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翼的作品一直是我們在進行語文學習時研讀的多數作品之一,在其文章中有很多細節處值得我們細細琢磨、深深品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記憶像鐵軌一樣長》閱讀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記憶像鐵軌一樣長》閱讀原文:
①“我深深懷念那個摩肩抵肘的時代。站在今日畫了黃線的整潔月臺上,總覺得少了一點什么,直到記起了從前那一聲汽笛長嘯。”
②這是作家余光中先生在散文《記憶像鐵軌一樣長》中的一段話。
③正值春節,汽笛送來親情的召喚,迎回游子們歸鄉。在這場一年一度的中國人口大遷移中,火車是絕對的運輸主力。在諸多交通工具中,人們乘坐最多的,還是火車。火車,對于許多中國人來說,記憶,像鐵軌一樣長。
④有人說,在空間上有兩種東西永遠讓人類迷戀,一是故鄉,一是遠方。故鄉安放著心靈的安寧,遠方寄托著對未知的向往。火車——正是一邊駛向故鄉,一邊駛向遠方。
⑤坐過無數次火車,但印象最深刻的,或許還是近鄉那一趟車。那一列列返鄉的火車停靠在站臺邊,熙攘的人流中,匆忙的腳步里,張望的目光下,涌動著的都是思鄉的情緒。每一次看見近鄉那趟火車,總覺得是那樣可愛與親切,仿佛看見了千里之外的故鄉。在車輪與鐵軌碰撞的“況且”聲中,思鄉的情緒便陡然在車廂里彌漫開來,它將駛向的,是你最熟悉也最溫暖的故鄉。
⑥火車是故鄉,火車也是遠方。速度的提升,鐵路的延仲,讓人們通過火車實現了向遠方自由流動的夢想。今天的中國人,坐著火車,可以去往祖國土地上的天南地北,來到祖國東部的平原,到達祖國南方的海邊,走進祖國西部的沙漢,踏上祖國北方的草原,去觀三山五岳,去看大江大河。火車的車窗仿佛一條長膠卷,讓人們欣賞到一幅又一幅陌生而斑斕的畫面。有了大車,遠方已不再遙遠。
⑦大車與空間有著密切的聯系,與時間的關系也頗有意味。那長長的車廂,仿佛一頭連著中國的過去,一頭連著中國的未來。
⑧一節節火車車廂,裝載過多少過往的歲月。這歲月的起點,要上溯到一百多年前。在今天的中國鐵道博物館里,有一件鎮館之寶——“0號”機車。因為它的機身上有一個大大的“0”字,所以人們稱其為“0號”機車,這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機車。從那時候起,火車便奔馳在中國的大地上,見證著歷史。一百多年來,一列又一列火車呼嘯而過,在那些火車上,發生過多少難忘的故事啊!一本以“火車上的中國人”為主題的攝影集,記錄著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火車車廂內外的人生百態。當看到那一列列綠皮火車、一個個熟悉的場景、一張張鮮活的面孔時,遠去的時光與遙遠的記憶仿佛一下子都回到眼前。這些與火車有關的影像,定格的,正是中國人曾經一步一步走過的日子
⑨在我們懷念舊日時光的同時,也不能不感慨今天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度而言,火車這一誕生于西方第一次工業革命時代的機械交通工具,是個完全的舶來品。然而,今日中國的火車和鐵路的發展,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⑩中國人對火車有著強烈“情結”,它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也是歷史的親歷者,更是歷史的見證者。火車,又收納著中國人的精神世界里難忘的時代記憶與豐富的個人情感,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沉甸甸的夢想。記憶像鐵軌一樣長,而夢想,也會隨著鐵軌伸向新的遠方。
(《人民日報》2018年02月17日,有刪改)
《記憶像鐵軌一樣長》閱讀題目:
4. 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第⑦段是文章的過渡段,承上總結了火車與空間的密切聯系,開啟了下文對火車與時間的關系的敘述。
B. 作為春節運輸主力的火車,人們坐的次數多,所以總讓人覺得可愛與親切,給人們的印象最為深刻。
C. 作者主要從空間和時間維度展開分析,分析火車與人們的情感的關系,以及火車與中國的發展關系。
D. 本文以火車為載體,寫出了火車不僅是一種交通工具,也與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特別是情感世界緊密聯系。
5. 結合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句話的含意。
記憶像鐵軌一樣長,而夢想,也會隨著鐵軌伸向新的遠方。
6. “火車”在全文表達中有什么作用?請結合全文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