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不能給家長布置作業 學校給家長布置作業對不對?作業很重要,不能一“減”了之,但也不能壓的學生和家長喘不過氣來,現在很多學校除了給學生布置作業,還給家長也布置“作業”4月25日,教育部官網公布,禁止給家長布置作業,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信息,一起來看看吧。
學校不能給家長布置作業
4月25日,教育部官網公布《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通知明確了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十條要求”,明確要求嚴控書面作業總量,明確不給家長布置作業,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小學其他年級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60分鐘,初中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90分鐘。
教育部關于“作業時間”和“不給家長布置作業”的規定,網友吵翻了。大多數網友認為,家長因為學生作業“上頭,”“十條要求”字里行間,體現了學生和家長的關懷,很人性化。也有網友認為,時間規定得太具體了吧,一樣的作業,有的學生用半小時完成,有的三四個小時都寫不完,這事恐怕不好計量,等等。
學生作業是個老問題。最近熱播電視劇《小舍得》連續多次上熱搜,其中孩子的“作業”在很多家長中引發共鳴。有的人一味強調作業的重要性,認為不能隨意弱化作業;而有的人又把作業看成可有可無的內容,提出一“減”了之。一個學生作業,關乎學生健康成長,關乎家長生活質量,關乎教育高質量發展。
學校給家長布置作業對不對
教育部這次發布的《通知》,明確指出作業是“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必要補充”, 通過作業“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形成能力、培養習慣,幫助教師檢測教學效果、精準分析學情、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學校完善教學管理、開展科學評價、提高教育質量”,肯定了作業存在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防止了作業管理的隨意性。
作業很重要,不能一“減”了之,但也不能壓的學生和家長喘不過氣來。在記者看來,這些作業管理的“十條要求”,很有現實針對性,不僅厘清了作業的概念,還對作業管理、設計、批改、輔導等環節提出明確要求。當然,把這些要求落地,各學校既要嚴格按照要求“標準化”操作,避免各類變通,也要充分考慮學生特點以及學生之間能力差異,不能一刀切、絕對化,把尊重學生、尊重差異的理念落實在作業管理中。
這次專門把“不給家長布置作業”單列一部分,受到眾多家長齊贊。很多家長“苦作業久矣”。學校給家長布置作業,一個大帽子是“學生教育是家庭和學校的共同責任”。教育部明確指出,嚴禁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體現了對教學教育規律的尊重。
家長沒有了“作業”,培養孩子的責任并沒有減輕。教育部“十條要求”指出,家長要引導孩子從事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激勵孩子堅持進行感興趣的體育鍛煉和社會實踐等。家長對孩子有著“天然的責任”,可謂“不用揚鞭自奮蹄”。學校和家庭的目標是一致的。在教學問題上,學校要擔起責任,建立起有效的家校協同育人機制,密切家校關系,凝聚家長力量,指導家庭教育,服務家長學生,讓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學校不能給家長布置作業 學校給家長布置作業對不對”的全部內容和,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想要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可圈可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