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中國名人故事篇一
祖沖之出生在公元429年,正當南北朝劉宋王朝時代。他是個偉大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有許多卓越的成就,其中之一就是圓周率的計算。
圓周率就是圓周的長度和直徑的長度的比。這是一個無限不循環的小數,也就是說它是個沒完沒了的小數,各位數字的變化又沒有規律。通常在計算的時候,我們把圓周率定為31416,這個數字實際上比圓周率稍微大一點。祖沖之在一千五百年以前就確定,圓周率在31415926至31414927之間,比31416精確得多。在他之后一千年,阿拉伯數學家才打破了這個精確程度的記錄。
十八形的邊長……邊數一倍又一倍地增加,一共翻十一翻,直到算出了內接正一萬二千二百八十邊形的邊長,才能得到這樣精密的圓周率。
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翻十翻,看起來好像還簡單,其實不然。邊數每翻一翻,至少要進行七次運算,其中除了加和減,有兩次是乘方、兩次是開方。祖沖之算出來的結果有六位小數點,估計他在運算的過程中,小數至少要保留十二位。加和減還好辦,十二位小數的乘方、尤其是開方,運算起來極其麻煩。祖沖之要是沒有熟練的技巧和堅強的毅力,是無法完成這上百次的繁難復雜的運算的。
在祖沖之以前,已經有人提出圓周率跟π相近似。祖沖之把π叫做“疏率”,提出了另一個圓周率的近似值π,作為“密率”,因為它更加精密,跟圓周率更相接近了。過了一千年,德國人奧托和荷蘭人安托尼茲才先后提出π這個圓周率的近似值,歐洲人當時不知道祖沖之已經提出了“密率”,在他們寫的數學史上,把它叫做“安托尼茲”。日本數學家主張把π稱為“祖率”,這是十分公允的。
祖沖之計算出圓周率后名聲響了起來,結果被宋明帝派到一個落后的窮縣當縣令。祖沖之上任后經常外出觀察,一次他看到農民用腳踏碓舂米的情形,覺得既累又慢,便立即與老農商量,請來木匠、石匠,做了一個以立式水輪為動力的水碓。
試車成功了,村民們在一旁歡呼雀躍。祖沖之卻在一旁思考:如果能做個水碓磨,既能舂米又能磨面不是更好嗎?經過反復實踐,改進,水碓磨車終于試制成功了,這其中包含著力水、杠桿、凸輪的原理。
后來,祖沖之又被調到京城任職。當時的達官貴人為出門顯示排場與威風,紛紛指令手下工匠制造指南車。祖沖之經過精心研究和設計,再利用精確圓周率計算,在車前做了個銅鑄齒輪盤,隨便車子怎么轉,車上的銅人總是指著南方。
祖沖之就是這樣不斷地進行科學探索。他的科學成就,在我國科學技術發展史上,將永遠放射光芒。他的刻苦學習、認真鉆研、勇于創造和堅持真理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中國名人故事篇二
生前,胡秀英曾對人提起,港督夫人有一年邀請她到家里做客。但門衛打量衣裝,認為她是打工農婦,不讓進入。最后,港督夫人親自到門口迎接。
她的學生、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榮休教授畢培曦也記得,1969年1月,他在這所大學讀大一,生物課堂上,“冷不防走進一個女的”,“穿著略嫌過寬的陳年襯衫和毛背心,……腰間還掛了條帶灰點的‘祝君早安’毛巾”,學生們猜她是清潔工,只見她二話不說,走到黑板前書“why plants?”,既而英文開講。他們才驚覺,原來她就是剛從哈佛大學借調到中大崇基學院的教授——胡秀英。
1908年農歷正月元宵,她生于江蘇徐州洪澤湖畔的農家。4歲喪父。能干明理的母親從未令其纏足。她6歲時,被送入基督教會開辦的正心女子學校讀書。1926年,她考入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原本主修物理化學,后轉修植物分類學,她有兩說:一是著迷“蠶豆花與蟲兒之間的微妙關系”;二是自然課上,“老師帶我們上竹園量竹筍。每周量一次,一月兩月它無變化。待雨后,那只竹筍就找不著了。原來一晚上,它突長3尺高。大自然真是神奇”。
1935年畢業后,施德蔚教授推薦她到嶺南大學生物系讀研,因為那兒有全國最大的植物標本室。其后,她師從竹子分類學家莫古禮,完成碩士論文《中國之補品》。當時,莫博士曾問她論文命題。她回答,黃河流域的嬰兒死亡率,在農村占50%以上。母親生她前,曾有二男三女,其中3個死于臍風。她出生后,父親專到鎮上買藥,煮后喂她,她才得以活命。她要探尋到底是什么藥救了她。
“之后明白那種小兒藥含有一種冬青‘救必應’(ilexrotunda)”——胡秀英在《我和冬青的故事》中寫道。
抗戰初期,她任華西協和大學生物系講師。1945年春,她在四川彭縣白水河的木炭制造區,“一片茂密的混種樹林里發現了一株動人的雌雄異株常綠灌木,……誤以為是冬青屬的新品種”。第二年夏,她趁到重慶北碚出席中國科學社第23屆周年大會之機,留在科學社生物研究所鑒定之前采集的標本,結果不順。時任研究所署理所長錢崇澍與其他人建議她整理中國冬青科植物系列。
1949年,胡秀英系統發表中國冬青的分類著作,從而奠定了她的學術地位——國際植物學界稱呼她“holly hu”(holly即冬青)。1957年,她受太平洋科學研究會之請,撰寫《中華食用植物》,再獲美國科學成就獎。
被問一生可有憾事?她兩眼泛紅。到哈佛第一年,母親在家鄉過世。待她接到信時,母親已走了一個多月。36歲,她與一醫生結婚?;楹髢赡辏?月4日,趁美國獨立日放假,她想回哈佛寫書。丈夫開車送她至火車站,約好周一下班后接她。到時苦等不來,她始覺不妙,趕回家中,“發現他已突發心臟病死在床上”。“生活如果不是為自己,死就不可怕了?!弊鳛轵\的基督徒,她早已了悟生死。
20xx年5月22日清晨,這位被譽為“植物學活百科全書”的“百草婆婆”的杰出科學家,在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安然長逝。
中國名人故事篇三
一夜之間,小伙伴們關注的“中國首富”突然換人了!2月3日,20xx年胡潤全球富豪榜發布,李河君以1600億人民幣的資產,戰勝馬云(1500億元)和王健林(1550億元),成為中國內地首富!
這個李河君是誰,他憑什么能把如日中天的馬云擠下去呢?
他是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漢能又是干啥的?中國,不,是全世界薄膜發電領域最大的公司。薄膜發電又是什么?無污染、可彎曲、更輕薄的太陽能薄膜電池,能貼在衣服、手機、汽車等幾乎所有的地方,然后就可以給你的手機、ipad等隨身攜帶的設備充電了!
而在他成為首富前一天,記者很湊巧地采訪到了他??靵砜纯此颊f了些什么吧!
問:當聽說您可能成為中國新首富時,您是什么感覺?
李河君:坦誠講,對于首富的事我并不當回事,并不當真。掙大錢的目的是什么?不是說要做首富,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干大事。
人在世上走一趟要干點事,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幫助更多的人,為社會、為國家干點事。你有1000億、20xx億,如果做不成大事也不夠。如果你有10個億能做成大事也ok。經常有人問我怎么才能掙大錢?我掙大錢的訣竅就是為理想而干,為夢想而干。當你為理想、夢想而干的時候,你堅韌不拔努力的時候,你就會走運,順便賺錢,那個錢就是大錢。如果就只盯著掙錢,是沒有人能做成的。老天一定不會給你這個機會。所以,一定要為夢想而干。也許我這個人比較理想化。
其實,我本人以及漢能所有高管之前都是不缺錢的。我們以前是做水電站的,收入很穩定,我們完全可以天天打高爾夫球。我們為什么冒這么大風險轉型去做薄膜電池?因為我們相信薄膜發電能改變世界,改變能源格局。一個偉大的企業不是說你給社會、給老百姓帶來好吃好喝就行了,更重要的是能改變世界,帶來更大的向上向善,提供一種精神的指引。
我們希望這輪能源革命,中國人能領先一把。我們的夢想就是像蘋果在美國、三星在韓國一樣,成為中國企業的國家名片。
問:您認為什么樣的企業家才能獲得成功?
李河君:企業家跟冒險家或賭徒最大的區別在哪?企業家知道這個事情的最壞結果是什么樣,同時結果發生時他能承受,這就是一種企業家精神的表達。
關于企業家精神,我有一個體會。好多年前,我看了一個電視劇叫《喬家大院》,去年我專門到山西參觀了喬家大院,他們有副對聯特別好。上聯是:“經商有道惟存厚”,我給它改了一下——“經商有道惟存信”。核心就一個字“信”字,你有信念了,別人信你,你就有信譽。下聯是:“處事無奇但真實”,處理事情沒什么訣竅,你得真實。你肯定有毛病,有缺點,但是不要緊,你把自己真實的一面表露出來就好了。
李河君:人類第一次鉆木取火時,就是通過燃燒獲取能源的。此后,不管是煤炭、石油、天然氣,還是現在流行的頁巖氣,都是通過燃燒取得的,人類不得不忍受大量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有毒氣體排放,霧霾的形成就與之有一定關系。
而薄膜發電的最大不同是,讓人類像葉綠素一樣直接把光能變成電能,沒有媒介,完全不用燃燒,直接利用,沒有污染,而且太陽能用之不竭,取之不盡。也許有一天,當人類大量直接用太陽能的時候,漢能大了,霧霾就少了。所以這是人類的終極能源利用方式,徹底顛覆了傳統的能源利用方式。
李河君:人類每一次工業革命本質上是能源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是通過燃燒煤炭導致蒸汽機的發明,第二次工業革命是石油替代了煤,第三次工業革命,就是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
(漢能大樓頂層鋪設的薄膜電池)
什么新能源?我的結論是——光伏太陽能,太陽能有晶硅光伏電池和薄膜光伏電池,而后者是未來的方向。為什么?因為薄膜太陽能電池具有薄膜化、柔性化的特點。薄膜電池每平方米組件的重量大概是晶硅電池的1/10,而且可以像衣服一樣裁剪,廣泛應用到移動電子產品、可穿戴設備、全太陽能動力汽車、特種裝備、太陽能無人機、衛星等高科技領域。
于是,不僅是辦公樓、住宅能發電,我們每個人穿的衣服、戴的帽子、背的包、用的手機、開的車,只要貼上薄膜電池,就能成為發電站,能源將無處不在。移動能源讓人們的生活更自由,人們獲取能源的方式會變得更方便、更便宜、更環保、更智能。也許30年、50年后,人類直接利用太陽能時,能源不但不會缺乏,可能會過剩,這是我最大膽的判斷。
(漢能太陽能電池車)
移動能源還將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特別是在中國,移動互聯網、各種電子產品、電動汽車、無人機市場發展速度非???,直接產生對移動能源的巨大需求。比如,現在全球電動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40萬輛,到20xx年至少超過1000萬輛。現在6平方米的車頂鋪上轉化率30%的柔性薄膜發電組件,曬4個小時,一輛汽車可以跑80-100公里。邊跑邊充電,從這個意義來講,充電樁會受到巨大的挑戰。
再比如,到20xx年,全球90%的人都會擁用一部智能手機,超過60億部。每個智能手機一年發電量大概為4度電,60億部手機就是240億度電,再加上平板電腦等,相當于三峽水電站半年的發電量!
(漢能展示的薄膜電池背包、外衣等戶外裝備)
此外,戶外裝備需求量也非常大,這個未來市場可能超過8萬億,這些市場如果全部都是由高效的薄膜太陽能電池提供能源,市場將非常大。根據我的判斷,20xx年,全球以太陽能為主的清潔能源應該會占全球所有一次性能源的一半以上。當汽車能夠大量直接利用太陽能的時候,石油就會面臨挑戰。
李河君:這件事并不是“會成功是一回事,能成功是一回事”,而是“已經在成功”了。我們現在就像賣一種產品一樣,我需要賣1000個,但我已經賣了10個了,賣1000個只是時間問題。關于困難,主要是人們對薄膜太陽能還有一個認識過程,很多人不認識、不了解。
還有一個問題是,我們還需要國家支持,需要更多資金去把產能擴大,這樣就可以推出更多應用,現在的產品不是賣不出去,而是沒那么多產品可賣。為此,我們要開啟20xx年全球薄膜發電產品創新大賽,面對全球專業人士打開一種開放式的創新創業的平臺,鼓勵大家用薄膜發電共同創業,也希望更多人理解什么是薄膜。我相信,產品的大規模普及估計兩三年就能做到,會快得超乎所有人的想象。這個行業會有一個爆炸性增長。我希望更多企業特別是中國民營企業加入這個行業,因為這個市場很大,根本不存在競爭的問題。
李河君:對,現在傳統能源企業的市場很大,漢能直接替代它們需要很長時間,我估計暫時它們不會把漢能當回事。
但如果全球有100家、1000家、1萬家像漢能的企業,從長遠看,對傳統能源企業包括電網、石油、煤炭、核能等能源企業的威脅將非常大,能源格局被改變,地緣政治格局也會被改變。不過,中國人很有智慧,還是會有辦法應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