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本科室友人手1篇SCI論文,SCI論文是國際學術界的一流期刊論文,在高校,有這樣一個說法:揣著SCI論文的研究生,一篇包畢業,兩篇包就業。不過,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間本科生宿舍,四名男生全部發表了SCI高水平論文。下面就來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4位本科室友人手1篇SCI論文
據悉,該宿舍的黨紅亮和張芙芃的入學成績分別是第1名和第3名,大學前2年,4人經常一起參加各項課題活動,大三時被分配到不同的研究課題,并陸續發表SCI論文。目前,黨紅亮和張芙芃已保研,另外2人則在備考研究生。
剛入學,黨紅亮和張芙芃就顯露出學霸本質,兩人分別是專業成績第一名和第三名,在他倆帶動下,整個宿舍充滿濃濃的學習氛圍。
黨紅亮說:“我覺得學業上基本沒什么太難的東西。作為學習委員,我有一種責任感,會關心身邊同學學習,希望身邊同學能更優秀。我們主要會在考試前交流討論,室友、同學有不會的,我會給他們講解。”
大一時,宿舍四人同時參加了學院舉辦的1+4陽光導師活動,大二時,又加入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課題組。
據悉,該宿舍的黨紅亮和張芙芃的入學成績分別是第1名和第3名,大學前2年,4人經常一起參加各項課題活動,大三時被分配到不同的研究課題,并陸續發表SCI論文。目前,黨紅亮和張芙芃已保研,另外2人則在備考研究生。
黨紅亮說,在課題組會涉及到許多當時他們聽不懂的概念,關聯到很多沒學過的學科。他們便把專有名詞記錄下來,等結束后進行分析,查閱相關文獻,結合相關的書籍,最后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最多時,一次課題匯報會有幾十個聽不懂的專業名詞。為了弄懂這些術語,他們每天要花兩個小時來學習。一年多下來,他們累計記錄了十幾萬字的筆記,查閱了幾十萬字的文獻和書籍。
大三時,老師為他們分配了不同的研究課題,黨紅亮和張芙芃研究發光,代芮銘和張凌峰則選擇探測方向研究。
逐漸地,四人有了更明確的目標,那就是,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他們只要一有空就往實驗室跑,張芙芃告訴記者,剛開始時他的手比較笨,師兄們制作同樣一個器件要一個小時,而他要兩個小時。
為了不耽誤學長學姐的科研任務,他們就等別人用完儀器后,再去測量自己的實驗數據,常常要忙到半夜12點,甚至更晚。
“重復去做一個器件,一開始是很枯燥無味的,后面越來越順,得到你想要的結果是很開心的,漸漸論文所需要的數據就成型了。”張凌峰說。
科研道路并非一帆風順,代芮銘由于實驗思路不對、實驗儀器發生故障等問題,忙了大半年,不得不重頭開始。“我們不停地調整所用的材料,最終測量出來了一組讓我們滿意的數據。”
經過一年多的實驗和撰寫論文,今年4月,張芙芃的文章率先刊登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某期刊上。隨后,另外三人也陸續發表文章。
四個小伙子做了個統計,實現人手一篇SCI一作的目標,他們總共花了762天。他們所在的南航博園14棟404-04宿舍,也成為了學校首個全員發表SCI論文的本科宿舍。
而憑借優異的成績和SCI核心期刊論文的發表,黨紅亮和張芙芃分別被保研至浙江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光學工程專業,另外兩人則在備考本校研究生。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4位本科室友人手1篇SCI論文”的全部內容,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想要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可圈可點網。
【4位本科室友人手1篇SCI論文 這個學霸宿舍厲害了】相關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