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秀的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國學經典讀后感篇一
《國學經典》是一本關于古代作品和古的一本書。這里面包含了許多知識,使我念念不忘。
這本書有許多古詩詞。當然也有孔子的作品——《論語》。《論語》全文是按照孔子的觀點來寫的。每一篇文章都絲毫沒有一點關系,可以說這是一本散書。但是因為這全是孔子的觀點來寫的,至今才保存的.如此完好。
其中最令我念念不忘的是弟子規這一環節。弟子規中有這樣一句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這句話告訴我們:父母叫你的時候,要迅速到達,不要拖拖拉拉。父母命令你的時候,行動要快,不能懶惰行事。父母教導你的時候,要仔細的聽,不要胡思亂想。父母責備你的時候,要接受父母的意見,不要不聽父母的話。孝敬父母,就要讓他(她)冬天感到溫暖,夏天感到涼爽。早晨去拜訪父母,晚上要伺候父母上床睡覺。出去的時候要告訴父母自己去哪,什么時候回來。居住的地方要固定,工作不要隨意更改。這對我很多啟示。
國學經典讀后感篇二
對于正處于緊張學習期的孩子來說,“朝起早,夜眠遲”這里最主要的寓意,就是告訴我們時光寶貴,“一寸光陰一寸金”,溜走的時光永遠也不會再回來了。當和孩子讀到這的時候,家長最好和孩子交流一下:這時間一晃,一天就過去了;再一晃,一年就又過去了。要讓孩子知道“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真實寓意,“莫等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我記得前段時間秦夢迪的.英語老師——余老師以短信的形式給我們家長提了個不錯的建議。
大概意思就是,若有可能的話,要家長每天早上督促孩子早起片刻讀10分鐘英語。每天10分鐘,我們可以算一算,如果孩子能長期堅持下去,日積月累,效果可想而知。當然,前提是要科學安排孩子作息,保證充足睡眠,不是一味的起早貪黑。
國學經典讀后感篇三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后,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松而灑脫,也為我的教育事業添光加彩。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并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學習《國學》,不是我們這一代的事,也不是這幾代的事,而是我們中華民族千秋萬代的偉業,《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得以傳承的基石。讓我們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在經典國學的長河里凌波,在國學經典的寶庫里采擷如花的詞語,構筑我們心中最美好的詩篇,用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國學經典讀后感篇四
中華名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用文字記錄來,就成了一本本的國學經典。國學經典底蘊豐富,蘊藏豐富的為人處事的經驗和道理,其思想內涵的核心就是仁、義、禮、智、信。作為儒家所謂的“五常”。
就拿“五常”中的智來說吧。“仁、義、禮、智、信”是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而要將這一切聯系起來就需要“智”貫穿其中,否則即使有“仁、義、禮、信”加持于身,也都不可能通過無礙。新時期需要把中華名族的道德智慧同人文智慧、科學智慧聚成一體,開啟新的智慧。這是我們今天仍要發揚的。
就像《愚蠢的狼》這篇文章講述的一樣:愚蠢者總會被聰明著戰勝。這就如同聰明者總會騙的了愚蠢。因此,現在就要努力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使自己變的更聰明!
國學經典讀后感篇五
上周,語文老師帶我們看了《國學小名士》的比賽視頻。
感觸很深,既佩服那些飽讀詩書的哥哥姐姐,又為自己對傳統文化了解甚少而感到慚愧。
突然間想起一個人,他經常在小區廣場的六邊磚上寫字,字寫得很方正,剛勁有力,是繁體字。我并沒有見過他,只覺得他的字很漂亮,我非常喜歡他的字,讓人有一種安靜的感覺,賞心悅目。我也學過書法,但是沒能繼續學下去,挺遺憾的。比起楷書,我更喜歡隸書,因為我喜歡隸書的柔和,讓人看了舒服。特別是用毛筆寫,看著字就像在品味一副美麗的山水畫。
視頻里比賽的同學不但詩書背讀得多,而且良好的心理素質更讓人稱贊。在那樣的舞臺上,想要在自己回答錯誤的時候臨危不亂,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看他們對對聯的時候,心中更是佩服,小小的一副對聯,誰都沒有在乎,也不知道有這樣的知識在其中,原來對對聯不僅要用詞恰當,而且還有很多像上聯有的字,下聯盡量不要出現的問題,稍微不注意有對的對聯就是錯誤的。家里每年都會貼對聯,有一年的對聯是我寫的',稚嫩的筆跡和簡單的對聯,怎么看也拿不上臺面去,可大家還是很開心,因為這是我自己動手寫的。
學校曾經組織過傳統文化的朗誦,像《弟子規》、《老子》等,開始大家都讀得不精神,可慢慢就好了,讀著讀著還覺得挺有意思,不知不覺中就能夠背誦下來了,每天早上讀一點,日積月累,學校發的書都已背過了,張口背著,也覺得有趣,給自己增加了知識。書要重復利用,我們得把書給下一級的學弟學妹們,看著排隊交書的同學們,我想這也許就是中國經典文化的一種傳承吧。我們從這本書上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下一級的學弟學妹也有同樣的感觸吧。
有些詩是很美的,我最喜歡杜牧的《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不看詩的含義,單單是讀這首詩的詞,就會有一種美油然而生。了解了詩的含義后,又變成了一絲絲的凄美。我喜歡這首詩,只是因為它的詞美而已,并沒有過多的關注詩的含義。因而忽略了一些東西,卻也得到了一些東西。閑暇時,喜歡用鋼筆將詩抄寫在筆記本上,也是一種樂趣,寫著寫著心就會靜下來,也許這就是古典詩詞的特別之處———它可以給人帶來一種精神的愉悅和寧靜。有時用楷書、有時用隸書,隨心所欲,很是安心、愜意。
小時候的我對文學的認識都是因為我的爸爸,他會買很多書搬到家,其中就不乏古典詩詞,我喜歡讓爸爸念給我聽,他總是讀錯音,逗得我哈哈大笑。不但有詩還有詞,詞也是很美的,我也非常喜歡聽,只是聽得少,還是古詩和古文居多,古文一般爸爸給我念著念著,我就睡著了,呵呵。小時候最喜歡童話故事,但是老爸就是給我讀那些我根本聽不懂的東西,像念經一樣,我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不當回事,長大后,我才慢慢明白了爸爸的良苦用心,他希望我盡早的接觸這種經典的傳統文化,讓我感受到我們祖先的智慧,只可惜小時候懂得太少。
我認為讓孩子們去了解這種傳統文化是很有必要的,這是文化藝術的傳承,也是對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傳承。可能覺得枯燥,但是靜下來,認認真真去品讀這些珍品,你會發現每一首詩、每一首詞、每一首曲其實都是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他們都有屬于自己的歷史,都有自己的時代特征,都是獨一無二的人類歷史隗寶。
國學經典讀后感篇六
我很小的時候,爺爺就開始教我讀《國學啟蒙經典》了,《三字經》、《弟子規》一直陪伴著我的成長,凈化著我的心靈,啟蒙著我的每一步。
爸媽常年在外打工,記得有一次去爸媽那玩,我做錯了事,媽媽批評我。我不服氣,打電話向爺爺告狀,爺爺讓我背《弟子規》中有關章節,使我感悟到"父母教,須敬聽,------德有傷,飴親羞"的含義,心也就平靜了。
爺爺是個農民,沒讀多少書,可自打我上學開始,他不管白天干活多苦多累,每到晚飯后,除特殊事情出門外,他總是陪著我讀書,輔導我做作業,當我遇到難題時,他總是及時地和我共同探討、解決,特別是在寫作上,是爺爺手把手地把我帶到今天。從多少個日日夜夜中讓我感悟到“昔孟母,擇鄰處”的良苦用心。
通過讀國學經典,我從小養成了喜歡認字的習慣,每當上街看到有不認得的字時,總會問爺爺,并追問這個字的意思。“犬守夜,雞司晨,茍不學,曷為人。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我們正值年少,是人生學知識的最佳時期,不求懸梁刺股,但求“而小生,尚勤學”。
讀一本好書,抱一腔志向,我要從“掃一屋”做起,將來能成為祖國作出貢獻的有用之才。
國學經典讀后感篇七
暑假我認真看了《國學經典與教育》的視頻和讀本,其中《弟子規》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人要愛國首先要孝敬父母,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當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父母就為這個新的生命而忙碌,不管爸爸媽媽工作多么辛苦,回到家后,為我洗衣做飯,輔導我功課。現在我們已經是成家立業了,也為人父母了,我經常教育我的孩子,做人要有愛心,要學會體貼父母,關心別人,也可以為父母分擔一些家務,減輕父母的負擔。長大后會更加孝順父母,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要他們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并一代一代傳下去。
人與人之間都要和睦相處,互相關愛,別人做錯了,就要以理服人,盡量與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學習他們的優點,幫助自己改正壞習慣。學習要用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得地方自然就明白了。遇見不明白的事情一定要問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些人生中最基本的事情,也最需要努力。只要明白了這些,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完美。
通過視頻和讀本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在這本書中,我自認為學到了許多,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今后在工作中一定會努力按照書中的意思去做得更好的。
國學經典讀后感篇八
我跟著國學經典小組一起學了《江雪》這首詩: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前兩句在“山”前面加了一個修辭詞“千”,又在“徑(小路)”前面加了一個“萬”,一個是表示“山”很多,另一個是“徑”很多。后面的“鳥飛絕”“人蹤滅”讓人出乎意料,這么多的山、這么多的路、怎么連一只鳥都沒有、一個人都沒有?原來是天氣太冷了,人都不敢出家門,鳥都不敢展翅而飛。
后兩句中,“孤舟蓑笠翁”寫出了作者孤獨的心情。作者是在釣魚嗎?他是在釣魚。但是,釣的不是魚,而是“雪”。
這一首詩我們估計學前班時就已經背會了,但是程老師教的更詳細!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國學經典讀后感篇九
學了《呼風喚雨的世紀》后我覺得文中寫了20世紀的科技發展和上萬年的科技做了一個對比。現在有電視、程控電話、因特網以及民航飛機、高速火車、遠洋船舶……人們還可以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百億光年外的天體,而以前什么都沒有。
媽媽說:“以前我們小時候,連電話也沒有,如果有時候要跟別人說必須親自跑過去跟別人說才行。現在方便多了,科技發達了,有電話了,幾秒鐘就可以跟別人通話了,又方便又節省時間。還有我們以前連電視也沒有,誰家有電視都是稀奇的事,不像現在,不止有液晶電視,還有電腦、ipad、手機等先進的科技產品,現在的孩子比我們那時幸福多了。”
我想:“現在我們要洗衣服,把衣服往洗衣機里一扔就可以了,想想以前吧,人們都要到江邊洗衣服,把手伸到水里都要被凍死了。”
在未來的`世界里,科學技術會越來越先進,先進的科學技術會給我們創造一個個奇跡。
國學經典讀后感篇十
國學,一個并不陌生的詞。《千字文》它是由南朝梁周興嗣取王羲之字跡中不同的一千個字,以四言韻語寫成。從南北朝到清末,《千字文》流傳了1400多年,是世界上現存的出書最早、影響最大的識字課本。《千字文》所含的`內容非常廣泛,雖然只有一千字,卻包括天地、歷史、人事、修身、讀書、飲食、居住、農藝、園林、以及祭祀等社會文化活動。
在我讀過《千字文》之后,其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最深刻,那就是:“德建名立,形端表正。”意思就是道德樹立起來了,名聲就會和圣人一樣傳播到遠方,就如同形體端正了,儀表就正直了一樣。
《千字文》向我們訴說了人生之道,思想之悟,無愧是我們的精神寶藏,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我們正在嘗試著按照它的行文準則去做。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和時間賽跑才能抓住童年時期的手,時間總是不善待每一個人,悄然流逝,無聲無息,你不吝嗇時間,它就會對你吝嗇。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堅持到最后,必然能成就一番事業。要做時間的主人。不要為那過去的失敗而懊悔,不要為那錯誤而譴責自己,不要為過去的事情而憂郁,過去的將不會再有,拍拍身上的塵埃,去繼續追趕時間吧!不要向它臣服,爭分奪秒,用我們的行動證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