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升即走高校名單,我國高校實行“非升即走”制度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其效果可以說很明顯,雖然說不乏有益處,但我國的“非升即走”制度似乎有一套自己的體系,也就造成很多弊端隨之浮現。具體詳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非升即走高校名單
01
高校非升即走是什么意思
非升即走最開始是國外的一些著名高校采取的一個措施,也就是說入職若干年以后沒有晉升成副教授和教授的就得離開,但是國外副教授和教授是一個終身職位。國內最開始一些985高校采取非升即走,現在一些211學校也開始實行非升即走。
02
非升即走高校名單
目前,“非升即走”制度在國內已經得到了較為普遍的推行。除絕大部分985、“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外,許多經濟發達地區高校也已實行或在部分院系實行“非升即走”。
中國的“非升即走”制,來源自北美的Tenure Track,即終身教職制。
雖然美國沒有全國統一的大學教師晉升政策和要求,不同州、不同層次和類型的學校政策也有所不同,但共性也十分突出。
在北美,大學教師并非不分崗位,全員實行“非升即走”。研究型大學的教師(Faculty)大致可分為終身教職序列(Tenure Track),和非終身教職序列(Non- Tenure Track)。
處于非終身教職序列的教師,如研究序列(Research Track)主要從事科研工作,依靠項目經費“養活”自己。因此只要能夠拉到經費就可以留任,不競爭終身教職,也無需“非升即走”(Up or Out)。
而處于終身教職序列的教師們,則需要兼顧教學、科研和服務等多方職責。通常需要依照可轉變身份的講師、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的梯級系列晉升。在晉升的同時申請終身教職,兩條晉升路徑并行。
也就是說,北美研究型大學的教師并非不分崗位,全員實行“非升即走”。但終身軌似乎的確最受推崇。
一般而言,處于終身軌的講師聘期為1-2年,聘期結束后如不能升為助理教授,則學校不再續聘;
助理教授的聘期最長不超過6年,如未能獲得晉升至副教授,則在1年的緩沖期后必須離開學校。
通常而言,除少數極頂尖高校外,北美大學中的副教授大多為終身制,可以在其工作崗位上一直工作到退休,除非學校破產,或教師被曝出學術不端等嚴重丑聞,否則不能將其解聘。
不可否認的是,“非升即走”制度的引進是改革,更是進步。理想情況下,“非升即走”可以為學校剔除浪費資源的尸位素餐者,并通過績效考核的方式,激勵青年學者進行成果產出。
然而當前高校評價體系下,“非升即走”卻形成了一套屬于自己的發展邏輯。
目前,由于許多高校人事權只下放到學部而非學院,所以績效的考核將以學部為單位進行。
隔行如隔山,同一學部間難以跨專業、跨方向評價對方成果水平如何。從全球范圍內搜集各個領域的專家進行評審成本高昂,于是高校中教師科研工作的績效考核便由本應嚴格執行的同行評議,變成了機械的數項目、數論文的計數工作為主,同行評議為輔。
考核標準水漲船高,績效評價過度功利化。為了不失業,如何在最短時間內發表最多的論文、拿到最多的項目就成為了青年教師工作的首要任務。
于是,新晉教師們拼命發論文、申項目。而處于預聘期的教師發表的論文、申請的項目都將冠上學校的名字,學校論文數多了,ESI、科技經費等指標被迅速堆高,在當前中國高校的評價體系下,學校就這樣實現了飛躍式的“發展”。
以上是有關非升即走高校名單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伙伴們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可圈可點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