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料一: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成為一種全球性現象,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首要問題。新冠肺炎疫情“毒害”了全球關系并加劇了緊張。這是我們思考新冠疫情影響的第一點。那么原因何在呢?
主要原因在于中美之間日趨惡化的雙邊關系。從一開始,中國就遭到西方媒體以及一些西方政客惡意并且令人驚訝的攻擊。尤其在一些西方國家,它對那些國家民眾對于中國的態度產生了負面影響。盡管現在謾罵的海嘯已經逐漸退卻,但全球抗疫合作的前景卻因此遭到了嚴重損害。
新冠疫情對全球治理造成負面影響的第二個原因是,它帶來的威脅如此之大,以至于引發了社會所有階層的擔憂和恐懼。這場危機遠沒有使各個國家和社會變得更加緊密,相反卻傾向于將它們彼此分離開來。它被一些國家視為一場國家性而非國際性危機,結果大家就在抗疫中各自為戰。有關新冠疫情影響的第二點思考是,抗疫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治理能力的一場巨大測試。面對疫情,世界各國的應對總體上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在中國、韓國、越南和日本等東亞國家和地區。它們的抗疫方式當然存在重要差異,但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相似之處:在這些國家和地區,抗疫的目標都是遏制和根除病毒,而非簡單地控制。這被視為經濟復蘇的前提。它們在抗擊疫情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功。考慮到中國的規模,它的表現尤其突出。第二種應對方式是西歐國家,它們一直在試圖控制而非徹底消滅病毒,這些國家做得遠沒有東亞地區成功。第三種應對方式就是美國和巴西,那簡直是場災難,因為抗擊病毒一直被認為是次要甚至被嫌棄的工作事項,而非根本要務。這些不同類型抗疫方式帶來的后果將會影響深遠。
對于新冠疫情影響的第三點思考,涉及后疫情時代的全球治理和國際秩序。情況很難讓人樂觀。當前階段的中美關系比年初時進一步割裂了。這會削弱全球治理的可能性。一個最明顯的例子便是美國退出世衛組織和縮減資金支持。因為美國的態度,世貿組織的未來也遭遇威脅,短期內不大可能正常運轉。在可預見的未來,全球治理的進展更可能會出現在地區層面。長遠來看,新冠肺炎疫情也可能會帶來更廣泛形式的合作。東亞地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好于其他國家的原因之一,在于他們有應對“非典”的經驗。假以時日,世衛組織將會得到加強,希望也是如此。
(摘編自馬丁·雅克《新冠疫情如何影響全球治理》)
材料二: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及其國際化,對于中國大國形象塑造產生巨大挑戰,也蘊藏著重要機遇。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謠言四起,恐慌加劇。中國政府及時發聲,莊嚴承諾有能力、有把握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穩定了國內疫情防控大局,向世界表達了中國是文明大國、東方大國、負責任大國、社會主義大國的重大信號。
文明大國形象定位,彰顯疫情防控的中國精神。中華民族是歷經磨難、百折不撓的民族,困難和挑戰越大,凝聚力和戰斗力就越強。中華民族擁有戰勝疫情的強大文化基因、豐富經驗、強大心理承受能力和戰勝疫情的勇氣決心。中國政府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全球疫情防控分享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東方大國形象定位,彰顯疫情防控的中國氣魄。中國充分發揮獨特的制度優勢、應對“非典”疫情和重大災情的豐富經驗、先進的防疫和治療手段,展現出打贏疫情防控全民戰爭的信心、能力和把握。疫情爆發后,中國政府迅速反應,舉全國之力開展疫情防控。中國人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開啟全民隔離模式;中國政府聚焦聯防聯控,科學、有序推進以武漢市及湖北省為重點、從中央到地方覆蓋全國的全方位、多層次防控體系建設,“本著對中國人民和國際社會高度負責的態度,采取了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確保疫情可防、可控、可治,有效維護經濟社會穩定。
負責任大國形象定位,彰顯疫情防控的中國風范。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同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共同開展疫情防控。全力搶救受到病毒侵害的所有生命,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世界疫情防控貢獻力量,為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在當前全球疫情大流行風險加劇之時,中國表達了與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國政府保持緊密合作的意愿。
社會主義大國形象定位,彰顯疫情防控的中國前景。中國政府擁有強大的領導力,全民眾志成城戰疫,依法開展疫情防控,充分保證治理效能最大化,彰顯了中國制度的獨特優勢和旺盛活力。同時,中國擁有自我完善的勇氣和決心,及時糾錯、補齊制度短板和不足,將有效的政策和做法逐漸規范化、制度化和機制化,加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彰顯了中國制度強大的自我更新完善能力。
(摘編自肖晞、宋國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中國大國形象塑造》)
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新冠疫情一開始,中國就遭到西方媒體以及一些西方政客惡意的攻擊,盡管現在謾罵的海嘯已經退卻,但對全球抗疫合作的前景造成了嚴重損害。
B.新冠疫情的危機不僅遠沒有使各個國家和社會變得更加緊密,而且將它們彼此分離開來。它被某些國家視為國家性危機,大家在抗疫中各自為戰。
C.中美之間日趨惡化的雙邊關系和新冠疫情威脅如此之大,引發了社會所有階層的擔憂和恐懼,這是新冠疫情對全球治理造成負面影響的兩大原因。
D.美國退出世衛組織和縮減資金支持,體現了其不負責任的態度,世貿組織的未來也因此遭遇威脅,世衛組織和世貿組織短期內不大可能正常運轉。
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
A.中國、韓國、越南和日本等東亞國家和地區的抗疫方式存在重要差異,但它們都秉持這一理念:如果不能遏制和根除病毒,經濟復蘇就不可能。
B.新冠疫情影響了全球治理和國際秩序。目前來看,雖然情況很難讓人樂觀,但從長遠來看,新冠疫情也可能會給國際社會帶來更廣泛形式的合作。
C.中國和東亞其他國家、地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比西歐國家和美國都要成功,其中一個原因就在于他們有應對2003年“非典”疫情的豐富經驗。
D.因為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獨特優勢和旺盛活力,中國政府憑借強大的領導力,眾志成城,依法開展疫情防控,充分保證了治理效能最大化。
3.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塑造中國大國形象的方法的一項是(3分)( )
A.加強對外話語的構建,挑選和設計好中國疫情防控故事。
B.制定好中國疫情防控故事傳播的系統策略,建設好對外話語體系。
C.加強國際交流與媒體融合,增加講好中國疫情防控故事的手段。
D.加強對國外受眾的調查研究,增強講述中國疫情防控故事的針對性。
4.兩則材料在論證結構上有什么不同?請簡要說明。(4 分)
5. 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問題,它對中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