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基礎教育的改革,目前中高考人才選拔的方向,已經由原來單一的智力考量標準,逐漸走向德智體美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目前全國各地中招考試中體育分值的普遍上調就是最好的證明。近日,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共同起草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方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方案提出
防控近視需要政府、學校、家庭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比如,要積極引導孩子進行戶外活動或體育鍛煉,禁止幼兒園“小學化”等等,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將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總體近視率和體質健康狀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指標。《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發布: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將納入政府績效考核指標。
方案提出
將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總體近視率和體質健康狀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指標,到2030年,實現6歲兒童近視率控制在3%左右,小學生近視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視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視率下降到70%以下,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秀率達25%以上。
方案的目標為
到2023年,力爭實現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在2018年的基礎上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近視高發省份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到2030年,實現全國兒童青少年新發近視率明顯下降,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整體水平顯著提升。
方案提出,防控近視需要政府、學校、學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積極引導孩子進行戶外活動或體育鍛煉,確保中小學生每天1小時以上體育活動,全面實施寒暑假學生體育家庭作業制度。
裸眼視力納入中考到底怎么“考”?
將裸眼視力和體重考核納入中考,是長治市中考改革的一部分。2019年6月,長治市宣布從2022年開始,本市中考將增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50分,其中身體素質占20分。
這20分包括10分的過程性評價和10分的結果性評價。過程性評價重點考查學生參與各項體育活動、心理健康表現等情況;結果性評價主要考查學生體重、裸眼視力情況,各占5分。引發社會爭議的,是身體素質評價中的這一部分。
對裸眼視力的考察,最高分和最低分最多相差兩分。“我們將裸眼視力分為三檔,大于等于4.9為正常視力,得5分,4.6到4.8之間為中度近視,得4分,小于等于4.5為重度近視,得3分。”長治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體重的考察則由體重指數(BMI)來衡量,男生15.8到22.8之間、女生16到22.6之間為正常,得5分;男生小于等于15.7、女生小于等于15.9為低體重,得4分;男生22.9到26之間、女生22.7到25.1之間為超重,得4分;男生大于等于26.1、女生大于等于25.2為肥胖,得3分。最高分和最低分同樣相差兩分。
是否會造成歧視和不公平?
“我認為這一教改措施的導向是好的,能督促家庭和學校早一點關注孩子的視力問題和健康,但需要細致的配套措施”,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屈光與低視力科副主任楊曉教授告訴記者,造成青少年近視的原因,一是先天性遺傳因素,比如有高度近視家族史的孩子,出生時就有一定度數,六七歲時就已經是高度近視了;二是環境因素,也就是用眼不當,這一般是上小學后學業增加、戶外活動減少造成的。“如果沒有更細化的規則考慮到這部分孩子,將是一種不公平。因為這些孩子的近視存在遺傳易感性,并非用眼不當導致的。”楊曉說。
還有專家指出,不僅僅是近視,意外事故帶來的損傷或其他病理性因素,也會造成裸眼視力下降。
對此,長治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回應稱,對于先天性近視的學生,家長可提供孩子自近視以來的醫院就診及治療相關證明材料,學校審核公示無異議后,可直接得5分;因意外事故導致裸眼視力受損的學生,可通過醫療部門出具診斷證明,學校審核公示無異議后,也可以得5分。
同樣的,“對于吃含激素藥物導致肥胖的學生,如果在用藥期間,家長可提供醫療部門出具的診斷證明,學校審核公示無異議后得5分”。
楊曉建議,視力納入中考這一措施的制定和實施之間,最好有一定時間差,讓大家有充足的準備時間。
“近視基本上是不可逆的,對于已經近視的孩子,在知道這一消息后,即便開始重視保護視力,也很難達標。”她說:“現在可以提出這一教改措施,但最好從絕大部分孩子還沒近視的年齡段開始實施,讓大家早點重視起來。進入小學前后是防止近視關鍵期,應該引導大家在入學前就開始注重視力問題。”但孩子離中考尚遠的家庭,往往很難關注到相關政策。李柯的妹妹目前在長治市區一所小學讀三年級。在記者采訪她之前,他們全家都不知道視力考核將納入中考,老師也沒提過這件事。長治市市民陸雨陶是一位三歲女孩的媽媽,她也沒聽說視力將納入中考,“孩子太小了,還沒到關心中考政策的時候”。
對于將近視納入學生考核各位家長怎么看呢?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將近視納入學生考核的資料,后續相關資訊請關注可圈可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