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今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小伙伴們是不是在開心的享受假期和節日的安康呢?小編在這里祝每一位小伙伴端午安康,不過說起來,大家對端午節的一些冷知識是否了解呢?接下來和小編一起看看“端午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的詳情。
端午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
農歷五月天氣濕熱,多病毒疫疾,一直被古人認為是“惡月”。蛇蟲繁殖易咬傷人,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因此端午節的主要民俗都有驅除災害,祈求平安、健康的寓意。端午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這也是為什么#端午#的祝福語是“端午安康”,而不是“端午快樂”。 ?
首先,讓我們帶你去了解端午節的起源
起源1:紀念屈原
據《史記》《賈生,傳》記載,屈原",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一位大臣。他主張博采眾長,富庶,主張與結盟,但遭到貴族等人的強烈反對,導致貪得無厭,被趕出京城,流放到元、湘流域。
流亡期間,他創作“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風格獨特,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當秦軍攻破京都,時,楚國,屈原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他心痛不已,但他始終不忍放棄自己的祖國。因此,5月5日,在寫完他的杰作《懷沙》后,他投身于汨羅江,用自己的生命寫下了一場壯麗的愛國運動。
屈原死后,楚國人民非常悲傷。他們成群結隊地來到汨羅江向屈原致敬。一個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和雞蛋,扔進了河里。他想,如果魚龍、蝦和螃蟹吃飽了,它們就不會再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看到他們后也跟著做了。
一位老醫生拿了一壇雄黃酒,倒進河里,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到屈原。后來,人們用樹葉包大米,用彩色絲綢包起來,長成棕色的種子。從此以后,每年的五月五日,都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習俗,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起源2:古代越民族的圖騰祭祀
在新石器時代,有一件帶有幾何版畫特征的文物叫陶魏。這個遺跡的家族是一個崇拜龍圖騰的百越族。他們有連續紋身的習俗,住在水鄉,是龍的后代。他們的生產工具是大量的石器,還有一些小銅器,如鏟子和鑿子作為日常用品;印刷的陶鼎烹飪食物對他們來說是獨一無二的,也是他們民族的象征之一。端午節是他們為祭拜祖先而創立的節日。
起源3:紀念孝順的女兒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了紀念東漢孝順的女兒曹娥,她救了父親,投河自盡。曹娥是東漢上虞人,她父親在河里淹死了,好幾天沒見到她的尸體。當時,曹娥,是個孝順的女兒,只有十四歲,日夜在河邊哭泣。17天后,她也在5月5日跳入河中,5天后取出了她父親的尸體。它被傳為神話,并被人們慶祝。后來,為了紀念曹娥,的孝節,曹娥廟建在曹娥投資的地方。她居住的村莊被重新命名為曹娥鎮,曹娥去世的地方被命名為曹娥河。
其次,知曉一下端午節的習俗
1、龍舟比賽
2、掛艾草和菖蒲
3、吃粽子
4、戴香包
5、領帶五色絲線
五色絲線,意思是:藍色、紅色、白色、黑色和黃色。在端午節,孩子們應該在手腕和腳踝上系五色絲線來保護他們的健康。因此,在端午節的清晨,成年人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五色線綁在他們的手腕、腳踝和脖子上。綁線時,孩子們不會說話。五色線不能被隨意打破或拋棄。它只能在夏天的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的時候被扔進河里,這意味著河水會沖走瘟疫和疾病,所以從現在開始它可以保護健康。
最后,了解一下端午節的冷知識吧。
一、是叫法最多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別稱超多的,大概有二十幾個:如 端午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但我大概只記得女兒節,哈哈~
二、第一個粽子是用什么包的
根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茭白葉包糯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糯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堿水粽。
三、戴香包是為了要吸汗
端午節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越來越精致,故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四、端午節為什么要吃【五黃】
【五黃】是指:黃鱔、黃魚、黃瓜、咸蛋黃和黃酒
在中醫認為,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候,故可以結合端午節節氣的力量,提升精力, 因此,在古時候,五黃餐是富人才有的排場。
五、為什么吃完粽子禁忌喝雄黃酒
【雄黃】是一種含砷的有毒礦石,雄黃加入酒后,會加速砷的吸收,很容易中毒,如把雄黃酒加熱飲用更危險! 雄黃遇熱易分解為三氧化二砷,就是俗稱的砒霜,不夸張! 喝熱雄黃酒實際上等于吃砒霜,故吃完粽子千萬別喝雄黃酒。
六.湖北秭歸,有三個端午節
中國,很多地方只有一個端午節,但秭歸有三個。第一個端午節在農歷五月初五,最大的端午節在五月十五,最后一個端午節在五月二十五。因此,他們對屈原博士的崇敬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
七、豎立雞蛋
【立蛋】是中國傳統節日的一種習俗。據說在端午節的中午,它被分為陽剛和直立兩種,所以雞蛋可以豎立在地上。如果成功,這意味著來年好運會到來。然而,事實上,產卵的原理有相當大的科學依據~因為端午節中午太陽直接照在北半球,太陽的引力和地球的引力相互拉動,而且兩種拉力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所以雞蛋很容易站起來,你不妨在那天試試哦!
八、韓國端午節不等于中國端午節
1967年,韓國, 江陵,的端午節被列為韓國第十三批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因為它保留了大量的原始信仰、民俗和傳統文化。2005年11月25日被世界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人類的口頭和非物質遺產,這與在中國吃粽子、劃龍舟和紀念屈原完全不同。唯一的相似之處是它們都是在中國的端午節期間舉行的
九、屈原竟然不姓屈?
屈原其實是姓羋(mi),名平。 司馬遷曾在屈原列傳中曰過: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意思就是屈原和楚國的王族同姓,楚國國君姓羋,屈是屈原的氏,當時姓與氏分開。
十、最大的國際龍舟比賽不在中國
每年夏天的一個周末,多倫多,加拿大都會在中央島舉行一場國際龍舟比賽。來自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人們會聚在一起,數百艘龍舟比賽長達18年。加拿大多倫多國際龍舟節不僅是當地最古老的龍舟比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龍舟比賽。
以上是有關端午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伙伴們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可圈可點網站。
【端午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 關于端午節的冷知識】相關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