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紀前半葉,中國外交的追求的是國家獨立和主權,后半葉以來外交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同現存世界打交道。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19年,勝利的協約國集團為解決戰爭所造成的問題以及奠定戰后的和平召開了巴黎和會。這個和會是勝利國舉行的和會,又是個大國操縱的和會。
(1)關于德國的海外殖民地,《凡爾賽和約》作了什么規定?為什么說中國是巴黎和會的最大失敗者?(2分)
材料二 隨著美蘇主導下的冷戰不斷加劇,美蘇在亞太和遠東地區的爭奪也愈發激烈。新中國的成立使亞洲形勢發生了巨變。美國從遏制蘇聯和中國的戰略角度出發,重新審視日本在亞洲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改變了其對日政策,由占領初期的遏制轉變為扶植……
——石善濤《中蘇同盟與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對日政策》
(2)據材料二說明二戰后美國的對日政策的變化及其主要目的。(2分)
材料三 應中方邀請,巴勒斯坦總統、以色列總理于2013年5月上旬分別訪華,引起外界廣泛關注。分析人士認為,巴以兩國領導人幾乎同期訪問同一個國家,在國際外交史上實屬罕見。
——解放軍報《巴以領導人罕見同期訪華 中國積極開展勸和促談》
(3)據所學知識回答,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發展呈現什么趨勢?材料三反映出中國在國際關系中的地位如何?(2分)
(4)中國近現代外交的曲折發展給了我們什么啟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