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1)由第一幅圖可知,長江沿江地帶起到了紐帶作用,構成了“H”型經濟格局,圖中的城市:①是重慶,④是上海;
(2)長江發源于唐古拉山,注入東海,圖中的城市②是武漢,是長江和漢江的交匯處;
(3)由圖可知,城市③是南京,通過它的南北鐵路線是京滬線;
(4)由第三幅圖可知,長江沿江地帶構成了“鋼鐵工業走廊”和“汽車工業走廊”;
(5)長江上游由于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長江沿江地帶由于工業污染嚴重,易形成酸雨.
故答案為:(l)H;重慶;上海;(2)漢江;唐古拉;東;(3)京滬線(鐵路);(4)鋼鐵;汽車;(5)水土流失;酸雨.
解析
長江:
長江,亞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僅次于非洲的尼羅河與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古代文獻中,“江”特指長江。它發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流經三級階梯,自西向東注入東海。長江支流眾多,長江流域東西寬約3,219公里,南北寬約966公里,長江全長6397千米,流域總面積1,808,500平方公里,約占國土總面積的1/5。
長江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峰,干流沿途流經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市,區)。注入東海,為我國最長、年徑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其中自源頭到湖北宜昌為上游,主要流經了我國地勢的第一、二級階梯,接納了大量支流,水量大增,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自宜昌到江西湖口為中游,長江中游流經平原區接納了鄱陽湖,洞庭湖,漢江等水系,水量大增,荊江河段九曲回腸,易泛濫成災;江西湖口以下為下游,下游流經平原地區河流支流已不多,但由于水量大,地勢低平,防洪任務艱巨,長江重要的支流有:雅礱江、岷江、嘉陵江、烏江、湘江、漢江、贛江等,其中漢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
已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有葛洲壩(三峽的上游干流)、丹江口(漢江)、安康、二灘(雅礱江)、龔嘴(岷江支流大渡河),隔河巖(清江)、五強溪(沅江)、烏江渡(烏江)、在三峽的西陵峽中三斗坪正在建設世界最大的三峽水利工程樞紐工程。
知識擴展
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位于中國的腹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它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迄湖北宜昌的南津關,跨重慶奉節、重慶巫山、湖北巴東、湖北秭歸、湖北宜昌,長二百零四公里。也就是常說的“大三峽”。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自西向東主要有三個大的峽谷地段:重慶瞿塘峽、重慶巫峽和湖北西陵峽,三峽因而得名。三峽兩岸高山對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最窄處不足百米。三峽是由于這一地區地殼不斷上升,長江水強烈下切而形成的,因此水利資源極為豐富。
長江三峽,它是中國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大峽深谷,曾是三國古戰場,是無數英雄豪杰用武之地;這兒有許多名勝古跡:白帝城、黃陵、南津關孫夫人廟等。他們同旖旎的山水風光交相輝映,名揚四海。長江三峽是世界大峽谷之一,以壯麗河山的天然勝景聞名中外。
三峽全長193公里(千米),兩岸懸崖絕壁,江中灘峽相間,水流湍急,唐代大詩人李白乘舟經過這里留下了優美的詩句: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令人難以忘卻。
長江三峽不但有已經建成的葛洲壩,還有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工程——三峽工程。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也是中國有歷史記載以來建設最大型的工程項目。而由它所引發的移民搬遷、環境等諸多問題,使它從開始籌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終與巨大的爭議相伴。三峽水電站的功能有十多種,航運、發電、種植等等。
三峽水電站1992年獲得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建設,1994年正式動工興建,2003年開始蓄水發電,于2009年全部完工。水電站大壩高185米,蓄水高175米,水庫長600余公里,安裝32臺單機容量為70萬千瓦的水電機組,是全世界最大的(裝機容量)水力發電站。 2010年7月,三峽電站機組實現了電站1820萬千瓦滿出力168小時運行試驗目標。(日發電量可突破4.3億度電!占全國日發電量的5%左右)。1949年,中國總發電量僅為43億度。 三峽電站初期的規劃是26臺70萬千瓦的機組,也就是裝機容量為1820萬千瓦,年發電量847億度。后又在右岸大壩“白石尖”山體內建設地下電站,建6臺7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在加上三峽電站自身的兩臺5萬千瓦的電源電站。總裝機容量達到了225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1000億度,是大亞灣核電站的5倍,是葛洲壩水電站的10倍,約占全國年發電總量的3%,占全國水力發電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