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談話的意義影響
南方談話的意義影響
一、“南方談話”標志著鄧小平理論更加系統化和最終形成,是鄧小平同志晚年對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理論的重大貢獻,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具有極其特殊的重要性。
二、南方談話為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繼承和發(fā)展這一理論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和保證,為進一步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三、南方談話,深刻地總結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根本經驗,澄清了一些理論是非,指明了干擾黨的基本路線的主要錯誤傾向,極大地啟迪和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把我國的改革開放推向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對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具有長遠的戰(zhàn)略性指導意義。
四、南方談話是鄧小平理論創(chuàng)新的集中體現。匯集了理論的創(chuàng)新之果,推動了理論的創(chuàng)新之潮,進一步弘揚了理論創(chuàng)新的精神,并使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理論創(chuàng)新精神不斷發(fā)揚光大。
南方談話的歷史背景
一、國際背景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國內形勢相當嚴峻。國際上矛盾錯綜復雜,風云變幻莫測。
1991年,隨著“八·一九”事件發(fā)生,蘇聯迅速解體,東歐國家易幟劇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頓時陷入低潮。
東西兩極體系徹底瓦解,兩極冷戰(zhàn)局面結束,世界力量對比失衡,出現了多極化的趨勢,世界的大變動、大改組,對中國產生了震撼性的影響。
當時,西方國家加緊對原社會主義國家進行爭奪和滲透,一些發(fā)展中國家在全球化進程中迅速發(fā)展,中國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再次引起了人們對我國前途命運的關注。
二、國內背景
國內形勢也存在許多復雜因素。一部分干部和群眾面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產生了困惑,一些人對社會主義前途缺乏信心,有的人對改革開放提出姓“資”還是姓“社”問題,對黨的基本路線產生動搖。
南方談話的主要內容
一、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
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關鍵是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
二、要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不要糾纏于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討論
改革開放的判斷標準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現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計劃和市場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qū)別。
三、發(fā)展才是硬道理
要抓住有利時機,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發(fā)展經濟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四、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必須始終注意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
五、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
要注意培養(yǎng)人,按照“四化”標準選拔人才進入領導層。要反對形式主義,學馬列要精,要管用。
六、堅持社會主義信念
社會主義在經歷了一個曲折的發(fā)展過程后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