正開始體現出來。永嘉之亂讓司馬氏的王朝搖搖欲墜,中原開始水深火熱。大批北方難民紛紛逃往江南,其中有個叫祖逖的好漢,率親族宗黨幾百家一同南遷。那時候,司馬睿發給祖逖一千人的食糧和三千匹布,讓他自己渡江去招募軍隊,能做到哪一步算哪一步,幾乎是以卵擊石,結果祖逖不畏艱難,不怕流血犧性,從西波出發了,渡定北上,船行至長江中間,面對浩瀚江水,他敲著船槳說∶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他的意思是說,如果不能收復中原,我就不再回來了。這便是著名的典故"中流擊牌";對于中國人來說,表現的只是一種精氣神,東音南遷開始了長達二百六十多年南北大分裂,"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今不復還","中流擊楫"傳承了荊軻的精神。發生在鎮江江面上的這個故事,不僅有勇士赴湯路火的壯懷激烈,在中國大歷史上,還體現了漢族文化以中原為核心的王道思想。東晉南遷之后,尤其是南宋倉皇北顧,習慣于強勢的中原漢族政權轉為劣勢,處于明顯下風,鎮江的軍事橋頭堡作用立刻彰顯出來。退必須守進可以攻,鎮江在,江南還在,鎮江一共,江南不保。
戰亂年代如此,和平歲月也一樣重要。這里是江河要津,對面就是北方大運河的入口,大運河是古代中國的經濟命脈,北去南來,你都得從這個運輸的大樞紐走過,西津古渡自始至終離開不了一個實用。如今西津古渡已淪為擺設,只是一個人文景觀,正在派著別的用場。
西津古渡成為一塊文化上的金字招牌,成為穿越時空的一個門洞或者一扇窗戶。在這你會遭遇擺脫不了的歷史,這個歷史中不僅有遙遠的過去,很可能還會有未來隱約的身影。
(有刪改)
《西津古渡》閱讀題目: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本文記游"三山",沒有描繪具體景觀,而是敘寫了焦山碑林、偉人默寫詩詞、劉備招親、白娘子故事,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與文化韻味。
B.文章提及"石板古街""磚木店鋪""雕花客棧"等景觀,聚焦西津古渡,又連續發問,啟發讀者思考它的歷史文化價值。
C.圍繞西津古渡,歷史上出現了很多文人墨客,但作者僅濃墨敘寫祖逖"中流擊楫"的故事,旨在表現人物的功業和氣度。
D.文章強調西津古渡戰亂年代與和平歲月一樣重要,但內涵發生了變化,戰亂年代偏重軍事價值,和平年代凸顯經濟、文化價值,都緣于實用。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文章開頭"西津古渡是個很好的歷史標本,是一塊年代久遠的活化石",作者連用兩個比喻,形象地表達了西津古渡的歷史悠久和文化價值。
B. 文中作者敘述時多處使用第二人稱,更直接地與讀者進行對話交流,顯得親切自然;同時,也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引發讀者的共鳴。
C.文章最后一段與開頭呼應,進一步突出了西津古渡的文化價值、歷史意義,作者撫古觀今,思考未來,情感濃郁而又不失理性。
D.本文語言風格古樸、典雅,既有古典詩詞的引用,也有古人古事的敘述,還有地方風物的介紹,表達上契合了西津古渡悠久的歷史。
3、本文寫西津古渡,但也花了不少筆墨寫鎮江"三山"景區,有何用意?請簡要分析。(4分)
4、葉兆言說∶"好的文學作品始終帶有很強烈的抒情節奏感,人會被吸引。"請從情感與表達兩方面談談這篇文章是如何體現這種"抒情節奏感"的。(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