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仕江的作品一直是我們在進行語文學習時研讀的多數作品之一,在其文章中有很多細節處值得我們細細琢磨、深深品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草在心里駐扎》閱讀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草在心里駐扎》閱讀原文:
(1)順慶歸來,草便長滿了我的背影。且以匍匐之勢,在漫坡與山頂之間,排山倒海,將我從芄野一路緊追,一直追到月光盡頭的地鐵人海。草一定有草的目的,草已得逞,在一個人心里駐扎下來。
(2)草很沉,我很笨。因為我無法解讀草的秘密。順慶七坪寨的草,掩隱了太多秘密。從戊戌初夏開始,它們在我心間蛇一樣亂竄,反復纏繞指定我說出它遮蓋的秘密。當地人將那些秘密歸結在一個身著長袍的男人——張獻忠身上。往事的傳遞過程,因當局人不在場而缺失了舊人與今人交接的溫度。不在場的歷史中人,遠沒有在場的一棵草重要。
(3)草注定比人類的身體堅硬.我看著巨石里長出草的表情。它們東一棵,西一棵,看上去毫無秩序,長得稀稀拉拉,卻有著尼龍繩般的韌性,總是給人強大力量之感。它們陪襯著石頭上生長的孔洞,?引起我不小的警惕。莫非它們是佇立古兵寨大風口的兵卒化身?那些孔洞出現的位置,呈地理三角等邊狀,它或許可以順理成章地替代我對獵獵旌旗與隆隆戰炮的遙想。
(4)站起身,對面的山野處橫亙著一段城墻,遠看如同園林設計師鑲嵌在大自然中的一根朽木,那么多草攔住了通往城墻的去路。無人走的地方,草在蔓延。我們穿行在草的世界,高出我們身體一半的草,在一個個漸行漸遠的背影里,看上去充滿了蒼茫、艱險、殺機。?可處在如此浩瀚綠洲里的七坪寨,卻連一個明確的指示牌也沒有。制造歷史的人在這里峰回路轉,打造景觀的人來不及梳理其間的真真假假,走馬觀花的人在這里像是拐進一個錯綜復雜的謎團。除了高出槐樹頭頂的山包包,到處是瘋長的草,一株株披頭散發的草,如同風中的麻繩,自由、奔放、隱忍、強硬。草的邊緣則是高高的懸壁,這反倒給樂于指點江山的人提供了信口開河的龐大空間。當然,行至斗金觀上,我們還是看到了那個長袍男人留下的蛛絲馬跡。
(5)這突然讓我想起,多年以前在遙遠的拉薩行走,看見路邊一塊白色的木板指示牌,上面用炭素墨水寫著——山上有格薩爾王廟。多有吸引力的感召呀! 盡管山上的寺廟早已空空如也,可每次看見那塊牌子的人,都能產生強烈的上山欲望,因此我至今認為那是世界上最具文化滲透力的指示牌。沒有文化指示牌的斗金觀,時光不知何時粉碎了歷史的本來面目,?只有草填滿我們的視野。草是斗金觀上遺跡的保護神,如果沒有草,所有的遺跡早就風化成灰,草的強大不得不讓人產生敬畏。草是一切真相與虛無的裝點,也是秘密的附屬品。對于草而言,它可能會被大多數親臨者踩在腳下忽略不計,但草的發現確實很重要,戰爭只是草的一個傷口,草是痊愈災難的良藥。
(6)以草為主要載體的斗金觀上,我看到了馬槽,一個破裂不堪的馬槽,像時間的碎片,在歲月里沿著光滑的飲馬池橫躺著,里面長滿了嫩幽幽的絲茅草,像溫室里齊刷刷的秧苗。它的出現頓時把我推入一種新鮮的幻想中,駿馬的贊歌早遠去,寶劍或彎刀銹蝕草地間,那些石頭雕刻的佛像業已殘缺不全,只有幾塊冒出地皮的青花殘片,隱約能夠說明時間的不朽。于是我們像一只只螞蟻在草的根部,輪番打探時間在此留下的痕跡。可遠遠近近的時間總是躺在草的背后繁榮、沉默、呼吸。
(7)我不知這樣的古兵寨,在蜀地南充乃至中國還遺存有多少個?就其浮現于七坪寨的一些殘缺零部件來看,尚不足以讓人清晰地還原史書上記錄的那些人和那些事。下午,太陽正在收場之際,我們一行人沿著日落的光,在山丘相連的寨子背后的懸壁上穿梭,草幾乎無處不在,常常淹沒我們的身體,生怕空出一地,讓我們摸清了歷史的來龍去脈。炮臺上升起的月光暗淡了刀光劍影,火紅的石榴花與油綠的槐花樹,掩蓋了炮灰浸染的土壤,越往山邊走,草越高,只看見滿山遍野的草在突圍,它們有的開出了棉柔的白花絮絮。
(8)我們走了很遠,忽然停在暮色里,聽見草在馬槽里笑——你們不是馬背上的人吶,干嗎非要知道馬的真相!
(選自2018年07月20日《文學報》,有刪改)
《草在心里駐扎》閱讀題目:
9. 第(4)段在語言運用上很有特點,請加以賞析。
10. 第(5)段寫格薩爾王廟的指示牌,有何用意?
11. 第(8)段畫線句的含義是什么?請加以分析。
12. 文章標題是“草在心里駐扎”,請分析草在“我”心里駐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