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團結議論文600字篇一
如果沒有團結,中國男籃在奧運會上是怎么進入8強?如果沒有團結,又哪有抗災重建的成功?如果沒有團結,中國的航天事業有如果能躋身世界前列?
一個人在這個社會中需要團結。在自然界中的一個小例子便可以反射這個思想:在不大的螞蟻家族中,有著復雜卻又嚴格的分工。工蟻負責探路和尋找食物,兵蟻肩負蟻巢的安全保障,蟻后則生育后代,還有的哺養后代。每一個成員既不多做也不少做,缺了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行。螞蟻家族正是憑借每一個成員的團結精神,才能生存下去。
如果僅讓你用一支筷子吃飯,它幾乎連塊肉都夾不起來,而用一雙筷子,結果就會截然相反。可見,只有團結才能發揮個體不具有的力量,才能擁有大于個體的力量。正如當年諸葛亮指揮蜀軍大敗曹兵的戰役,大多是以少勝多。而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諸葛亮清楚地知道,只有團結才具有無窮的力量。
曾經有這么一篇報道:一個業余足球隊曾經和職業足球隊踢過比賽。但結果,職業隊卻輸了。這個結果讓很多人吃驚。最后,職業隊的教練總結道:“這場比賽我們輸在了團結,我們因為小瞧了對手而軍心渙散。最終輸掉了比賽。”可見,團結是多么得重要。
一個特種兵小隊不過12人,但他們竟然能深入敵內部,將對方指揮所毀于一旦。靠的是什么——團結。搶險救災里的戰士們能將人民從幾噸重的建筑物下救出,靠的是什么——團結。可見團結多么重要
團結的確是一種精神,它源于信任,且無處不在,更重要的是這種精神是難以估量的。這個時代呼喚許多精神,而團結精神將永遠是推動時代前進的不竭動力。
團結議論文600字篇二
沒有人比李致新更能深刻地體會到“協作”含義。
從1988年到1999年的短短的十二年,李致新完成了攀登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壯舉,與黃金搭擋王勇峰一起成為最先登上七大洲最高峰的中國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說:“一個人在自然面前是微不足道的,但由人組成的集體能夠克服人們意想不到的困難。”
不是有 “同舟共濟海讓路,號子一喊浪靠邊……” 這樣一首歌嗎?
其實啊,人們協作的領域何止在挑戰自然、挑戰極限方面呢?不久前,一條科學界消息再次引起世人關注:中、美、日、德、法、英六國科學宣布,他們繪制出了比去年六月的人類基因組“工作框架圖”更為完整、更為準確清晰的人類基因組圖譜。這不是六國科學家協作的成果嗎?不僅科學家們在合作,當年人體內3萬至4萬個基因也甚明事理,彼此分工合作,組成了據說是地球上最聰明的動物——人,又為這個地球增加了一個物種,其功績實該彪炳史冊!
不久前,不,該說是上個世紀了,還有個時髦話題,那就是:全球化。據說一架波音747客機需要一萬多個零部件,其中的絕大部分是非波音公司獨自生產或者美國國內公司其提供的,而是來自世界各國的眾多公司,特別是新加坡和韓國,咱中國還為他們提供飛機的平衡尾翼呢。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零部件齊集美國,由波音公司組裝。隨著經濟的發展,分工越來越細,合作互補越來越密切,國與國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就會像波音公司與各零部件生產公司的關系一樣,表現出更大的依賴性,世界便逐漸成為人們所說“地球村”。
說到“地球村”就讓人感到罪孽深重。瞧瞧吧:污水橫流,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因子。風一吹,來自撒哈拉的“金子”滿天飛。人們就是只穿一件薄如蟬翼的中國特產綢衣、也覺著這天好像在蒸包子。看吧,這就是人類和自然不合作的惡果!真是罪過。
好在,這個問題已越來越被人重視,各國正加緊合作,共同研究實施保護環境的計劃,但愿人類的協作還有與自然的合作會讓上面的圖畫消失吧!
團結議論文600字篇三
在一則新聞材料中,曾經有過這樣一段話:近年來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大部分是通過合作取得的。
如今,在日益發展的社會中,科學的分支越來越繁多,社會分工也越來越精細,而個人的智力、能力、精力是有限的,誰也不可能事事精通、面面俱到。因此,在生活工作中,合作就顯得十分重要。
合作的范圍也日益擴大,小到同學之間的合作,大到國家之間的合作。俗話說得好:“一人拾柴火不旺,眾人拾柴火焰高。”只要有了精誠合作,相信你距離成功又近了一大步。
合作中,“精誠”所體現出來的團隊精神尤為重要,而團結則是團隊精神的核心。在寒冷的冬天,動物們是怎樣過冬的呢?咱們先來看看蜜蜂是怎樣做的吧!從春到秋,蜜蜂們天天忙碌不息,釀造甜蜜。冬天,是蜜蜂唯一的短暫休閑期。
但是,寒冷的天氣、蜂巢內的低溫,卻給作為變溫動物的小蜜蜂帶來了麻煩。不過,沒關系,智慧不凡的小蜜蜂已想出了特殊的辦法來抵御嚴寒。每當巢內溫度低到13℃時,它們就會在蜂巢內互相靠攏,結成球形團在一起。溫度越低,它們團得就越緊,這樣就會使蜂團的表面積縮小,密度增加,防止巢內溫度散失得太快。不僅如此,它們還用多吃蜂蜜和加強運動來產生熱量,以提高蜂巢內的溫度。天氣寒冷時,蜂球外表溫度比球心低,此時在蜂球表面的蜜蜂向球心鉆,而球心的蜜蜂則向外轉移,它們就這樣互相照顧,不斷地反復交換位置,并通過互相傳遞的辦法得到食物,安全度過寒冷的冬天。蜜蜂雖小,卻也懂得用團結的力量來戰勝天敵——寒冷的冬天,它們是智慧的。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古老的故事:從前有個國王,他有十個兒子,這十個兒子平時因爭權奪利而相互勾心斗角。一天,老國王把十個兒子都叫到身旁,拿出十支箭來,讓兒子們每人折一支,十個兒子都輕而易舉地將箭折斷了。然后老國王又拿出十支箭,并緊緊地捆扎在一起,讓十個兒子折,可他們用盡力氣,誰也折不斷。這時十個兒子都明白了老國王這樣做的目的。他們知道,他們就是那十支箭,只有團結一致,他們的國家才會永遠立于不敗之地,他們的利益才會得到充分的保障。否則,他們便不具備任何威力。“兄弟不和旁人欺”,教育兒子團結的老國王是智慧的。
同樣,現代社會的發展也離不開團結。2008年奧運會,我國取得了51枚金牌的輝煌成績,這與我國奧運健兒的團結協作、勇往直前是分不開的。跳水“夢之隊”的郭晶晶和吳敏霞合作,技壓群雄。她們的雙人跳水,配合得十分默契,空中翻騰姿態優雅,舉手投足之間散發出一種成熟的魅力。
最終,她們戰勝各國選手,獲得了冠軍。“默契”是團結協作精神的最高境界,因此,日日追求默契感悟默契的“晶霞”是美麗而又智慧的。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從古代到現代,甚至從中國到世界,無數事例都在證明著一條規則的正確性,這條規則就是“團結就是力量”。一滴晶瑩的水珠雖然美麗,但經不起太陽的曝曬。個人的力量再大,也不能單槍匹馬殺出天下。孟子說得好,“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團結起來吧,讓我們這些晶瑩的水珠匯入社會大海的懷抱,共同譜寫一首和諧共進的歌!
團結議論文600字篇四
曾經在《動物探秘》里看到過這樣的一則故事:草原上發生了一場大火,大火轉眼之間便燒到一處蟻穴,一群螞蟻即將成為大火的犧牲品。危急時刻,無數只螞蟻抱成團,形成一個龐大的蟻球,向火場外滾去。雖然最外層的螞蟻被大火燒焦,但大部分螞蟻卻逃出火場,保住了性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團結合作,方能成功。
古往今來,懂得團結合作的人,往往都能取得成功。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群雄逐鹿,曹操勢力逐漸強大,他統一北方后,準備南下奪取劉表的荊州和孫權的江東。公元208年,曹操領軍二十多萬南征,聲勢浩大,一時勢不可擋。而當時劉備力量弱小,孫權的勢力也無法抵擋。劉備派諸葛亮到江東聯合孫權,從而孫劉聯合,兩軍精誠合作,最終在赤壁大敗曹軍,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爭佳話,從而也決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面對強大的曹操,如果劉備和孫權各自為戰,無疑是以卵擊石,自尋死路。所以,他們精誠團結,才能憑借長江天險,在赤壁一戰中大敗強敵,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不光集體需要團結,個人之間更須如此,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維勒和李比希都是19世紀德國杰出化學家。可是他們兩人的性格迥異,李比希激烈、爽朗,像一團烈火;維勒平和、沉穩、文文靜靜,像一盆冷水。按說,這樣性格不同的兩個人,無論如何是走不到一起的。可他倆感情很好,親密無間。生活上,他們相互扶持,工作中,他們密切配合,致力于科學研究。他們的共同研究,對無機化學、有機化學作出了貢獻,他們從而都成為有機化學的創始者。
真可謂“二人同心,其利斷金”。維勒和李比希,依靠著精誠的合作,創造了科學史上的一段傳奇。
相反,那些不善于團結合作的人,也往往把自己推向失敗的深淵。想當年,太平天國起義之初,一路勢如破竹,打得清兵望風而逃,不到幾年,便取得了清政府的半壁江山。可就在太平天國定都南京之后,幾大天王不是一鼓作氣,直搗腐朽清廷的“黃龍”,而是好大喜功,相互猜忌,最終發生內訌,導致楊秀清被殺,韋昌輝被誅,石達開出走……最終,一盤散沙般的太平天國在中外勢力的聯合鎮壓下失敗了。多么慘痛的教訓啊!金田子弟辛辛苦苦建立的太平天國,由于自己內部的不團結,導致堡壘從內部瓦解。
戰場上的團結合作,方能戰勝強敵;科學上的團結合作,方能取得成功;商業競爭中的團結合作,方能實現雙贏……所以,唯有團結合作,方能鑄就成功。
團結議論文600字篇五
古城麗江是文明全國的美景之一,其自然和諧的風格令游客流連忘返,令人驚訝的是這里從未修筑過一道城墻。據說原因有二點,一是因為古代麗江有位首領姓“木”,如果修筑城墻,就是“口”中加“木”變為“困”,所以他下令不準修城墻。二是因為麗江城的人民向來是團結一致,不曾有過動亂,所以也不用修。這只是麗江太守的一己之見,而我對“團”和“困”浮想聯翩。
人們常說:團結就是力量。課改風暴席卷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我們班也在其中。課改后的課堂,團結被看的更重要了,要看小組領導怎樣,只要看看他手下的組員團結不團結就萬事ok了,不信,你看!
“我發現我怎么就調動不起來我們這組組員的積極性呢?我覺得我這組長當的太差勁了。”這是我們第四組的領導人物——孫守娟,經常抱怨的話。
隨之而來的答句是:
“你如果自己都放棄了,我們還團結什么,我們可是在您老人家的領導之下多次被評為先進小組的,沒你我們怎么能行。”
“不對,能評上先進小組,這里面有我們整組同學的汗水,他自己怎么能占完呢,如果沒有我們的參與,哪里會取得這么好的成績。”
“不過,我也認為你功不可沒,至少你讓我們團結協作的意識增強了。”
聽著同學們的議論,我們的組長當的還不錯了,但我怎么覺得我們不如其他組團結。怪誰呀!……
困——困結
課上做團結,課下講團結,弄不好名為團結實為“困解”,“團”加一撇就變為“困”,怎樣解這一“困”呢?
首先,我們的座位是一圈人圍著八張桌子座,不就像四周修筑城墻的麗江城了嗎?這樣的座位安排當然有利于團結,可有些組領導不好就是一盤散沙了。其次,人員的分布也不是太合理,有些組差生太多,他們總是一言不發。還有,積極性,要團結好就得調動組員的積極性。可組員的積極性需要老師和同學的共同努力。最后,我留下一句話:“團結”加一撇可以變成“困結”,可“困結”少一撇則就變為“團結”了。
病因好找,醫起來可難了,希望我們的組長用心治療我們的組病。
古人云:刪繁就簡三樹秋,領新標異二月花。課改,看來還得讓我們領會一下“團”與“困”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