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辦的大學好不好,近幾年的中外合辦大學也越來越吸引大家的注意,中外合辦的大學究竟怎樣么?這種辦學模式我們去讀的話得到的學歷學位證書是否被社會認可呢?以及在如何選擇比較好的中外合作的大學呢?有相同疑問的同學就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中外合辦的大學是什么意思
中外合作辦學通常是指外國教育機構同中國教育機構在中國境內合作舉辦的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機構。
辦學方式:
一是學歷教育項目,必須通過統招考試,填報志愿,畢業后分別獲得中外雙方學校頒發的文憑(如:清華大學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合作舉辦管理碩士學位教育項目)
一是非學歷教育項目,無須填報志愿,參加學校自己舉辦的入學考試即可。中方學校修得相應學分后,通過語言考試后再被合作學校錄取,畢業后獲得外方學校頒發的文憑(如:中國農業大學與荷蘭萬豪勞倫斯坦瓦格寧根大學(原荷蘭勞倫斯坦國際農學院)合作舉辦園藝專業非學歷項目)
注意:就讀非學歷教育項目的,若該項目未能獲得教育部審核認證,即不能承認該項目所獲學歷。
中外合辦的大學好不好
中外合辦的大學水平參差不齊,部分院校如寧波諾丁漢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等都是國內重點高校,長期在本科第一批次進行招生,學校錄取分數線普遍較高。除了有水平較高的世界一流大學之外,也有水平較差的學校,考生報考大學之前務必仔細研究高校。
教育部在加強中外合作辦學管理,規范合作辦學秩序,提高辦學質量,維護就學者利益的工作措施中,開展辦學評估和加強合作辦學證書頒發的認證是兩項重要舉措。可通過教育部設立的中外合作辦學信息平臺中所公布的關于這兩個方面的內容,進一步了解某合作辦學機構或項目的評估和認證情況,以做出更恰當的就學選擇。
1. 不出國也能享受國際化教育
中外合作大學不僅擁有國際化的辦學理念,享有外方學校資源,而且基本都是雙語授課,除了部分涉及國情的課程會聘請國內教授教課,其余課程均由外教或有留學背景的中籍教師教學,基本全外語授課,教材、課程設置、教學資源、評估體系等也都和外方高校保持一致。另外,中外合辦大學的學生可以享受的學術、課后在線資源,也都與外方高校學生相同。
四年本科期間,還有前往外方大學所在地進行學術交流的機會。
2. 讀一個大學拿兩張學位證書
中外合辦大學畢業的學生,會得到兩張畢業文憑,即中外合辦大學的畢業證書和外方高校的學位證書。
這類中外合作大學頒發的中方和國外的雙文憑是受到教育部認可的雙證,在國內外都可以通行,也屬中外合作辦學形式里含金量最高的文憑。
3. 學費相較于外國高校便宜得多
以上海紐約大學為例:2021年入學本科生學費:第一、二學年每年人民幣200,000元,第三、四學年每年人民幣230,000元。而紐約大學國際生兩個學期的學費為46000美元左右,再加上住宿、生活開銷,確實前者顯得要劃算許多。
今年上紐的學費增幅達到了43%,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院校想要提升院校硬件軟件實力的決心,和提升申請者質量的堅持。
如何入讀中外合辦大學
想要入中外合辦大學,必須通過統招考試,填報志愿。
以遼寧為例,寧波諾丁漢大學2019年在遼寧文科錄取批次本科批594分,理科錄取批次本科批587分;溫州肯恩大學2019年在遼寧文科平均錄取批次本科批563分,理科平均錄取批次本科批575分。
對比作為985、211、雙一流的大連理工大學,它的2019年投檔線為614分,作為211、雙一流的大連海事大學的2019年投檔線為584分。上海紐約大學的錄取標準更明顯,每年1月1日前報名的考生,將通過考核被劃分成A、B兩檔,在高考出分后的錄取環節,A檔考生需達到本一線,B檔考生分數需達到985高校水平。
因此,進入中外合作大學并不簡單,它們的錄取分數線甚至比很多地區的一本線還要高。而且正因為申請這些學校需要高考成績,所以早早放棄了高考這條路,從K12階段就開始接受國際化教育的孩子,反而是不能進入這些合辦大學的。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關于中外合辦的大學好不好以及中外合辦的大學是什么意思的具體信息,大家對于中外合辦大學一定要多加考慮了解,有的比較好的中外合辦大學確實可以增長我們知識的同時增長我們的各種見識是值得報考的,但是也有一些魚目混珠 的中外合作辦學的學校,所以大家注意區別。
【 中外合辦的大學好不好 中外合辦的大學是什么意思】相關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