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談誠信議論文550字篇一
——題記
縱觀歷史,古之成大事者,必會經歷風雨磨難。
他們身處逆境卻能不改其誠心,以“誠信”二字于世間立足,如此方顯英雄本色。
誠信是生存之本。
孔子曰:“言必誠信,行必忠義。
”韓信最落魄的時候,一個漂母給他食物,并給予幫助,韓信離開時曾告知她,今后一定會回報漂母。
幾年后韓信成為楚王,他不忘舊恩,送黃金千兩感謝漂母。
韓信此舉也為自己博得了民心,贏得了下屬的赤膽忠心。
正因為韓信不忘舊恩,遵守誠信,世人都贊譽他的品行,他才能坐穩楚王之位,是“誠信”二字成就了楚王。
誠信是錦上之花。
《荀子》中有言:“君子善心,莫過于誠。”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流浪諸國時,曾受到楚成王的禮遇,承諾若迫不得已兩國交戰,定會退避三舍,以報答楚王之恩。
后來晉文公信守承諾,禮讓楚軍三舍之遠。
晉文公此舉,不僅令天下人心服口服,霸主之名錦上添花,也為后人樹立了榜樣。
誠信是一個人前往成功的通行憑證,重耳的重信守諾,讓“退避三舍”這一典故及其守信精神流傳至今,是“誠信”二字成就了晉文公。
誠信是治國之道。
韓非子有言:“巧詐輸拙誠,唯誠得人心。”古有烽火戲諸侯,只為博佳人一笑。
周幽王聽取奸臣佞言,令烽火臺平白無故點燃烽火,各路諸侯見之,披甲攜刀,快馬加鞭趕到。
換來的卻是褒姒的一笑和昏庸君王的嘲諷。
如此,多次后便不再救駕。
不久犬戎兵進犯諸侯,諸侯雖見烽火也不再理會。
周幽王也因不誠將自己送上了黃泉路。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鬧就一場千古笑話,豈不知誠信為治國理政之道,焉可輕之?是“不誠”二字葬送了周幽王。
千金回漂,以報舊恩,收獲民心,治國安邦;退避三舍,誠實守信,樹立威信,稱霸諸侯;烽火戲臣,失其之心,自取其辱,國破人亡。
可見,誠信對一個人的成功、一個國家的興衰都起著重要作用。
人而無信,縱才高八斗,亦不知其可也。
誠信,方為人生之精。
談誠信議論文550字篇二
何為誠信?誠信就是誠實,守信。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三十八元的天價大蝦就是不知其可之人的“杰作”。
不誠信,是一只心靈的蛀蟲,把人的心靈蛀得千瘡百孔,滿目瘡痍。;不誠信,是一個民族的泥潭,讓整個民族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不誠信,是一個國家的黑洞,把一切吞噬,萬劫不復。
由此可見,誠信比金子還可貴。
誠信是小朋友撿到一分錢交給警察叔叔手中的笑容;誠信是少先隊員在隊旗前莊嚴宣誓舉起的右拳;誠信是雷鋒接受任務時堅毅的目光;誠信是開國領袖宣布人民站起來時鏗鏘的話語;誠信是中華民族贏得尊重的根基;誠信是全人類在生活中立足的前提。
誠信無言,力量巨大。
有了他,人格更加強大;有了他,民族更加興旺;有了他,社會更快進步。
“內誠于心,外信于人。”讓我們講求誠信,點燃一支照亮黑暗的火把;讓我們講求誠信,筑起一架通向和諧的橋梁;讓我們講求誠信,降下一場滋潤焦躁的春雨。
帶上誠信上路,去領略一路的好風景。
談誠信議論文550字篇三
欲流之遠者,必先流其泉源;欲人之長者,必先同其根本;欲人之至者,必先著其誠信!
都說,人無志而不強;亦言,人無運而不達;我說,人無信,而不立。誠信乃立人之本。一個缺乏誠信的人,是一個沒有希望的人;一個沒有誠信的國家是一個沒有希望的國家;一個沒有誠信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
歷史的天空里,從來沒有一個缺乏誠信的人而被人們紀念。宛如星空之下沒有發光的一顆星。其存在與否無傷大雅。而那亮晶晶,燦白白的星宿,閃耀的不只是自己的光輝,更是黑暗之中無數期盼渴求的灼灼目光。古者君子一諾千金。把誠信的光輝灑向了華夏大地,信陵君竊兵符救趙。尾生為約抱柱而死,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無一不閃爍誠信的光輝,試問他們竟以怎樣的心去冒君王之大不韙,舍生取義而執著于誠信,又是什么讓他們的名字如不朽的豐碑永遠銘刻,那是誠信的力量,那是社會對誠信的高度的關注與評價。誠信之所以被如此器重,是中國五千年文明陶冶的精品精神,無可替代的地位,神圣無比的身份,誠信乃立人之本,立民族之本!
我們曾學習過國外許多名人的故事。列寧,小時候玩的時候打碎了花瓶,但誠信讓他承認了錯誤;華盛頓不小心把父親的櫻桃樹砍了,又是誠信,使他告訴了父親事情的真相;一位美國歷史上有名的總統,因為售貨員多付了他12美分錢,為了誠信,他走了六里路終于把錢還給別人。在他們身上,閃耀著誠信的光輝,誠信,也成為了他們成功創業的寶貴精神財富。
80年前的記憶,是被誠信喚醒的,一代社會品性的風尚,是需誠信來支撐的。南京一座建于80年前的建筑,在更換多個業主之后,收到來自海外的一封信函,那是由它的最初設計建筑公司英國的一家“誠信”機構送來的:“該樓設計服役年限八十年,現已期滿,敬請業主注意安全……”就是如此小的一封信函,卻映射出“誠信”的光輝。相隔萬里之遙的人還惦記著遠在異國的人的安危,這樣的舉動,唯有誠信!這樣的舉動唯有誠信役使的軀體才能完成,這是人類的高尚與偉大。看來,誠信并不僅是中國文化中的專利,它的偉大是被全世界認可的,也只是全世界的誠信,才是人類立足地球的根本!
誠信二字,不只是常掛口頭的時尚說辭,更是用實際行動來支撐的高尚道德。沒有誠信,必定不能立人。想要立人,必先誠信,如那清清始流之水,雖涓細,卻長久;亦如那纖纖生長之苗,雖羸弱,卻生機。
立人,先誠信!
俗話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在社會間,如果缺少誠信,整個社會就將會癱瘓,有一次,爺爺告訴了我他的一次經歷:
那一天,他在路上走,一不小心摔倒了,旁邊的行人都只是看著他,卻沒有一個愿意上前來幫忙,當他大喊一聲:“是我自己摔倒的,跟你們沒有關系”時,旁邊的人都紛紛上前來幫忙。一句話竟然有如此大的作用!議案來。旁邊的人都怕扶起你以后,你又說是自己把你推倒的。這個經歷不禁讓我想起了在報紙上看到的一則新聞:有一個老太太摔倒了,有人好心扶起了她,那老太太的家人竟然要告他,說如果你沒有推倒她,干嘛還要扶起她?
現在社會間,每一個人互相都不信任,沒有誠信的人只在于少數,而當我們多次被騙上當之時,即使這人是真摔,人家也以為你是假摔,沒有了誠信,使大家都對整個社會不信任,都是用一雙懷疑的眼睛看每一個人。人家真心對你,你卻會懷疑他是不是想干什么壞事,長期持續下去,那個沒有誠信的人沒有了朋友,那個有誠信的人也覺得你沒有誠信,將來又該怎么辦呢?如果每個人都能講誠信,這個社會將會更加和諧,一個人可以什么都不要,但不能沒有誠信!
風,是聚合物的一種精華,一種力量。然而,欲聚合人心,更應有誠信之風相伴。
誠信之風,累積人生的道德底線。
美國的開國總統華盛頓小時候不小心砍倒了父親心愛的櫻桃樹,但他并沒有擔心被責罰而欺瞞父親,而是坦誠地向父親承認錯誤。可見,誠信之風早已吹入幼時的華盛頓心中,讓他為成為總統而擁有優良的道德,并在他的總統生涯中深得民心。
誠信之風,彌合人與人之間的縫隙。
曾看過這樣一句話:“誠實是力量的一種象征,它顯示著一個人的高度自重和內心的安全感于尊嚴感,”這句話可見其誠信的重要性,然而,在人際交往中,誠信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人無信而不立。”失去了誠信便不能再這個社會上立足。
秦朝末年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很講信用,是一位誠信的人。人們都說:“的黃金千斤,不如德季布一諾。”因此,正因誠信,季布才有好的人際關系,之后得到了朋友的幫助才幸免于難。由此可見,誠信在生活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為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誠信之風,取得美滿的仕途。
通往順暢的事業之路,必不可少的便是這誠信。北宋詞人晏殊即是如此。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他后,讓他和一千多名進士一同考試。由于考題是晏殊曾做過的,他把實情告訴給皇上,并要求皇上重新出題。皇帝與大臣共同商議了一道難度更大的題目,讓晏殊當堂作文,結果,他又獲皇上的好評。皇上便賜予晏殊“同進士出身”,擁有了一份好的事業。
或許晏殊本可以隱瞞這一真相,就算別人知道了他無大礙,他便可以十分順利地當官。但由于他的誠信,不顧忌這些風險,坦率地說出一切。這也讓皇帝更加器重他,讓世人由衷地敬佩。
誠信是一朵蘭花,高潔地盛開在人們的心田;誠信是一杯香茗,氤氳了人們的心田;誠信是一首歌曲,唱響在世界的上空。
談誠信議論文550字篇四
古今中外,流傳著很多關于誠信的名言警句,著名的文學家魯迅先生這樣說道:“誠信是為人之本。”可見,誠信在我們的生活中十分重要。誠信待人,對人誠信,真誠對待,是我們全社會、全世界兒女應有的品質。
在宋慶齡小的時候,一天早上,一家人準備去李伯伯家玩。
突然,她告訴父母:“我和小珍約好了,今天上午我要教她折疊紙花,我不去李伯伯家了。”
爸爸說:“以后再教她吧!明天跟她解釋一下。”
“不行!”宋慶齡想了一下,說:“做人得誠信,你們去吧!我不去了,我得在家里等她,我不能失信于人。”
媽媽想了想,撫摸著宋慶齡的頭對爸爸說:“就按她的意思!”俗話說得好:“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有一天,中國曾子也是。有一天,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但孩子吵著要去,妻子答應回來殺豬給他吃。妻子從集市上回來后,曾子便捉豬來要殺。妻子卻阻止說:“我不過和孩子鬧著玩的。”
曾子說:“我們大人和孩子不可鬧著玩,小孩子不懂事凡事都跟父母學,現在哄騙孩子,就是教孩子騙人呀!這樣將來會害了孩子,我們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很重要。”
于是,曾子把豬殺了。
誠信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信任的橋梁,增加大家相互信任的基礎和感情。
在國外,也有誠信的故事。華盛頓小時候用小斧頭砍倒了他父親親手種的一棵櫻桃樹。父親見心愛的樹被砍,十分生氣,揚言要給砍樹的人一個教訓。而華盛頓在父親面前承認了錯誤。父親很感動,稱贊華盛頓的誠實比櫻桃樹還要寶貴。
可見,誠信是多么重要。誠信不但得到人家的諒解,還避免了一個教訓,更反映出一個人優良的品德。
從古到今,從中國到外國,誠信的故事很多很多。學會誠信待人,比什么都重要,就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就會更加美好!
談誠信議論文550字篇五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是華夏人民的驕傲!那么你們做到誠實守信了嗎?
如何做到信守承諾呢?守信有什么用呢?
曾子言:言必信,行必果。向別人許諾承諾某事要是自己力所能及能做到的事。如果連自己都做不到的,不可能做到的事,隨隨便便眼也不眨地許諾那不就成了說大話吹牛皮了?一個素質良好信守承諾的人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責不會信口雌黃大話連篇。一個人經常說謊,朋友告訴她的秘密轉眼就和別人說,借人錢有了錢之后卻說沒錢,轉眼間又去買零食吃,你覺得這樣的人是誠信的人嗎?你還愿意和她分享心事嗎?還敢借錢給她嗎?還想和她做朋友嗎?
信守承諾的人最終會受益終身而謊話連篇的人最終會一無所有。說一個眾所周知的故事吧,西周時期,周幽王為了一搏美人一笑不惜點燃烽火臺,諸侯看到之后以為有敵軍攻打王城紛紛集結軍隊,可趕到時卻被告知只是一個玩笑,看著諸侯們如無頭蒼蠅一般忙來忙去,美人笑了,周幽王也為這個笑容這個玩笑付出了國家滅亡的代價。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誠信的重要性!還有一個人你們也許會說他傻,他初中未畢業就去打工了,在工作時撿到了錢,他從未想過私吞,把錢如數交給老板,有一個提煉鮮竹瀝的工作一個時辰才能提煉出一兩滴,這得需要多大的意志和耐心啊!他老老實實地做了從未想過從中涔點水,最終這個人成為一個藥廠的老總。
誠信并不是一味的愚守死守。
古時候,有兩個相依為命的兄弟,哥哥去給弟弟買吃的,那時暴風雨過后,天空還下著小雨,哥哥為了不讓弟弟淋雨著涼,讓弟弟在原處等著,在他沒回來之前不要隨便走,但哥哥回來時弟弟所在的地方被洪水沖刷過,弟弟聽了哥哥的話哪里也沒有走,哥哥悲痛欲絕與弟弟一同西去。其實這個悲劇可以避免的,有時候有一些承諾是可以不守的,比如對他人不好的,違反道德底線的,危害他人的集體的社會的國家的
傳承誠信固然重要,長輩正風氣以身作則,晚輩悟內涵耳濡目染。誠信好比一把薪火,一代傳一代,老將不滅,薪火相傳!
春秋時期,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采集,她的孩子也要纏著去,她哄孩子,讓他在家里玩,回來就殺豬給他吃。曾子的妻子回來后看見曾子在殺豬,疑惑不解,曾子的答案是這樣的,父母要給孩子立個好榜樣這個故事絕大多數人都聽過的,差不多每個家庭都會有那么一兩個長輩這樣哄過小孩子,如果你乖乖待在家里,回來就給你買好吃的。誠信好比那一盞明燈,如果里面的燈芯已經腐朽了,那么這樣的燈如何指引人們前進,驅散前方未知的迷茫?長輩不正風氣,不帶好榜樣,晚輩又怎能傳承好誠信,一代又一代,隨口一說,將誠信置之何地?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美德更是深入精髓,是民族之魂,是國之驕傲,是自信之源。誠信是中華美德之一,所以請好好傳承下去,薪火相傳,一脈相承!
談誠信議論文550字篇六
明代宋濂,幼時為按時歸還所借書籍而“走送之”,因此“人多以書假余”,從而得以“遍觀群書”,終于飽讀詩書,名垂千古!
宋濂的事例闡明了一個道理:誠信是為人處世之本,是人生成功的根基,古往今來,概莫能外。
郭沫若是近代著名的詩人、文學家,小時候,有一次母親得了一種病,只有芭蕉花才能治療。于是,郭沫若出門尋找,最后在別人的家中發現了,他偷走了芭蕉花,給母親治病,但母親并不高興,因他偷盜而傷心,從此郭沫若不再偷盜,立志做誠信之人。試想,如果郭沫若沒有從這件事中學到誠信,怎能成為新詩的奠基人、歷史劇的開創者,又怎能為后人所紀念和緬懷?
放眼世界,誠信的風同樣催開了異國他鄉燦爛的花朵。
大洋彼岸有一位美國人,新澤西—曼哈頓航運線總裁阿瑟·因佩拉托斯雷,他小時候在小店里打工,每天只有微薄的收入。一天,老板在桌子下放了十五美分,阿瑟發現后,并沒有貪婪這對他而言十分有用的十五美分,而是將它交給了老板。其實,這是老板對他誠信的一次測試,雖然當時正處在經濟大蕭條時期,但老板卻因其誠信而沒有開除他,而是一直給予他一份穩定的打工收入,讓阿瑟順利完成學業。是誠信,讓阿瑟·因佩拉托斯雷贏得別人的信任,并最終開出了燦爛的花朵——成為新澤西—曼哈頓航運線總裁。
個人講誠信會走向成功,國家講誠信方能立足天下。
戰國時代的秦國一開始并不強大,商鞅變法開始之時并不順利,為取信于民,商鞅在城南立木,規定若有人搬至北門,便賞十金。起初人們都沒有相信,但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當增至五十金時,一個壯漢將橫木運到北門,果真得重賞。從此,秦國的新法得以推行,功必賞,過必罰,終成戰國七雄中最強盛的國家。是誠信讓秦國走向強大,最終“六王畢,四海一”,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
而西周原本統一全國,十分強盛,周幽王卻為博美人一笑而烽火戲諸侯,失信于天下,最終身亡國滅,令人痛惜。孟德斯鳩說:“在一個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秦國取信于國民而強,西周失信于天下而亡,誠信也是國家強盛的根基。
盧梭說過:“要宣揚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語,要用你的本來面目。”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弘揚誠信之風吧!
談誠信議論文550字篇七
孔子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實與守信,便是誠信。
誠信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歲月的長河也洗不去其光彩,它或許微小的在尋常事務間不易察覺,卻又是衡量世人的尺子,掂量出人心可貴。
誠信之重,無非在處世之中,唯有誠信才可換來他人的信任,對滿口謊言之人只會有“敬而遠之”。自然,信任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誠信架起了橋,才能令人心更加緊密,相處更為融洽。
其次,“與朋友交”只有“言而有信”才能換來“朋友信之”。誠信是雙向的,如同付出與回報一般,以誠信為基的友誼往往舒心而有益,反觀處心積慮之人,終將被唾棄。
直至如今,人與人,企業與企業,甚至國與國之間都少不了誠信。誠信如同支撐枝干的根,失了誠信便處處受阻。
縱觀其上,也難怪誠信被人們常記于心,“尾生抱柱”,“曾子殺豬”的故事被傳唱至今。
誠信,應信守承諾,言出必行。許多人都曾為自己定過目標,但多半是只是盡了一絲的努力,卻在為自己尋盡理由,這便是對自己不誠信的體現。如此陷入自欺欺人的困境將永遠不會得到成果。
孟子曾說,“言必行,行必果”,聞一多在他的一生中,更是做到了“做”,而不是“說”。他工作時心無旁騖,連周圍環境也毫無察覺,正因他對自己誠信,將決定的事一一兌現,才能在艱苦的歲月中依舊潛心學問,筆耕不輟。
誠信之人,也將因誠信獲益。古時有一個叫季布的人,為人豪爽耿直,答應別人去辦的事他一定會去辦,很講信用。人們稱贊他,“黃金百斤都不如季布一諾。”后來他因遭漢高祖記恨被迫流亡,人們仰慕季布的為人,都暗中相助他,他才得以獲得赦免。正因季布為人誠信,才被人們所敬佩,得以保全。為人誠信,也并不困難,卻在關鍵時彰顯出其巨大的效益。
反觀不誠信的人,或許會因一時的謊言獲得利益,但長此以往,他只會失去人們的信任,落得無依無靠的下場。我們小時都曾聽說過《狼來了》的故事,牧羊娃一而再,再而三的欺騙,使人們喪失了對他的信任。當狼真的來時,沒有人肯相信他的呼救,落得悲慘的結局。可見,我們絕不能貪一時一利,以長遠的目光看,做誠信的人才是與他人交往的第一原則。
做到誠信,既要對他人誠信,也要對自己誠實。當然,我們的生活中不乏有需要“善意的謊言”的情境,需得做到隨機應變,學會變通,才是為人處世之道。
誠信,為人之本,做誠信之人,以“誠”字待萬物,以“信”字守本心,便是人生路上的指明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