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稱躺平態度極不負責 對不起父母 對不起努力工作納稅人,最近清華副教授發表的一篇文章里面,對于躺平有過一筆帶過的說法,他的主要是的內卷,不知道為啥突然在結尾,一筆帶過說了一下躺平。我估計他是想蹭熱度,證明自己走在時代的前列腺上,結果卻是如他所愿,大家都很在意走在前列腺上的姿勢和方法,紛紛致以誠摯的問候。
清華教授稱躺平態度極不負責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長聘副教授李鋒亮:現在人們紛紛談“內卷”,正說明了社會是可以通過競爭獲得上升機會的,否則社會階層固化,怎么努力都是白費力氣,而這種情況下社會就可能面臨大動蕩與大退步。因為如果沒有競爭,抑或如果競爭沒有區分度,優勢家庭的子女將憑借已有的優勢,輕松碾壓弱勢家庭的子女,那將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
如果進入名牌大學就以為可以高枕無憂、前程似錦,輕松獲得“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那么廣大由于種種原因尤其是家庭原因輸在教育起跑線上的學生就再沒有“逆襲”的機會,這樣的情況只會更糟。因此,家庭背景不那么好的大學生就不要再吐槽“內卷”了。如果沒有學習成績這個硬指標的競爭,那么優勢家庭的子女可以輕易通過各種所謂的“素質”占據大部分資源。
鼓勵競爭有很多收益,包括促進流動、減緩分層等,然而其成本就包括整個社會不得不“內卷”。教育經濟學有一個基本理論是描述教育的信號功能與篩選功能。這個理論認為,教育的經濟功能是為了將高能力的人和低能力的人區分出來,從而在就業市場進行匹配。
如果教育的這個篩選功能消失,社會的運轉將出現各種失靈。這個理論的創始人之一邁克·斯賓塞由于其在創建該理論上做出的貢獻而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他認為,只要教育具有篩選功能,過度教育就是一種必然,因為高能力的人為了將自己和低能力的人區分出來,必須要獲得比低能力人更高的學歷,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有效的教育信號,從而向勞動力市場表明自己是具有更高能力的人。所以,根據這樣的邏輯,教育的競爭是為了整個社會的福祉,而“內卷”是社會從中獲得收益的同時不得不支付的成本。
總之,千萬不能因為不喜歡“內卷”,就采取“躺平”的態度。“躺平”是極不負責任的態度,不但對不起自己的父母,還對不起億萬個努力工作的納稅人,畢竟高校的運行經費中,學費只是其中一部分,還有很大比例來自財政撥款,而財政撥款的來源就是稅收。
象牙塔的教授
教授雖然說了自己也是從苦出身走出來的,他說的是內卷,你說就說內卷也行,非要弄個躺平穿插進來,在文章中顯得非常刺眼和刺耳。結果弄得大家,要是不平躺,都沒辦法消去心中的怒氣。
給我的感覺教授可能還是在象牙塔里面呆久了,少一點接地氣的感覺,更多的還是讓人感覺有點晉惠帝配方,一樣的味道,一樣的何不食肉糜的現代版。
未經他人苦,卻評他人錯
按理說教授要是發表一個觀點,還是要向人家人社局的領導學習一下,自己委身去跑幾天外面看看,了解一下市場的實際情況。不指望教授能設身處地的去換位躺平,但是也是要和唐聘任做一些系統性的全面的交流,再說躺平是否合適的問題。現在教授給人的感覺就是,躺平我不管是是什么,就憑字面意思,我就知道躺平的人做得不對,他們就是不負責任。
我理解躺平
我覺得那些躺平的人,都是經歷過無論生活還是工作上的事情,讓他們受到痛徹心扉的傷害,讓他們在通過之后,冷靜思考和評估,做出來了最低成本的面對生活方式。
但是到了實際生活中,到了每個普通老百姓,無論是人脈還是資源,都不支撐讓他們做任何沒有明確結果的嘗試,一旦嘗試了,等他們的就是失敗。而那些躺平的人,都是經歷過這樣多層次,多循環的傷害,才會痛定思痛地選擇躺平。
而那些普通人還沒選擇躺平,主要是還沒有經歷過挫折,或者他們的人脈和資源可以讓他們維持較好的社會姿態,所以他們沒有必要躺平。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清華教授稱躺平態度極不負責 對不起父母 對不起努力工作納稅人"的全部內容,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想要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可圈可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