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清明節后的國旗下講話篇一
大家早上好!又是新的一周到來,而再過一周就迎來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
今天,我的演講主題即是:清明時節清明人。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人們祭祖和掃墓的日子。說到這里,想必大家依然記得“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詩句。
其實,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這里邊有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曾一度找不到任何可以吃的東西。
這時,隨臣中有一個叫介子推的人,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后,重耳當上了國君,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在封賞功臣的時候,卻唯獨忘了當年為自己割肉而食的介子推。而清高自持的介子推也拒絕了別人面君討賞的建議,打點行裝,悄悄隱居到了綿山。
聽說此事的晉文公,羞愧交加,但當他帶著人來到介子推家的時候,介子推早已不在。
為了尋找介子推,重耳聽從左右之計,從綿山的三面放火燒山,希望以此逼出介子推。但是最終也沒發現他。火熄后,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
晉文公見狀,失聲慟哭。裝殮時,從樹洞里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隨后又把寒食節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后來,民間受此影響,也在這一天祭祖掃墓。歷代沿襲下來,最終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20__年5月20日,中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可見,在清明作為祭祀節日之始,便兼具祭奠祖先與清明做人的雙重文化內涵。
再看我國相關古籍的記載——《歷書》:“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意思是說,清明之時,天地萬物清潔,天光明朗,萬事萬物都顯露出來。
正所謂春風駘蕩萬物復蘇的好時節。而歷經一年的風霜雨雪,我們祖先的墓地多已受損,也需要從秋冬之日的寒風冷雪中走出的親人予以探視和修整,并表達后人的悼念與關切之情。
我們中國人歷來講究慎終追遠。
《論語》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事實上,祭祖掃墓不僅僅是一種節日和儀式,更是一個后人緬懷祖先,在精神和情感上回歸自己本根的一個重要機會。
在遙遠的古代,我們的祖先歷經了“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艱辛,他們所開創的每一點業績都凝聚著無數的血和汗,乃至痛和淚。
回想中國近代史的開篇,更是我們民族靈魂深處不可磨滅的記憶。新中國的成立是無數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用血肉之軀所換來的,國旗上的鮮艷血色也同樣是在艱難的夾縫中一寸寸浸染而成,我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頭頂的每一縷陽光,無一不是先烈在黑暗的歷史天空下,肩起閘門沉重的閘門爭取而來。
他們是我們苦難而榮耀的同胞,他們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當之無愧的“民族的脊梁”,他們永遠值得我們后輩以最虔敬的心情去紀念,去仰望!
而我們每個人的家族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祖輩的辛勤勞苦不是我們所能想象的生活,衣食無憂的我們也極少聽聞那些饑寒交迫的往事。
但他們實實在在存在于每個家族史冊的扉頁,最終凝聚而成我們從小沐浴著的家風和美德,給予我們最初的精神營養。
所以,每逢清明,很多地方都會對當地的重要歷史人物進行祭拜,各個學校和單位以各種形式展開紀念先輩的活動。
在這一刻,我們民族的心是團結的,我們各個家庭的心是凝聚的,我們的心情莊重而情感溫暖。
《禮記·孔子閑居》講,“清明在躬,氣志如神。”
所謂“清明在躬”,是說一個人心地光明正大,頭腦清晰明辨。或許我們也可以將此理解為,一個人內心清靜明澈,則頭腦清晰,思維敏銳。
我想,在剛剛聽過有關清明節的故事后,大家對介子推的遺言“但愿主公常清明”還有些印象。
社會發展到今天,在我們眼前展開的是一片新天地,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獲得一個人生的舞臺,展現自己生命的活力與魅力。
同時,我們所面臨的誘惑也同樣何其之多!
萬象紛繁,種.種價值觀充溢其中,我們又是否初心依舊?是否“清明在躬”?這些問題,值得我們在場的每一個人反躬自省。
所以,當春日的和風吹散了冬日的濃云,我希望我們的同學,在這美好的春天,一方面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精心呵護自己的精神家園,用品格與美德、知識與智慧,充實它,豐富它。
力爭以實際行動盡好一個后人的責任,無愧于腳下的土地和頭頂的星空,用智慧和勤奮,開創一個更加光明而廣闊的未來。
發言的最后,請允許我再補充一點相關的話。在中國,清明不僅是一個祭祀祖先的日子,也是一個踏青的日子。因此在即將到來的清明節,希望大家珍惜那不算多也不少的幾天假期,一方面用心地緬懷先人,思索我們民族、家族的歷程,收獲精神與情感的積淀和成長,另一方面,掙脫電子產品的誘惑與束縛,去親近自然,獲得身心的陶冶與洗滌。
預祝大家度過一個充實的清明節。謝謝!
清明節后的國旗下講話篇二
敬愛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憶革命先烈 過文化清明!
同學們,再過幾天就是我國的清明節了!
談到清明節,總會讓人聯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據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饑。后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著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就是今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又是讓人難忘的清明時節,不知您此時是否忘記了曾為民族獨立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們?是否忘記了為祖國解放事業而獻身的英烈們? 我們不能忘記!今天我們要帶著40多位優秀的少先隊員到少年英雄張高謙的故里——大韓高謙小學,走近張高謙烈士陵園,瞻仰高謙烈士陵園,緬懷英雄,追尋"紅色少年"的英雄足跡,學習少年英雄的精神。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延續了2500多年的傳統節日。我們要在清明節這一天祭祀先祖、學習感恩。不過,每年清明節前后,人們總是扶老攜幼集中出行,大量人流、車流致使交通擁堵現象嚴重。在市區,一些群眾在馬路邊、廣場、花園、小區隨意燒紙放炮,不僅污染環境衛生,而且給市民的生活帶來影響;在農村,田間地頭、山岡山坡上燒紙放鞭,煙霧繚繞,引發森林火災的事件時有發生。
同學們,清明節只有掃墓、祭祀未免太單調了。我們不妨學學古人,過個豐富多彩的清明文化節,放假期間我們可以到郊外踏青賞花與親近自然保護環境、到空曠場地放風箏,過一個明凈清爽的節日。
同學們,我們唯有繼承先烈遺志,發憤圖強,以優異的成績告慰青松下長眠的烈士,過個文明安全的清明節,過個祥和快樂的清明節,過個清澈明亮的清明節.
清明節后的國旗下講話篇三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清明節到了了,借此機會,請大家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向無數革命先烈默哀!向我們的祖先默哀!
最近一段時間,每個家庭,都是在長輩的帶領下,舉家祭掃祖先的靈墓,目的是在傳承每一家生生不息的家風和美德;每一所學校,也都以不同的形式,在德育基地、或在國旗下,舉行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緬懷著創造新中國、建設新中國的革命先輩。這里,小家與大家,都有一個最樸素的思想,就是讓我們這些當代中國人,能夠永遠地烙印著愛國愛家的情懷。 今天在這莊嚴的升旗儀式上,我們凝視著烈士鮮血所染的國旗,不覺思緒又回到那艱苦崢嶸的歲月:舊中國飽受戰爭的創傷和帝國主義的欺凌,人民受盡磨難和屈辱。祖國危難之時,無數愛國志士挺身而出,為了祖國的獨立統一和人民的解放,甘灑一腔熱血。無數英烈用他們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烈的愛國樂章。
我們的祖先,為了養育后代,歷經了千辛萬苦,揮灑了無數的汗水。
正是因為他們,才有延續的生命!
正是因為他們,才有生命的安寧!
如何不讓先烈的熱血白淌?如何不讓祖先的汗水白流?
實現先烈遺愿、祖先的夙愿,我們唯有臥薪嘗膽,自強不息。作為當今學生,更應積極地、努力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科學技術。這不僅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也是我們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但是知識做夢夢不來,伸手要不來,只有靠今天的努力學習,日積月累。同學們,今天的愛國愛家就是努力學習,早日成為國家的棟梁、社會的人才。
同學們,緬懷先輩的同時,我們又怎么能疏遠上輩?一個孩子從十月懷胎到長大成人,母親付出了多少代價實在無法計量。母愛是女人的一種天性,很多女人有了孩子,就把兒女視為自己的第一生命。一個家庭,縱有千斤重擔,都是父母挺直腰桿撐著同學們,趁父母和父母的父母健在時,多給他們一點安慰,而不是等到失去的時候!
讓我們以良好的姿態告慰青松下長眠的烈士和祖先的同時,也愿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春風蕩漾著每一個人的心田。
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每年的這一天, 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要舉行各種紀念活動,那么你是否曾經想過自己處于怎樣的環境之中? 是清幽潔凈或是垃圾四處滿天飛。當你背上書包踏入校園時, 不經意間看到有人亂丟紙屑, 你會勸阻他嗎? 還是視若無睹, 反正不關自己的事, 又不是自己家, 管那么多閑事干嗎? 但你是否想過, 一片小小的紙屑能反映出一個人的道德水平與環保意識。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隨地亂丟垃圾, 那我們的校園不就成為垃圾場了嗎? 當你上課時, 四周充滿了垃圾的惡臭, 你還能安心學習嗎? 在這樣的一個學習環境下, 你如何學習呢?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生活在一個干凈的環境下。走進校園, 地面上干干凈凈沒有任何垃圾, 樹枝綠葉繁茂, 一股青草味迎面撲來, 沁人心脾, 令人整天充滿好心情。
地球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家園, 只要每個人盡到自己的責任, 注意自己的行為, 不隨意丟東西, 不隨地吐痰, 那么我們得到的不僅是視覺的滿足, 更是精神上的滿足。美好的環境能令你微笑的面對每一天, 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同學們, 當你手中握有一張廢紙或一個食品包裝帶, 一塊西瓜皮, 想一想如果你丟到地上的后果, 會不會令周圍路過的人感到厭惡, 會不會破壞整潔的校園, 會不會給他人帶來麻煩? 其實只要你多向前走幾步, 伸手將垃圾投入垃圾箱中, 一切只是幾步而已, 但換來的卻是他人的贊賞, 和欽佩的目光, 于人于己都有益, 你會為自己的行為感到驕傲, 會有美好的心情度過快樂的一天。
有人說:"人一撇一捺, 寫起來容易, 做起來難。"那么, 我們每個人應做什么? 相信每個同學都有答案, 因此, 我借此機會在這里呼吁大家:讓我們每個人都自覺去維護環境, 不亂吐口香糖, 不亂扔垃圾, 隨手拾起廢紙。
我相信,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做到的話, 我們萬里的藍天依舊明亮, 我們萬里的綠草依舊光鮮, 我們萬里的校園依舊美麗!同學們, 保持校園清潔, 從我做起吧!
清明節后的國旗下講話篇四
敬愛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500多年歷史。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且清明影響相對更大更廣。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有著密切的關系。
草綠野恣行事,春入處州碧四周。又到了清明節,"追思先人,勿忘生者"的情感,撥動著每個人的心弦。今年是清明節被確定為法定節假日后的第二年,再加上雙休日,我們就將在這個周末迎來三天的"小長假"。如何過好這個傳統節日,"安全、文明"是兩個必不可少的關鍵詞。
在確保安全的同時,我們還要倡導文明過節,樹立殯葬祭掃新風。清明祭祖掃墓,已經成為"慎終追遠,敦親睦族"的傳統文化,表達了對已故親人和朋友的追思之情。不過,近年來,一些封建迷信、愚昧攀比的祭掃陋習陳渣泛起。紙扎的轎車、別墅等祭祀用品粉墨登場,一些不法商販借機牟取暴利。這不僅造成鋪張浪費,還從根本上背離了清明節的文化內涵,敗壞了社會風氣。
哲學家馮友蘭說過,"行祭禮并不是因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我們的祭掃,應更多地體現在精神層面,而不是以物質來衡量。當前,植樹祭掃、鮮花祭掃、網上祭掃等現代文明祭掃方式正在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同,應該大力予以倡導。獻上一束鮮花,寄托一份哀思,于逝者而言是紀念和慰藉,于社會來說,也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
當然,清明節不應簡單等同于"掃墓節"。作為源遠流長的傳統節日,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外,還形成了踏青、郊游、插柳、拔河等戶外活動,從而巧妙地融入了追思感傷和歡樂賞春的不同文化元素。我們在祭奠先人的同時,還要全面繼承清明節的文化內涵,并不斷創新加以豐富,使清明節更好地承載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清明節后的國旗下講話篇五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很榮幸能夠作為學生代表站在這里發言,我發言的題目是《緬懷先烈 繼承遺志》。
20xx年8月3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作出關于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今天我們站在這里參加公祭活動,我們的心情是沉重的,因為國旗是無數為了祖國的解放事業、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們用鮮血染紅的。雖然烈士們離開了我們,但他們的精神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此時此刻,我們每個人的心情都無法平靜。追昔撫今,我們不能忘記那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悲壯史詩!不能忘記那一張張曾經鮮活的面容!打開歷史的記憶,半個多世紀前,一群群熱血青年,一位位革命勇士,在中華民族生死危亡的緊要關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高舉救國大旗,緊挽著有力的肩膀,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長城!正因為有了無數的先烈,有了他們的大無畏犧牲,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今天的繁榮昌盛。他們中的很多人未能親眼看到五星紅旗在天安門上冉
冉升起,但他們為革命而灑下的熱血,將永遠澆灌著中華大地上的鮮花。
歷史的車輪飛轉到20xx年,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但是這世界并不安寧,世界敵對勢力對我們國家建設和發展的阻撓乃至破壞從來沒有停止過,戰爭的危險仍然存在。我們的祖國要繁榮昌盛,就離不開我們青少年的發奮圖強。
同學們,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應該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只有懂得珍惜,懂得我們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才會更加努力地去創造未來,創造美好的生活。讓我們緬懷先烈遺志,樹立遠大理想,堅定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信念,培養優秀品德,勤奮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報國本領,鍛煉強健體魄,把愛國家、愛民族的高尚情懷融入到愛學校、愛集體的具體行動中去。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努力成為社會有用之材,讓英烈精神激勵我們的成長,準備著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國旗添彩,為祖國爭光!
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先烈遺志,為祖國的日益強大、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明天!
清明節后的國旗下講話篇六
再過幾天就是清明節了,借此機會,請大家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向無數革命先烈默哀!向我們的祖先默哀!
最近一段時間,每個家庭,都是在長輩的帶領下,舉家祭掃祖先的靈墓,目的是在傳承每一家生生不息的家風和美德;每一所學校,也都以不同的形式,在德育基地、或在國旗下,舉行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緬懷著創造新中國、建設新中國的革命先輩。這里,小家與大家,都有一個最樸素的思想,就是讓我們這些當代中國人,能夠永遠地烙印著愛國愛家的情懷。
今天在這莊嚴的升旗儀式上,我們凝視著烈士鮮血所染的國旗,不覺思緒又回到那艱苦崢嶸的歲月:舊中國飽受戰爭的創傷和帝國主義的欺凌,人民受盡磨難和屈辱。祖國危難之時,無數愛國志士挺身而出,為了祖國的獨立統一和人民的解放,甘灑一腔熱血。無數英烈用他們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烈的愛國樂章。
我們的祖先,為了養育后代,歷經了千辛萬苦,揮灑了無數的汗水。
正是因為他們,才有延續的生命!
正是因為他們,才有生命的安寧!
如何不讓先烈的熱血白淌?如何不讓祖先的汗水白流?
實現先烈遺愿、祖先的夙愿,我們唯有臥薪嘗膽,自強不息。作為當今學生,更應積極地、努力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科學技術。這不僅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也是我們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但是知識做夢夢不來,伸手要不來,只有靠今天的努力學習,日積月累。同學們,今天的愛國愛家就是努力學習,早日成為國家的棟梁、社會的人才。
同學們,緬懷先輩的同時,我們又怎么能疏遠上輩?一個孩子從十月懷胎到長大成人,母親付出了多少代價實在無法計量。母愛是女人的一種天性,很多女人有了孩子,就把兒女視為自己的第一生命。一個家庭,縱有千斤重擔,都是父母挺直腰桿撐著同學們,趁父母和父母的父母健在時,多給他們一點安慰,而不是等到失去的時候!
讓我們以良好的姿態告慰青松下長眠的烈士和祖先的同時,也愿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春風蕩漾著每一個人的心田。
清明節后的國旗下講話篇七
三月的春風越發強勁,它吹綠了山川,吹綠了大地,吹綠了蒼松翠柏,一切都欣欣向榮起來。伴隨著春風的腳步,時間也不停流淌。在淅淅瀝瀝地春雨中我們迎來了四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清明時節。
人間最美不過四月天,那是春的高潮,夏的轉續。花草樹木經歷了寒冬,從初春的嫩芽,到春末的蔥郁,這是一種傲然的新生,萬物都已蘇醒,悄悄地等待著生命中最燦爛的綻放。辛勞了一個春天的人們也都走出家門,踏著青草,嗅著花香,游賞著春光,祭奠著那些逝去先人,也許還有那些逝去的歲月,逝去的人生。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背起這首詩我們就不自覺想起清明,清明的風搖曳著浮想的思緒,清明的雨纏綿著留戀的追憶。徜徉在清明時節,低吟杜牧的詩句,感嘆著人生苦短,感傷著生離死別,更感悟著生命的傳承、生活的真諦。
在這莊嚴的升旗儀式上,我們凝視著烈士鮮血染紅的國旗,不覺思緒又回到那艱苦崢嶸的歲月:舊中國飽受戰爭的創傷和帝國主義的欺凌,人民受盡磨難和屈辱。祖國危難之時,無數愛國志士挺身而出,為了祖國的統一和人民的解放,干撒一腔熱血。無數英烈用他們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烈的愛國樂章。
時間永是流逝,信念未曾更改。多少年來,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一直被人們傳誦。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先烈們舍生忘死,前仆后繼、為他人謀幸福的高尚品德不應該被遺忘,他們的無謂和奉獻精神萬古長青。讓我們永遠記得去珍惜生命,珍惜親情,真愛生活中一切美好的東西,為他人帶來快樂,這才是青年人學習英雄緬懷先烈的真諦!
敬愛的革命烈士們,您用青春和生命為民族解放而英勇抗爭的光輝業績令我們敬仰;您留給后人崇高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將永遠鼓舞我們進取、向上;您播下的思想種子,已經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成為帶領我們走向美好明天的旗幟。
敬愛的革命烈士們,此時此刻,我們只想用一朵小花寄托我們的哀思,我們只想用一個花環表明我們的心意,我們只想用一座石碑表達我們的敬仰......但是,我們更明白,最好的方式只有一個,那就是:繼承您的意志,弘揚您的精神,讓我們的明天更加輝煌,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富強。
同學們,緬懷先輩的同時,我們又怎能疏遠上輩?父母永遠都是我們溫柔的港灣和堅強的后盾。一個家庭縱有千斤擔,都是父母挺直腰桿撐著!趁父母和父母的父母健在時,多給他們一點安慰,多設身處地的為他們著想。我們不能一昧的索取,在父母煩惱彷徨時也應給與我們理解包容和關懷,做父母永遠的貼心小棉襖和保護傘。
同學們,今天的愛國就是努力學習,早日成為國家棟梁之材!同學們,今天的孝敬父母就是努力學習,早日成為社會有用之才!讓我們以良好的姿態告慰松下長眠的烈士和祖先,也愿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春風蕩漾在每個人的心田!
清明節后的國旗下講話篇八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緬懷先烈,繼承遺志。
冬去春來,花落花開,又是一年清明節。
清明節對于國人,還是有一份難以割舍的情節的。為死去的親人,為逝去的朋友。
多年以前,學生們在清明節是要去烈士墓祭拜的。可如今,“緬懷”這個詞叫我們覺得那樣的陌生,革命先烈也離我們那樣的遙遠。我常常想,現在還有多少人在清明時節能夠想起他們,為他們燒一張紙鞠一個躬。特別是那些無名無姓無兒無女沒有留下任何記載的英雄們。他們用生命換來了一個大國的崛起,換來了我們國民的安居樂業。可如今,又有多少人還記得他們呢?又有多少人能像對待自家逝去的親人那樣去懷念他們呢?
可他們理應被我們記起,就為了那迎著炮火勇敢向前的民族魂,就為了那要再現一條東方巨龍的中國夢。
緬懷是為了傳承,傳承的是一份精神。不畏困難,堅持不懈,自信豁達,家國情懷。
當我們都在追逐“中國夢”的時候,神州大地上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反響。這不是阿諛拍馬,這不是隨風附和,而是大家心中一直久存未被點破的共鳴。少年“志”,則國“志”;少年強,則國強。實現中國夢,我們責無旁貸。
當我們遇到一件很小的挫折便一蹶不振的時候,當我們因為一件很小的事情就對父母不理不睬的時候,當我們因為老師一個很小的失誤就耿耿于懷的時候,當我們因為一點很小的誘惑就舉步不前的時候,同學們,請想想那些先烈們,那縈繞在我們耳際,皮鞭之下聲聲不屈的呻吟。想想我們當初的夢想,還有我們所有人的中國夢。
先人已去,灰飛煙滅的是肉體,依然永存是那不屈的靈魂。加油,同學們,為了那充滿皺紋的臉上的一絲笑容,為了那一直在我們身后凝望期盼的眼神。同學們,英雄的先烈們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昨天已經過去,今天,是大家實現先烈遺志,報答父母,為校爭光的時候了!讓我們銘記英雄先烈,人人爭做家長放心、老師滿意、社會稱贊的好學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于偉大的先輩,無愧于祖國的未來。
我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