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閱卷老師怎么給分,高考作文是同學們在考試時要盡量多拿分少失分的題型,作文除卻需要注重平時的積累外,復習作文也并非半點技巧也無,我們可以從出題人或閱卷者的角度來分析作文該如何寫才能拿高分。
高考作文閱卷老師怎么給分
——從閱卷角度談作文備考(以省一模為例)
隨著2021年高考的日漸臨近,如何更有效地備考,是每個考生正著力解決的問題。就語文科而言,確保作文這塊半壁江山的安全則是沖刺階段的核心任務。我們常說的全方位備考,從身份角度而言,是指分別從考生、命題人、閱卷者的角度,不斷研究和積累關于作答、命題意圖、給分理由等方面的經驗。本文僅從閱卷教師的視角,談談考場議論文寫作的備考要領。
在閱卷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被分配到作文組的閱卷老師,通常都是連續多年參加高考閱卷的高校教師和少數高中一線教師,他們除了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以外,還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快速判斷作文高下的方法和技巧。我們可以將這些方法和技巧概括為“四看”,即一看標題,二看開篇,三看結構,四看語言。
一看標題
任何一篇考場作文,首先呈現出來的一定是標題。那么,當一個標題出現在閱卷老師眼前時,他是如何一眼判斷其優劣的呢?其實主要看兩點:是否體現觀點立場,是否包含主題詞。下面以2021年云南省一模為例,感受閱卷老師評判標題的依據。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朝耕及露下,暮耕連月出。自無一毛利,主有千箱實。——王安石
塊塊荒田水和泥,深耕細作走東西。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臧克家
2021年,農歷牛年,又欣逢建黨百年華誕。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結合個人與國家,談談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就審題來講,材料中兩首詩的主旨均不難領會,王詩歌頌為國勤奮勞作、甘愿奉獻的“耕牛”精神,藏詩則贊嘆“老黃牛”默默耕耘、自覺奮斗的高貴品質。命題人給了“兩個一百年”的大背景提示,并明確要求考生要“結合個人與國家”談感悟和思考。可以說,這個材料的立意指向是很清晰的,考生根據兩首詩和提示語即可確定本題的寫作主題詞,即“奮斗”“奉獻”“勤勞”“為國”等。
以下是來自一模考試的五份試卷的標題:“今朝有夢今朝追”“青春作伴好前行”“擺艱苦之姿、作奮斗之態”“承牛之精神、創國之繁榮”“中‘牛’砥柱、奮力前行”。倘若從“立場”指標來看,很明顯,這五個標題都體現了考生的立場觀點,且鮮明肯定,都沒有問題。但從“主題詞”指標來看,前兩個強調的分別是及時追夢、珍惜青春,但沒有包含材料的主題詞;相比之下,后三個標題則很契合考場作文的擬題原則--緊扣主題詞,且采用對仗,傳達更豐富的信息。最后一個標題“中‘牛’砥柱、奮力前行”還巧妙化用成語,更勝一籌。
二看開篇
新材料考場作文的開篇如果太個性化,不一定能成功獲得閱卷老師的關注和認可,因為閱卷老師不可能逐字逐句地細細品讀。所以,為穩妥起見,大家要盡量按照語文老師的指導去寫好開頭段。
我們來看這位考生的開篇:
王安石教導我們要“朝耕”“暮耕”,臧克家激勵我們“不待揚鞭自奮蹄”。身處于牛氣沖天的牛年,欣逢建黨百年華誕,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我們更應該以黃牛精神,勤勞苦干,自強不息,樂于奉獻,為建黨百年獻禮,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進發。
所以說:每個人都要為實現夢想、為祖國富強任勞任怨、奮斗不止、樂于奉獻,人生才意義!
顯然,這位考生熟諳考場作文開頭段落的寫作要領,并且運用自如。他先以一組對稱句“王安石教導我們……臧克家激勵我們……”巧妙地高度概述材料,再結合“兩個一百年”,緊扣主題詞,旗幟鮮明地擺出中心觀點。整個開篇部分,思維清晰,文字簡練,概述材料、立意表達皆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再加上整潔漂亮的書寫,不能不讓閱卷者贊賞。
簡而言之,文章開頭部分,閱卷老師重點關注兩個點:是否定向、概括地引述材料,是否快速入題(拋出中心觀點)。
此外,近幾年比較偏向寫作的實用性,往往會限定寫作者的身份情景,諸如演講稿、發言稿、書信等,而閱卷老師一看開頭,即可知道考生是否關照到這些情景要求。
三看結構
這里所說的“結構”即本論部分的論證層次和邏輯關系。只有本論段落的層次一目了然,能清晰地體現寫作者的思維邏輯,才會獲得較高分數。閱卷者“看結構”實際分為兩步:先看是否有分論點,再看各分論點是否顯示一定邏輯關系。
這里不妨把此次一模中的一個成功案例分享給大家。該考生在首段末干脆利落地亮明了自己的論點:“站在歷史交匯點,要實現我們的強國夢,每個人都必須傳承牛的精神”。接下來,閱卷者很清楚地看到了這樣三個分論點:
“初生牛犢不怕虎”,每個人都須有不畏困難、向前拼搏的勇氣。
“俯首甘為孺子牛”,每個人都該有無私奉獻、甘于犧牲的志氣。
“暮耕連月出”,每個人都應有勤奮踏實、吃苦耐勞的品質。
——作為主體部分的三個中心句(分論點),各引導一段,構成本篇文章的“鋼鐵構架”。每個分論點在引用了與“牛”有關的簡短文句后,隨即進行定向闡釋,分解中心觀點;三個分論點又構成比較明顯的并列關系。它們句式對稱,齊整又有氣勢。如此漂亮的分論點設置,就像粗大醒目的柱子,穩穩地支撐起整座“大廈”,怎能不令閱卷者青睞呢?
四看語言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語言表達是思維的外在表現。毫無疑問,作文是最能體現考生語言組織能力的板塊,也是彰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和思維品質的重頭戲。因而閱卷老師在快速瀏覽中,除標題、開篇、結構以外,比較關注的加分點就是“語言”。但是閱卷者根據什么標準來衡量考生的“語言”能力呢?
高考作文評分標準的發展等級中“有文采”即是關于語言的顯性指征。“有文采”又包含“用詞貼切”“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表現力”這四小點。相比之下,四小點中,“句式靈活”更容易把握,也更能被閱卷老師發現。
此次一模考中某考生結尾段有這樣的句子:“我們這一代青年人,將來無論從政、從教,或從醫、從商,我們的力量都必將匯入時代洪流,勢不可擋!” 樸實吧?是的,樸實到人人都能寫。但又那么簡練有力,字里行間還彰顯出滿滿的青春活力和必勝的信念。而這,就是短句的魅力!
當然,適用于考場議論文的句式,不止短句,還有反問句、連續問句、整句、“讓”字句等,它們連同相應的標點符號,不僅有其獨特的表達效果,而且便于閱卷老師一眼識別,從而在“語言”項獲得加分。
總之,“四看”——標題是否包含主題詞、開篇是否結合材料提出觀點、是否以分論點彰顯主體部分的結構、語言是否有亮點,是閱卷老師精準、高效評判作文的關鍵點。在備考的沖刺階段,建議考生嘗試以閱卷者的身份,多維度審視自己的作文,定會有助于升格,取得更滿意的成績。
以上是有關高考作文閱卷老師怎么給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伙伴們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可圈可點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