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追求。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創新發展,完善基層治理體系,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最終目的是讓群眾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這樣才能讓大家更加自覺地熱愛黨、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黨組織書記擂臺比武演講稿范文的內容,供大家參考閱讀。
篇一:黨組織書記擂臺比武演講稿
____街道____社區位于____區與高新區相連的____立交東西部,被龍騰大道、長江二路、謝小路半環繞,轄區面積0。3平方公里,現有居民6123戶、常住人口15183人。轄區由45棟居民樓組成,老舊房屋多、租賃戶多、物業矛盾突出。20__年我到____社區任黨委書記后,暗下決心一定要當好“領頭羊”,帶領轄區黨員群眾共建共治好我們的幸福家園。
群眾的“小事”,就是我們心頭的“大事”
“書記妹妹,謝謝你,現在____有你,我們終于放心了,相信在你的帶領下,____一定會越來越好。”這是居民羅老師對我說的一番話。記得我剛到____不久,有一天突降暴雨,羅老師冒雨跑到辦公室找我:“你就是他們說的才來的那個小妹兒哈,那個圍墻要垮不垮嫩個多年了,還不修,嫩個大的雨要是真的垮了砸到人了,你們負不起責哦!”我說:“走,我們現在就去看看”。她不客氣地說:“看有撒子用,你一個小妹兒能不能解決嘛?”面對她的質疑,我決心一定要把這塊多年沒解決的硬骨頭啃下來。
經了解,這是修建“聚金萬佳苑”小區時留下的施工圍墻,歷史原因一直未被拆除,后來成了小區圍墻,年久失修已有多處裂縫、墻體傾斜嚴重,因開發商和旁邊的____醫科大學附屬康復醫院之間產權不清晰、責任不明確,多年來一直無人過問。摸清情況后,我邀請____醫科大學、____醫科大學附屬康復醫院、開發商、物業等單位多次召開黨建聯席會,反復磋商協調,最終由____醫科大學負責重建圍墻,轄區單位“小米兒繪畫”負責繪制墻體公益廣告,把搖搖欲墜的“隱患墻”變成了向上向善的“文化墻”。這件事讓我這個“小妹兒”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都親切地叫我“書記妹妹”。20__年以來,社區黨委充分發揮“軸心”作用,整合利用轄區各類資源,先后解決了“聚金萬佳苑”小區一戶一表水表改造等難題40余件,逐步實現了社區治理、社會調節和居民自治之間的良性互動,有力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群眾的“急盼”,就是我們心頭的“牽掛”
“姐姐,謝謝你幫我找到了爸爸,讓我有了家。”這是一名11歲的兒童李某對我說的話。李某是一名非婚生兒童,以前一直和外婆、母親居住在一起。李某母親患癌去世后,李某用母親手機上網玩游戲,花費了母親銀行卡上的撫恤金7萬余元,李某外婆一氣之下離家出走,我們安排專人照顧李某生活起居、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并多次與騰訊公司客服協商,為李某索回游戲充值款6萬余元。與此同時,積極爭取公安、司法等部門支持,幫助李某找到親生父親,說服李某父親將李某接到新家庭共同生活,及時化解了這個特殊家庭的危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社區工作紛繁復雜,我們一定要以群眾期盼為念,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情關心群眾疾苦,知民情、解民憂、紓民怨、暖民心,吃透群眾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做好服務群眾的暖心人。
群眾的“幸福”,就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書記美女,這個月我積了200多分哦,又可以免費理發啦!”這是一名外賣騎手對我說的話。為推進新業態新就業群體融入社會治理,社區招募了30名快遞外賣員兼職網格員,建立了激勵快遞外賣員參與社區治理的積分兌換服務機制,根據快遞外賣員的行動軌跡、服務區域等實際,利用他們走街串巷的優勢,引導他們將發現的占道經營、安全隱患、環境衛生等問題及時拍照并上傳網格微信群,每上傳1張有效照片可兌換1個積分,憑積分可兌換免費理發等服務,有效助力了社區治理“零盲區”,形成了“以服務換服務、以服務促治理”的社區治理模式。在社區黨委一班人的努力下,特別是隨著轄區城市有機更新的穩步推進,轄區居民的認同感、獲得感、幸福感越來越高了!
多年基層工作經驗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再小我們也要盡力去辦;凡是能解決群眾實際困難的事情,再瑣碎也要不厭其煩地去做。只有這樣,才能得到群眾的支持和擁護。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在“柔性治理”上積極探索,努力提升社區治理水平,共筑幸福社區。
篇二:黨組織書記擂臺比武演講稿
一、背景與起因
____新城經歷過三次巨變,90年代前曾是____區的農副產品和蔬菜基地,90年代成為名噪一時的“中國鄉鎮企業特色村”,20__年“城中村”改造后成為超大型城市社區。現轄16個小區88個樓棟、居民22135戶6萬余人、商業5000余戶,轄區居民需求多樣、治理矛盾復雜。為改變社區服務面積廣、管理半徑大、工作頭緒多、小馬拉大車的困境,破解城市基層黨建“各行其是”“各自為政”“各抓各的”難題,社區黨委探索“九龍紅哨”做法,通過“黨建工作聯做、服務資源聯享、公益事業聯辦、精神文明聯創、小區難題聯解、宜居環境聯建”,形成“資源共享、責任共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城市區域化黨建共同體,有效激發城市基層黨建活力。
二、舉措與做法
(一)組織吹哨,黨員報到。采取“集結+嵌入”方式,健全組織體系設置,探索建立街道、社區、網格、小區、樓棟五級區域化黨建架構,將社區劃分為7個網格黨支部,成立9個非公黨支部,規范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同時,成立“黨員郵遞員”隊伍,引導黨員亮身份、亮承諾、亮服務,按照“群眾所需”對接“黨員所長”,為黨員參與治理、參與服務搭建平臺。
(二)社區吹哨,單位報到。創新“聯席+聯動”模式,由社區黨委班子成員發揮“領頭雁”和“圓心軸”作用,突出抓好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兩個覆蓋”,成立紅色物業服務聯盟,抓實由業委會、物業公司、駐區單位、黨員、居民、人大、政協、社區民警、援助律師等代表參與的城市基層黨建聯席會,加強協商協調,形成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社區治理的整體合力。
(三)業主吹哨,物業報到。采用“聚焦+細分”方法,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依托黨建聯席會和“群工系統”平臺,聚焦物業服務領域矛盾,暢通反映渠道,細分問題類別,通過網格黨支部和物業黨支部聯建,整合資源破解物業管理難題。
(四)鄰里吹哨,團隊報到。探索“自治+共治”路徑,推進居民自治多樣化,通過創設“自治金”項目,建立小區自治團隊如“鄰里智囊團”、“樓棟微自治”小組、“糾紛微聊吧”等居民社團,引導居民依法依規辦事,提升居民文明素養。
(五)百姓吹哨,志愿報到。實施“整合+鏈接”策略,充分釋放居民參與熱情,形成“黨員+社工+志愿者”服務模式,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和鏈接社會公益慈善基金等方式推進“五社聯動”,實施志愿服務項目,滿足居民多元化需求。
三、成效與影響
(一)提升了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九龍紅哨”突出社區黨委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三大主業,實現了城市黨建由垂直管理向區域整合的轉變。有效形成了“一核多元”協同治理體系。如“11·2”疫情期間,金茂、聯發物業抽調精兵強將支援皇庭封控小區,快速實現了區域內資源的有效調配。
(二)增進了轄區單位的互利共贏。社區、轄區單位分別把各自需求列出來、可用資源曬出來、共建項目提出來,大家共商共議、雙向認領,統籌解決實際需求和難題。目前,通過推進黨建引領服務聯盟“三張清單”,解決了泰亨小區更換電梯、云湖綠島小區消防改造、____一村棄管小區供電管理等民生問題14個,辦理了群眾關心的民生實事26件次,有效提升了居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三)激發了黨員群眾的參與熱情。“九龍紅哨”將轄區各類資源有效整合起來,充分調動了轄區黨員群眾的參與熱情,引導群眾紛紛組建志愿服務隊伍參與疫情防控、創文宣傳、環境整治、矛盾調處等活動,讓黨組織向一線延伸,黨員作用在一線體現,有力提升了基層治理水平。
(四)發揮了城市黨建的“乘積效應”。“九龍紅哨”整合多方力量,面向群眾開展網格精細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改變了以往社區、轄區單位“單兵作戰”的方式,實現了“集團作戰”,達到了“1+1大于2”的效果。如奧園商管物業攜手公益助力失親小孩項目、動員轄區物業公司制定疫情靜態管理方案等,提升了區域聯動共治水平。
四、經驗與啟示
(一)黨建引領是前提。基層黨組織要增強自身統籌力,以強大統籌力整合各類資源、凝聚各方力量,方能突顯基層黨組織的核心引領。
(二)多方共治是關鍵。“九龍紅哨”充分調動了一切可調動的因素,實現了社會治理模式的創新,實現了多方共贏的目標。
(三)助力發展是根本。黨建工作必須緊貼發展中心,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將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才能不斷彰顯黨建工作的重要作用。
(四)以人為本是保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追求。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創新發展,完善基層治理體系,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最終目的是讓群眾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這樣才能讓大家更加自覺地熱愛黨、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