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考志愿填報指南,高考填報志愿是人生轉折點的重要構成,所以大家在填志愿的時候一定要做足功課,要慎重又慎重,考大學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根據時間線大致可以整理成三個階段:目前已有的條件、大學時期和畢業后方向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全國高考志愿填報指南,供大家參考。
全國高考志愿填報指南
一、目前已有的條件
1.高考成績
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之一。但是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報志愿時考慮的本質不是分數,而是背后代表的排名和比例。理論上,今年的600分有可能不如去年的590分的名次高。其次,當高考參加人數和往年相差較大時,參考相關學校錄取排名的比例排名會有一定幫助。
2.家庭經濟狀況
因為大部分人需要家長負擔全部讀書費用,所以,家庭經濟狀況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部分專業會很燒錢:學費會比其他專業多,平時上課使用的相關材料花銷……
因為經濟狀況,所以選擇其他專業、學校,這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
我們是在根據擁有的牌,盡力做出最好、最合適的選擇。
3.個人特質
適當考慮個人的興趣愛好。如果正向考慮沒有思路,逆向思考也是一種方法:用筆劃掉打死自己都不去的專業、城市等。
畢竟,如果大學四年都在學自己很討厭的東西,真的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當然,暈血或者動物毛發過敏等,也是志愿報考的重要考慮因素。
二、大學期間
1.學校和專業
學校和專業應該算最重要的因素。學校主要考慮排名等因素。網上基本可以查詢到相關信息。但是,住宿條件等信息基本依靠向學長學姐打聽。最簡單粗暴的做法是直接親自看一看。疫情期間,要注意安全。
其次是專業。考慮因素主要分為兩類:專業本身和學校專業。
(1)專業本身
①整體
最快的方法是參考已經在這個專業的普通人情況。
個人認為專業無好壞。每個專業都會有做到極致的小部分群體:最好以及最壞。將一個專業做到最好的和另一個專業做得并不突出的人選出來,比較兩者,這是一種耍流氓。
較為有效的做法是:以報考志愿為導向,參考大多數普通人的就業等對自己有價值的信息。他們的現在,是未來四年我們大部分人的預告片。
②部分
專業的宏觀發展趨勢不可避免會對專業產生的影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計算機網絡相關專業。我們每個人都身處時代發展的洪流之中,一時可以躲開這種影響,但長期來看不可能躲開。任何個人之力都無法抗拒時代向前的發展趨勢。
有的專業就業普遍需要較高學歷,還有部分專業學費等花銷很高。這些需要結合個人和家庭經濟狀況等因素綜合考慮。
(2)學校專業
①強勢專業
學校的強勢專業信息基本可以從網上獲取。
②轉專業
學校和專業如果都很滿意,自然再好不過。但很多情況下,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個時候就需要大家進一步進行選擇。
但是,轉專業也是重要的參考信息。同時,需要注意:轉專業并非萬能解法。
轉專業具有一定風險:大一的成績穩定與否;每一屆轉專業可能會進行一定調整;文理科轉專業限制……如果考慮走這條路,建議大家提前收集各種信息,做好充足準備。
2.地理位置
(1)本校
①一句話總結:能去大城市盡量去大城市。
北上廣毫無疑問是首選,接下來依次是一二線城市和小城市。鼓勵大家去大城市讀書,并不是因為歧視,而是因為大城市經濟發展大多會更好,可以獲取的資源(例如:考證書,進一步深造學習,工作)在概率上更多。
我不歧視來自小城市和鄉村來的人。誰也沒有辦法選擇出生在哪。如果可以,大部分人都會愿意選擇出生在條件較好的大城市。
來自小城市和鄉村并不是一件需要感到抱歉或羞恥的事情。因為我們并沒有犯法,也沒有傷害別人。我們只是出生后受到的限制更多,擁有的選擇更少。但這并不是我們的錯誤,所以無需心懷愧疚。
(2)分校
有的分校和本校的地理位置不在一個城市,可能本校在濟南,分校在威海。即使在同一城市,也可能會有較大差異:本校在市中心,分校在郊外。
所以在選擇專業的時候別忘了考慮地理位置。畢竟不出意外,四年的時光都在這個城市里度過了。所以,耐心一點,細心一點,謹慎一點,安啦~
三、畢業后方向
大學后的主要方向分為:考研和留學、考公以及工作。
考研需要考慮保研等問題,留學需要考慮各種資料準備的成本(例如:考取各種證書),考公也需要考慮相關因素。
如果畢業后直接工作,大多數人的選擇是:留在大學附近或者回家鄉。因為兩個地區都有一定優勢:學校的人才的長期口碑積累;對家鄉的熟悉。這些優勢都是重要的考慮因素。
當然,大學四年后的方向如果可以確定最好;如果暫時不能確定,綜合考慮,選出最優解也很不錯。
四、把握決定權
盡量自己掌握決定權。
1.統一權力和責任,綜合考慮。做決定意味著要承擔相應責任:無論好壞。別人幫忙做決定,如果最后結果過得去,還好;如果不盡人意,那么二人之間很有可能產生隔閡,甚至朋友變仇人。而且,腦子里總會不停地念叨:如果當時我自己做決定,至少會比現在好很多。然后,不斷回想過去,困在怪圈里。
而自己做決定的最大好處便是:無論結果好壞,自己都不會有后悔,困在過去。
2.自己做決定不等于排斥身邊人的建議和幫助。每個人都有不擅長的事情,并不羞恥。如果需要,就向身邊可信賴的人求助。況且,我們生活在團體之中,很多事情需要在團體中解決。
五、溝通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句話在報考志愿中也適用。
1.大多情況下,父母將承擔大學四年的學費和生活費。所以,說得難聽一些,自己選擇志愿的權利并非由自己獲取。而高考之后,我們會逐步邁入成人的世界:有資本(能夠承擔付出的成本)才有話語權,有選擇權。
報志愿是一個特殊的開始:我們并不需要完全承擔決定的成本。
未來的話語權需要我們自己去爭取,慢慢融入到成人的世界。沒有資本,很難有話語權。即使父母長期提供資本,但,我們并沒有實質的選擇權。
而且,長期以來,大多數人的愧疚感會慢慢積累,矛盾最終爆發。所以個人建議:慢慢積累資本,成為一個擁有選擇權的人。依靠自己買的窩窩頭,超級無敵大爆炸香。
2.耐下心,和父母好好交流。大多數情況下,父母掌握了填報志愿的最后決定權。如果和父母溝通不好,可能會導致最極端的情況:自己報了志愿,父母不交學費,但自己沒有經濟能力,然后成為死局。
六、親戚幫忙?
降低期待值。大白話版:多張個心眼。
1.信息傳遞差。從親戚心里想的,到親戚表達出來,再到自己接收信息,自己理解。這其中的感jio可以說是百步九折,況且還有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原本的10到最后可能就變成了1。
所以,腦海里要有意識:即使對方是真心,我理解的并不一定是對方想的。
2. 自己多考慮,自己多操心,不要坐等別人幫忙。很多親戚說自己孩子上一年剛報完,有經驗,可以幫忙。大多數只是一句空話,聽聽就好,不必當真。少數關系好的,可能幫忙找一些參考資料,但不會細到具體王牌專業的程度。
遇到真幫忙的親戚朋友,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福氣。
插播:這年頭大家都聰明的很,不要總想著白嫖。尤其在現實生活:白嫖≈有坑。想一想,手機中的各種APP哪次天降優惠券沒有消費門檻?如果有,有幾次?
七、考資料來源
高考改革的省份尤其要注意:衡量好資料的參考價值。
1.參考書籍
找一本靠譜、詳細的參考書籍:歷年的錄取排名和比例應該算是最重要的內容。如果有學校的細致介紹自然是錦上添花。
學校統一訂購的資料書信息齊全,是最完美的情況(我高中統一購買的反正是沒有);如果沒有,可以去問問上幾屆的學長學姐用了哪版,查一下網上評價。最后再買一本適合的資料書。
2.網絡資料
網上有很多相關信息,但是我個人的經驗來看:知乎和Bilibili的信息就基本可以滿足需要
知乎的報考信息更專業化,有很多大牛進行解答。文字信息處理起來更快,更高效。但是某些復雜信息由于文字表達不夠直觀的問題,不太容易理解。
Bilibili的報考信息多以視頻的形式展現,更加形象,容易理解,尤其是報考流程的部分。趕時間的話,可以直接看視頻討論區的課代表筆記。
3.其他信息來源
學校官方QQ群有很多學長學姐熱心解答問題,包括但不限于較為細節的問題:宿舍幾人間,學校里有沒有校貓,查寢嚴不嚴……大家在遇到加好友時,需要注意防詐騙。經常有不知名的群友加你,發消息:在嗎?附帶一個問號表情。
學校官網也是信息渠道之一。網頁會提供學校具體地理位置等信息。如果可以撥通,教務處信息也可以作為參考。(大多數情況都是正在通話中)
最后,建議大家有不懂的問題就多思考,多問,盡量不要留下疑惑,弄明白。不可控因素無法改變,只有可控因素做到極致,才可以在最后結果出來的時候說:“我已經盡力了。”
祝大家都可以進入自己的理想學校,開始人生新征程。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 全國高考志愿填報指南,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想要了解更多高考志愿的相關資訊,請關注可圈可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