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0年5月通過尋烏調查,毛澤東同志寫下了兩篇光輝的著作,分別是什么?
1930年5月通過尋烏調查,毛澤東同志寫下了兩篇光輝的著作,分別是什么?
答案
《尋烏調查》和《反對本本主義》
解析
1930年5月,毛澤東同志率領紅四軍從閩西回到贛南,在尋烏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并利用紅軍在這一帶開展群眾工作和武裝斗爭的間隙,對尋烏進行了十多天系統而詳細的調查,寫出了《尋烏調查》和《反對本本主義》(原名《調查工作》)兩篇光輝著作。
擴展知識
調查研究要實事求是。毛澤東在尋烏調查中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客觀呈現事實,不回避問題。比如,對于尋烏的剝削狀況,毛澤東分析了地租剝削、高利剝削、稅捐剝削三種類型共23種具體剝削方式,其中包括“禾頭根下毛飯吃”“要衫褲著去撈”“賣奶子”等極端剝削方式。通過調查,毛澤東發現尋烏有近40%的農民剛打下禾、交過租就沒有飯吃。針對“賣妻鬻子”的傳言,毛澤東經過調查發現賣兒子的現象在尋烏農村十分普遍,債主聽說有人家賣了兒子后,馬上就會上門討賬。尋烏調查真實反映了當地老百姓的生存境遇,沒有夸大也沒有隱瞞農民被剝削的情形。在《尋烏調查》中,毛澤東還承認“有個大缺點”,“就是沒有分析中農、雇農與流氓”。此外,在“舊有土地分配”問題上,“沒有把富農、中農、貧農的土地分開來講”。客觀說明調查研究的不足,同樣體現了毛澤東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調查研究的關鍵在于解決問題。調查研究的過程,是提高認識能力、判斷能力和決策能力的過程。通過尋烏調查,毛澤東深刻認識到:對于地主必須給予生活出路;對于富農應在經濟上限制而不是徹底消滅。通過這次調查,毛澤東進一步弄清了富農問題,提出了“抽肥補瘦”的土地分配方案,為制定正確的土地革命路線提供了實際依據;進一步弄清了城市商業狀況,明確了城市和鄉村的關系,為深化中國革命道路理論提供了重要支撐。1941年9月,毛澤東在《關于農村調查》一文中寫道:“到井岡山之后,我作了尋烏調查,才弄清了富農與地主的問題,提出解決富農問題的辦法,不僅要抽多補少,而且要抽肥補瘦,這樣才能使富農、中農、貧農、雇農都過活下去。”特別是通過尋烏調查,毛澤東深化了對調查研究的認識。根據尋烏調查以及多年調查研究的感受和經驗,毛澤東寫下了《調查工作》即《反對本本主義》這篇文章,首次提出了“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調查就是解決問題”“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等著名論斷。同時,毛澤東在這篇文章中闡釋了調查的技術與方法,包括要開調查會作討論式的調查、調查會到些什么人、開調查會人多好還是人少好、要定調查綱目、要親身出馬、要深入、要自己做記錄,這些都是毛澤東在尋烏調查過程中的具體做法,是自身調查經驗的總結升華,為此后全黨開展調查研究工作提供了基本規范和遵循。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