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學生處在青春期,心理會特別敏感,在這時段中,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會漸漸成型。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以健康的心態去克服生活中的困難,尤為重要,接下來跟小編一起看看如何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有專家預測:21世紀心理疾病將嚴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世界衛生組織近年來對許多國家的調查研究證明, 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時每刻都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有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在我國,最新一次全國4~16歲少年兒童心理健康調查發現,我國兒童的心理和行為問題的發生率高達13.9%。有關部門還對中、小學生做了一次抽樣調查,結果發現,中學生中有五分之二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這些數據表明,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心理疾病較成人更為嚴重。
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社會變革必然沖擊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方方面面,而種種社會矛盾、人際關系的矛盾、成人社會的諸多心理沖突等,必然突出地從青少年的心理狀態中反映出來。稚嫩的心靈承受著幾代人給予的壓力,社會變革中的斷層和種種羈絆,束縛著孩子們的心靈和手腳,這一切不能不讓人為之擔憂。然而,只要我們及早加以重視和預防,現在開始努力也不遲,重要的是為父母、為師長者要切實了解我們的孩子,幫助他們走出心靈的"迷津"。
我國的心理健康標準
關于心理健康標準,各國專家有不同的理論依據和具體標準,而我國根據國情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根據最新國內的研究結果,我們認為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應包括以下相互聯系的八個方面:
一、 智力正常。能正確、客觀地認識自然和社會,頭腦清醒,能以積極正確的態度面對現實的問題、困難和矛盾,既不回避也不空想。智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思維與想象力以及各種操作能力等等。
二、情緒反應適度、情感表現樂觀而穩定,心胸開闊,對一切充滿了希望,既不為瑣事耿耿于懷,也不沖動莽撞,能保持平常心,以愉悅的情緒去感染人。
三、意志品質健全、對自己的言行舉止表現出有一定的自覺性,獨立性和自制力,既不剛愎自用,也不盲從寡斷;在實踐中注意培養自己的果斷力,經得起挫折與磨難的考驗。
四、自我意識正確, 有自知之明 在集體中自信、自尊、自重,少有自卑之心,也不傲視他人;對自己的優缺點有正確的評價與要求;在實踐中不斷開發自己的潛力以實現自己的理想與人生價值。
五、個性結構日趨完善個性是一個人經常的、本質的和別人相區別的心理特點的總和。它包括心理傾向性如需要、 動機、興趣、 意志、人生觀等),個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氣質、性格等)。人的生活條件、 受文化教育影響、從事的生產與社會實踐越是優越、豐富、完善,人的個性結構的日益完善也就有了保證。目前整個教育系統都在進行著全面的改(革),重視把青少年從以往的應試教育轉向全面的素質教育,這就為人的個性結構的日趨完善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六、良好的人際交往 樂于和善于與人交往,能和大多數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重視友誼也不拒絕別人的關心與幫助。與人相處時積極態度(如熱情、坦誠、尊重、信任、寬容、融洽)多于消極態度(如忌妒、冷漠、懷疑、小性、計較);在新環境中能很快地適應,與他人打成一片。
七、行為得體, 生活態度積極 珍惜一切學習與工作的機會,行為上表現出獨立自主,不以他人的好惡作為個人行為的依據,既不盲從,也不受誘惑,能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八、反應適度 對外界事物的反應和活動效率是積極、主動而富有成效。不沖動、毛躁、也不敷衍塞責。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內容,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想要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可圈可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