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兔年有感作文篇一
話說springfestivel(春節),我和表弟無止盡地大吃大喝,嘿,“奇跡”出現了!唉,我竟然重了3公斤!要知此事的來龍去脈,聽我慢慢給you道來……
我盼星星盼月亮地盼到了寒假,好開心啊!帶著滿懷的好心情,我和爸爸媽媽一同去了象山姨媽家。我剛前腳踏進姨媽家的大門,還沒發表一下“感言”,表弟就拉我去了三江超市。一到超市,我便成了一個“購物狂”,見什么拿什么,只要是吃的,我一個也不放過!不一會兒,我與表弟的購物車就“吃飽”的了。我們付了money,“十萬火急”地趕到了姨媽家,哇!這么多好吃的,我先吃什么好呢?我左看看,右瞧瞧,東摸摸,西碰碰……哎呀,不管三七二十一,我抓起一袋妙脆角,狼吞虎咽地吃起來。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我們從來都沒吃過零食似的。媽媽常開玩笑說:“你們十年沒吃東西啦,好像剛叢深山老林里出來一樣!”哈哈,彼此彼此!經過兩天的“戰斗”,這幾大袋的“零食士兵”便已經“全軍覆沒”了。沒零食了怎么辦呢?嘿,這還用我說嗎,當然是再去買嘍!于是,我和表弟又“上前線”去也――
一天在大街上,我無意中看見了一個體重器,便站了上去……ohmygod!我竟重了3公斤!于是,我和表弟決定,實行“a派減肥計劃”。內容如下:
1、不許挖“零食家族”的“老窩”;
2、給胃一個“寬敞的空間”;
3、不能“拼了老命”吃飯;
4、與肉“斷絕關系”;
5、和蔬菜成為“好朋友”;
就這些吧,再多幾條,我也“下不了手”啊!呵呵……從此,我和表弟要開始“艱難”而又“痛苦”的“減肥計劃”嘍!……
要know“戰況”如何,請看下回分解!哈哈……
兔年有感作文篇二
中國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比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但我最喜歡的就要屬過年了。每到春節,家家戶戶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彩,辭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悅。但你知道嗎,過年為什么會有這些喜慶的活動呢?這里面有著一個美妙的神話故事,現在讓我給你講一講吧!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無比。“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都要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一年的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準備扶老攜幼上山避難。這時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當時全村的鄉親們正在收拾行裝,誰也沒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的一位老婆婆走過去給了他一點糧食說:“快逃吧!年獸快要來了。”老伯伯笑著說:“婆婆如果讓我在你家呆一夜,我一定能把‘年獸趕走。”老婆婆繼續勸說他,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有撇下他,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只見村東頭老婆婆家里,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便向老婆婆家撲了過去。快到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劈里啪啦”的炸響聲,“年”嚇壞了,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竄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于是,鄉親們一起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作響,屋內幾根紅蠟燭。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祝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子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光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后來這風俗越傳越廣,逐漸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過年的習俗除了上面所說的外,還有很多,比如:貼窗花,貼年畫,吃餃子,壓歲錢等。我最喜歡和小朋友一起放鞭炮,晚上我早早的吃過年夜飯,就拿著鞭炮就朝門外奔去。伴隨著我們的歡呼聲,一個個煙花飛到了空中,點亮了美麗的天空。還有一個傳統也是我們最喜歡的了,那就是春節,我們都會收到長輩們給我們的紅包,預示著來年我們都會順順利利的過著每一天。
“過新年,穿新衣,開開心心過大年……”我們唱著歡樂的歌謠,迎接新的一年來到。
兔年有感作文篇三
大家都知道,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其隆重程度不亞于外國人的圣誕節。中國各個地區的春節習俗都與眾不同,有著自己的傳統色彩。今天我將要與大家說說關于我的故鄉——彩云之南的春節習俗。
云南的春節習俗與北京的春節截然不同,從大年三十到元宵期間才是春節,元宵過了,春節也便完結了。云南沒有臘月之分,也不吃臘八粥,所以我至今都沒有嘗過北京的臘八粥與臘八蒜的味道。
先來說說大年三十這天吧!這天早上我們必須去集市趕集,購買年貨與做團圓飯的食材。小孩去山上撿松葉。下午要把棉被、衣服洗了,還有把渾身上下都洗干凈,因為我們那里有個禁忌——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三都不能洗衣物與洗澡。大年三十晚上便是除夕夜,這是過春節的高潮。大家忙做團圓飯,家家戶戶的煙囪直冒白煙。團圓飯做好后,大人把孩子們撿的松葉鋪在地上,當孩子們看見自己的戰利品被大人夸獎時,總是要驕傲地手舞足蹈。吃團圓飯前我們還得燒紙錢祭祖,飯后才把紙灰倒掉。等這一切準備好了,大家席地而坐,毫不拘束地享受春節的團圓飯。吃完后,大人忙著撿碗,收桌子。小孩子歡歡喜喜的開始他們的“鞭炮大戰”,大人圍坐在電視機前守著春節聯歡晚會,不想看春晚的大人就擺桌子打麻將。這其樂融融的景象持續到深夜十二點,昏昏沉沉的人們點燃爆竹,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響徹云霄,迎來新的一年。鞭炮放完了,忙活了一天的人們倒床而睡。
睡到近午夜三點時,人們又得陸陸續續從床上爬起來,做飯吃飯。這是四點鐘的“迎春飯”,因為正月初一是一年中的第一天,所以要吃飯迎接。吃完飯人們又回到被窩,一覺睡到大天亮……
正月初一不能去別人家,只能到外面逛逛,這也是云南一大奇怪習俗。初二我們就去逛縣城,就跟逛北京的廟會一樣,縣城里琳瑯滿目的商鋪與千奇百怪的玩意兒讓我們留戀不已。元宵節大家不吃湯圓,照樣好酒好菜,不掛燈,但照樣熱鬧,一家人去山上跳腳,也看別人跳腳。
春節過后,該干活的干活,該回深圳的回深圳。熱鬧過后的鄉村,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與諧。
兔年有感作文篇四
你知道,過年問什么要去給人們拜年么,不知道的話我來告訴你。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云:“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明中葉陸容在《菽園雜記》卷五中說“京師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專……”。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于門……。”
在古代,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仆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游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系不大密切的朋友不親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跟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畫家、詩人文征明在《賀年》詩中描述:“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憎嫌簡不嫌虛”。這里所言的“名刺”跟“名謁"即是現今賀年卡的起源。賀年卡用于聯絡感情跟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帽余譚》中說:“京師于歲首,例行團拜,以聯年誼,以敦鄉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
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跟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跟電話拜年等。
兔年有感作文篇五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我今年的春節就從這大年三十的除舊迎新開始了。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們全家把屋內徹徹底底的清掃了一次,將春聯貼在了大門上“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樓”。爸爸又把一對“福”字剪紙窗花貼在了窗戶上,十分喜氣。大家都樂得合不攏嘴。
晚上,全家圍坐在大桌子邊,一起談笑風生,相互祝福,好不熱鬧。桌上的菜豐富極了:有我做的涼菜,姑父炒的熱菜,奶奶做的肉丸子海鮮面,外婆炒得韭菜年糕,爸爸蒸的黑米糕……家里到處飄散著酒肉的香味,到處是難以言表的歡樂。家人們舉杯歡慶,沉浸在歡顏笑語之中。
突然聽見門外響起了一陣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我忍不住拉起表姐等一行人,帶著鞭炮來到樓下空場地。
我先放的是“夜明珠”,只聽見“咻”的一聲響,第一炮飛上了天,在天空中形成了一道優美的弧線,若隱若現,我還沒有反應過來,又射出了一炮,這次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八顆美麗又閃亮的夜明珠,在天空中熠熠生輝,仿佛要照亮人間,把幸福和安康送給我們。
“表姐,我們用‘美羊羊’給‘夜明珠’助威吧!”我活蹦亂跳著說。
“嗯,不好……”
表姐忽然趁勢扔出幾個“美羊羊”,給這夜明珠錦上添花,讓它秀出更耀眼的燦爛。
“表姐,你賴皮……”
“哈哈,來放煙花棒嗎?”
“好呀,快點!”
“哧”,煙花棒被點燃了。四朵絢麗的火花在我的眼前飛舞,我揮舞著煙花棒,任由它們自由地跳舞,旋轉,飛翔,仿佛四條火龍從天而降。我和姐姐跳著、歡呼著,大人們就看著我們樂呵。煙花棒放完了,我們還不盡興,又燃了些。這次,加速跑了一些路后,我用它冒出綠色的火花,突然騰空而起,在天空中忽上忽下地甩著,畫出了一條活靈活現的龍。姐姐不甘落后,甩出了一個龍鳳呈祥。
“我的龍鳳呈祥不錯吧!”
“誰說的,我的好呢!”
“我好!”
……
新年的氣氛愈加濃厚了,新年的鐘聲悄悄走近了。這一夜,炮聲、喊聲、笑聲、碰杯聲、祝福聲,像一支動人的交響樂,在奏響……
龍年的正月初一,我們照例拜訪了親戚家,還收到了豐厚的壓歲錢。姑姑們做了桂圓煮蛋給我們吃,但剛吃早飯的我們,是心有余而肚不濟啊!
時間流得飛快,歡樂的日子總是來的快也去得快。春節的最末一個節日元宵也如期而至了。在元宵之夜,我們吃了元宵。這元宵看著香,到了肚子里呀,更是甜滋滋的。
我的春節,是香的,是甜的,更是歡樂的!
兔年有感作文篇六
春節,除了不能期待春節聯歡晚會這一精神大餐之外,還有香噴噴的餃子等著你,聞著餃子的香氣,聽著門外鞭炮的轟鳴,看著門前懸掛著的鮮艷的大紅燈籠,身處一家人的歡樂、祥和的氛圍里,不由心中涌出一股說不出的愉悅和幸福感。
記得和哥哥、爸爸一起去走親訪友的情景,人們互相交談著一年來收成,有的豐收有的歉收,有的人高興地連連拍手,有的人感慨地仰天長嘆,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愿望,期待明年是個富足豐收的一年。在充斥著鞭炮聲聲的街道,我也看到一些人盯著一個地方發呆,是的,他們在想家,他們在憧憬那美好的明天,那希望的未來,雖然那僅僅是希望,但也是美好的。
看著路途中家鄉的變化,回想起兒時美好的記憶,接受家鄉人熱情的款待,當然,也不忘和小伙伴們一起燃放幾個鞭炮,看著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無比幸福的歡笑,心里也美滋滋的。
春節,意味著告別了那冰天雪地的寒冬,將去迎接那萬物復蘇的春天。
春節,代表著農歷一年的離去,新的一年掀開嶄新篇章。
同時,春節也是咱們總結過去,規劃未來的日子。伴隨著震耳的鞭炮聲響的銷匿,一個計劃表呈現在書房潔白的墻面上,同時也在心中刻下“堅定你的理想,并為之奮斗下去。”幾個大字,雖然只是寥寥幾個字,卻引起心靈很大的震撼,于是,拿起一支筆,抽出一張卷,自己開始了在知識的海洋中翱翔的征程。
春節,可以讓人忘掉痛苦,拋棄煩惱,丟卻悲傷。因為咱們相信,而且堅信明天會更美好,正是因為咱們相信,咱們才能讓這么多不愉快的事化為烏有,正是因為咱們相信,咱們才能對未來充滿無限的憧憬和向往,而這,都是因為咱們心中有陽光,有希望,有永不破滅的信念。想到這兒,我不禁對發明春節的人感到無比的贊許。也許發明者當時只是對土地農耕的季節做個簡單的劃分,并不只是為了熱鬧,但我認為,他給了每一個人樂觀的心態,對明天充滿希望,對未來充滿信心,如此看來,他也肯定是個樂觀的人吧。
在聲聲鞭炮的轟鳴聲中,我要引用《亂世佳人》中斯嘉麗的話來結束我的文章,那就是: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