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模式中的“2”指的是政治、地理、化學、生物這4門再選科目。 由于這4門科目原始分之間不具備可比性和可加性,無法直接以原始分計入高考總分。因此,在計入高考總分時,將原始分按照統一的規則轉換成等級分,主要是為了解決不同再選科目之間成績的可比性和可加性問題。等級分是按統一規則,由原始分進行等級劃定后,再由等級轉換而來的分數。
1.江蘇新高考地理賦分政策計算方法
根據新高考已經實行省份的湖北、湖南、江蘇、重慶等省市區公布的賦分制計算辦法,我們可以總結出高考賦分制計算法如下:
化學、生物、地理、政治4科原始總分為100分,賦分起點為30分。在賦分時,將各科目考生原始成績從高到低劃分為A、B、C、D、E共5個等級,各等級人數所占比例分別約為15%、35%、35%、13%和2%。相對應的賦分區間分別為100~86、85~71、70~56、55~41、40~30五個分數區間。這里就可以得到一個概念即賦分區間,賦分區間兩端值分別為賦分區間最大值、賦分區間最小值。
與此相對應的,我們把所有考生的原始分數也根據賦分區間的形式劃分為5個等級,具體分數區間以實際參加考試的人數及其得分來確定,例如1萬人選擇政治作為考試科目,那么成績在前1500名的屬于第一個原始分數區間,假設這個前15%的考生最高成績是99分,最低成績是80分,那么我們就可以得出原始分數區間第一個等級為100~80,據此可以確定一個概念即原始分數區間,原始分數區間兩端值分別為原始分數最大值、原始分數最小值。
按照公式所得出的賦分成績就是考生最后計入到高考總分的成績。 例如張三政治原始分為80分,那他所在的賦分區間就是B等級,區間分數為85~71,假設張三該科的原始分區間為82~61,根據公式進行計算,張三政治的最后賦分成績為84分。
根據上述計算辦法,我們可以很清楚地明白,決定賦分成績高低的關鍵在于選擇該科目的人數多少,因為原始分區間是按所有考試人數的排名來確定的。
在清楚了賦分區間和原始分數區間后,我們就可以根據公式計算出賦分最后的分數。
2.新高考賦分對學生有哪些影響
實行新高考賦分制度后,普通學生將遭受很大的影響。
首先,新高考賦分制度是按等級水平來計分的,原本可能相差1、2分的考生,在賦分制度中差距將會被大大拉開,學霸考生的分數優勢顯得更明顯。
如果考生的成績只是普通水平,還有可能會被降低一點分數,在學霸考生比較多的科目中,成為“炮灰”的可能性越大。
其次,新高考賦分制度會對相對簡單的學科并不友好,很多普通考生喜歡史地政這樣的選科組合,因為這三科相對來說都比較簡單。
可是新高考賦分制度的到來,讓學習難度低、選科人數多的學科里面競爭更為激烈,差距將拉得更大。
例如
某考生政治科目原始分為75分,第一步,按照原始分從高到低和規定的等級比例被劃定為B等級,假設當年該科目B等級的原始分分布區間為82~61分;第二步,根據各等級的賦分區間,將B等級內的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轉換法則,轉換到85~71分數段,根據轉換公式,該考生思想政治科目的轉換分為:
解得,T≈80,即該考生思想政治科目等級分為8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