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研究生入學考試已經進入調劑收尾階段,當然有一部分少人已經上岸,那么那些沒有上岸的同學有一部分選擇2022年考研,那么二戰怎么準備,如果2022年考研二戰失敗又該怎么辦?
2022年考研二戰怎么準備?
平衡復習心態
第一,想清楚自己為什么要二戰考研,找一個能夠說服自己的理由。然后讓自己堅信這個理由,以確保不會再去糾結猶豫自己的初衷。這也是我們在二戰過程中能夠走多遠的動力源。切勿糾結徘徊,淺嘗輒止。
第二,正確認識自己身邊的資源。劃分出自己可以利用的資源,比如說一戰時的筆記,沒有做完的習題冊,沒有背完的單詞書和只聽了一遍的視頻課程;同時分析哪些是需要克服的困哪,例如,二戰考研沒有收入怎么辦?沒有復習自習室怎么辦?等問題。
第三,正確認識二戰的利與弊。從理性的角度上講,二戰雖沒有了一戰時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但是也多了更加了解考研的從容。二戰的人相當于將考研的知識多復習了一年,對于考研每個階段的心理狀態也了然于胸。但是從感性的角度上來看,了解太多也容易產生迷茫、焦慮的心理狀態。
總結失敗經驗
第一,找到一戰時的復習材料和復習計劃,審視自己在復習過程中的努力程度,挑選出有效的復習方法,摒棄無用的復習方法。找到今年考試的真題,認真的分析自己失分的點在哪里,找到自己的優勢和短板,為制定復習計劃做準備。
第二,分析自己與一戰所報考院校的匹配程度。選擇和努力一樣重要,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有名校情節的除外)。通過一戰的結果,分析自己與目標院校之間的差距,初步判斷自己是否有機會“跳一跳摘桃子”通過努力提升自己,進而成功上岸。
第三,在分析得失,確定目標院校之后,需要制定二戰備考計劃。這種計劃不需要具體規劃到每一天需要做什么,只需要將考研復習的時間劃分為幾個階段,以月為單位來計算,制定每個階段的階段目標。通常來說,在3月份到7月份主要抓的是數學與英語,在暑假中可以慢慢加入政治和專業課,需要背誦的科目建議放在9月份以后(但是不代表前期這些科目不需要去管,而是我們可以把精力放在對這些背誦科目的理解和筆記總結上)。
選擇復習地點
二戰很頭疼的事情是沒有了宿舍和自修室,在哪里復習考研也成為我們非常焦慮的一個點。針對這個問題有兩個常見選項。
方案一:在家里復習,優點是經濟實惠,沒有周遭的考研壓力,作息也更為自由,自己可以選擇的空間比較大,但是對于自制力差的同學來說這很可能會導致懈怠、拖延等情況。
方案二:在高校附近租房,與高校里的應屆學生一起準備考研。在這樣的環境下復習考研,學習氛圍比較濃厚,作息比較規律,也可以比較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研友。但是花銷相對也會變多,容易受到其他研友緊張情緒的影響,可能會面臨更大的考研壓力。
總之,無論是選擇什么地方進行考研復習,最重要的是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同時每個人的現實情況不同,對于考研復習地點的選擇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
復習報班
除了糾結復習地點,很多同學也會糾結考研到底是自己學習還是選擇去報名考研復習班。首先,這個問題要考慮自己的經濟情況,如果經濟情況允許,同時能夠找到靠譜的機構,可以選擇去報班。因為走別人走過的路會節省我們很多時間,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我們可以得到更多更精準的信息和更多成熟的考研經驗,所以考研的成功率就會相對提高。當然對于不想投入太多金錢的同學們來說,也可以去找一些網上的視頻課的資源,同樣可以打開我們的視野。而且根據個人的復習經驗,我認為一些靠譜的網課足以應對考試。
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事情是不要太糾結選擇那個老師的課程這樣的事,因為口碑比較好的老師都是有實力的老師,跟好一個老師始終如一的好好學習就可以了,過多的糾結往往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2022年考研二戰失敗怎么辦?
一戰的失利已經讓我們身心疲憊,二戰的失敗更是對我們精神的摧殘,但是我們不能放棄生活,也不能改變積極向上的態度,拿出考研的精神去做接下來需要面臨的事情。
總結
總結是為了更好的進步,不要害怕面對失敗。靜下心,總結一下考研過程中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足,不夠到位,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否有問題?有哪些因素影響了自己?這些都需要總結的。
盡快走出來
考研只是漫長人生的一小部分,不能因此搭上你所有的生活。我相信一年堅持你總有所收獲,而這些會在其他方面體現,萬物都是平衡發展的。
制定計劃
下一步,你要想清楚是繼續考研,還是工作。
若要考研,還是不要想著工作,因為要全力以赴,做到萬無一失。可能這時候你會承受太多的壓力,來自年齡,父母各方的壓力,不要放棄,堅持自己,制定好計劃,并認真去做,讓大家看到你的進步,你的態度,他們會支持的。
若要工作,就好好工作,工作很復雜的,和學校還是有所區別。選擇工作也是可以的,積累工作經驗也是可以很好的實現自己的物質生活的需求,精神生活的追求。
堅持
無論選擇什么,都需要堅持。不要一直處于彷徨,浪費時間,虛度青春。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關于2022年考研二戰的相關資訊,更多教育資訊請關注可圈可點教育咨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