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心得體會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潮汕文化心得體會篇一
潮汕建筑文化是廣東潮汕地區的一種地方建筑文化,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經濟和藝術價值。潮汕建筑文化以其特有的美學風格和建筑造型,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愛好者。在我的旅行中,我深刻領會到了潮汕建筑文化的魅力,我想在我所學習到的經驗和感受中與大家分享。
第一段:簡介潮汕建筑文化的背景和特征
潮州、汕頭、揭陽三個城市便是潮汕地區的代表,是中國東南沿海的三角洲地帶之一。潮汕建筑文化的獨特之處在于它舒適、實用、美觀和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在建筑風格方面,潮汕建筑無論是在材料、造型、色彩、裝飾方面都有很強的民族特色和美學風格,是東南沿海地區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
第二段:探究潮汕建筑文化中的古建筑群體
欣賞潮汕古建筑群體,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潮州幾千年的歷史、文化都被他們的古建筑所囊括,并在層層疊疊的古建筑里得以完美呈現。潮汕古建筑群體的建筑文化總體風格是以“木版年畫”、花鳥名畫、古詩詞為靈感,呈現出獨具特色的繪畫、雕刻、水木結構、彩繪和吊腳樓結構等多種藝術元素的建筑造型和裝飾。大特點是金色的裝飾與精雕細琢的手工藝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十大名樓”,代表了潮州傳統民居建筑的巔峰。
第三段:欣賞潮汕建筑文化中的佛教建筑
佛教建筑在潮汕地區擁有著非常高的地位。南華寺是優秀的宋朝佛教建筑之一。穿過惟樓,就有空心圓拱形構件形式的中軸線頂,是從中國古代的木制建筑演化而來。這種構件形式在中國建筑史上是個豐富多彩的發展脈絡。福佑寺是潮汕廣三佛教文化中心之一,寺內的建筑精美,特別是大殿,散發出一種神秘的韻味。
第四段:研究潮汕建筑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潮汕古建筑的精華和珍品需要得到保護和傳承,這是維護潮汕建筑文化的必要手段。潮汕古建筑保護工作是多方共同參與,包括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這些古建筑對保留一座城市的真正文化和古建筑價值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需要通過政策、規劃和安排加以保護和傳承。
第五段:總結潮汕建筑文化與傳統時尚的發展
潮汕的千年建筑文化深深影響為潮汕當地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同時也非常受歡迎和喜愛。新潮汕建筑的建造已反映了潮汕建筑文化在傳統時尚中不斷創新。這就是發展和傳承文化的好處,時尚與傳統在潮汕生活中不斷交融,呈現出了潮汕地區獨特的風貌和格調。我們可以看到潮汕的建筑文化不僅僅是一種傳統的文化,更是擁有著現代的發展與創新。
潮汕文化心得體會篇二
“拜老爺”是潮汕地區一種傳統的民間風俗,是一種對神的祭祀活動。其歷史悠久,祭祀對象龐雜,影響非常廣泛。由于歷經千百年的民間崇拜和神化,以及歷代統治者的喧染、利用,祭拜老爺及其場所(老爺宮)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說起這潮汕人“拜老爺”,學問實在太大了,不同的時節有不同的“老爺”要拜,范圍之廣,涉及的神仙之多,超乎一般人的想象,每月除了初一十五要拜家里的地主爺之外,一年里還有天公(玉皇大帝)、佛祖(如來佛祖)、觀音娘娘、土地公公、財神、月娘(月神)、門神、祖宗……特別是正月里,拜老爺更是頭等大事,事關家宅一年興衰,從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幾乎每隔兩三天就要拜一次,場景堪稱盛大。
相比于拜佛等宗教活動,“拜老爺”更具地方性和靈活性。“拜老爺”的活動時間是以農歷為標準。農歷每月的初一,十五兩天為固定的祭祀時間。這兩天一般在家里舉行,形式較簡單。主要是祭祀地主爺和天公,擺上香爐,燭臺,和供品,燒香祈禱后再燒冥紙。除外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神的誕生日,形式隆重且莊嚴。
例如天公誕日,土地公誕日,尤其是正月,“拜老爺”不僅活動多而且規模大。家里要祭祀,還要到“老爺宮”去祭祀。供品也要講究,有三牲:豬,雞,魚;有特定做的潮汕粿食,如發粿,乒乓粿,桃粿等,有各種新鮮生果,還有必備的鹵鵝。每個村有各自規模盛大的“迎老爺”活動,寺廟要供奉超大型的香,請歌仔戲表演,有儀仗隊游行,放鞭炮煙花等。
“拜老爺”除了燒香燒冥紙外,也有“問杯”形式。拿兩片由竹頭或木頭制成的杯,祈禱后摔到地上。如果兩片都成反面,便是“笑杯”;如果兩面都成正面,則是“穩杯”,都不吉;如果一正一反,則為“圣杯”,是吉兆,預示著祈告內容可以實現。這種形式也用于跟神的對話,圣杯則表示神靈同意你的請求,反之,則不同意你的請求。
祭拜神明,是中國人乃至全人類都存在的現象,潮汕人也一樣,如《東里志》(陳天資,明萬歷二年)所云:“粵俗尚貴,祠廟興矣”。在潮汕地區存在著成千上萬的大小神廟,神廟里供奉的神明,有自然神明(天地父母、太陽神、月神、風雨雷電諸神、山川河流動植物諸神……)佛門諸神、道教諸神、帝王圣賢英烈清官等等。
每逢初一、十五,可見提籃擔筐的婦女們,奔走于各個廟宇之間,虔誠膜拜。神明在潮汕統稱為“老爺”,為何潮人會如此的癡迷神明崇拜,而且是多個神明一起供奉呢。應該來說有一定的地理與歷史原因,潮汕地處沿海地區,也屬南蠻之地,自古以來天災較多,且文化發展較遲,原始宗教思想基礎導致了信神。
在人們的頭腦中形成一種思維概念,當人們在遇見自身無力支配的命運時,便容易萌發信神心態,人們所以信神、祀神,無論是偶像或自然形象,都是由于認為這樣做是對自己有用處和好處的,企望“有求必應”才去拜祭,究其原因主要有:畏懼心理、保險心理、娛樂消遣心理、偶像崇拜的心理等等。
拜神這種東西其實是很難定位的,說它是封建迷信可以,說它是一種信仰也可以。信仰是一種好東西,人不能沒有信仰,人總要有一些精神寄托與精神力量支持,但信仰得太過的時候便成了迷信。現今的潮汕人同世界上其它民族一樣。
雖認為世界沒有神,但拜一拜神也無妨,起碼得到心靈上的安撫,所謂“寧信其有,不信其無”,潮汕的這種信仰崇拜基本上承續了漢人對社會的各種傳統信仰。而由于種種的拜祭活動使得潮汕的神多了起來,神廟也隨著多了起來,并漸漸成為民俗文化中一個典型的、有特色的組成部分。
潮汕文化心得體會篇三
潮汕地區位于廣東省的東南部,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作為一個潮汕人,我常常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和外地人涌入潮汕地區,潮汕文化也逐漸被人們所熟知。在這里,我要分享自己的一些關于潮汕文化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歷史傳承
潮汕地區的文化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時期。特別是在宋代時期,潮汕地區開始興盛,也開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這些文化包括音樂、戲曲、烹飪等方面,對中國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如今,許多潮汕文化遺產已經被列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其中的汕劇、僑鄉建筑、手工藝等。
第三段:特色文化
潮汕地區的文化有很多獨特之處。比如,潮州話是潮汕地區的方言,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語音、詞匯。同時,潮汕人也非常重視節日文化,如農歷新年、清明節等都有自己獨特的慶祝活動。此外,潮汕地區的烹飪文化也非常有特色,海鮮、鮮蝦、蠔煎等都是潮汕地區的美食代表,深受廣大游客的喜愛。
第四段:民間藝術
潮汕地區的民間藝術道路十分豐富,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汕劇。汕劇是潮汕地區的特色文化之一,具有唱、念、做、打的多種藝術表現形式。由于曲調高昂、唱詞華麗,它常常被稱為“潮州情歌”。此外,龍舟賽、潮州民間舞等也是潮汕地區的民間藝術代表。
第五段:現代價值
隨著社會的發展,潮汕文化也在不斷地創新和發展。現代的潮汕文化不僅是傳統潮汕文化的繼承與發揚,也是新時代文化的創新和衍生。同時,潮汕文化還體現著創新、勇敢、拼搏等積極向上的精神態度,這些現代價值也隨著文化傳承、創造的延續而獲得體現。
結論:
總之,潮汕文化是非常獨特和豐富的一種文化,它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而且還體現了潮汕地區的特色和民間藝術。今天,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創新,潮汕文化也在不斷地向前發展。因此,在保護傳統文化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注重對現代文化和新時代精神價值的繼承和創新。
潮汕文化心得體會篇四
宋代蘇東坡對竹筍的嗜好,則是到了“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和“最好餐餐筍燒肉”。
宋代詩人楊萬里的《食筍》詩云:“嶺南市里筍如酥,筍味清絕酥不如,不須咒筍莫成竹,頓頓食筍莫食肉”。詩文活靈活現地道出了竹筍的獨特風味。
春筍可清燉,爆炒,紅燜,均各有特色美味,既可作為主料,又可作為拌料,還可作為潮汕著名小食“蝦米筍粿”的餡料。潮汕人家春日常用竹筍烹調為美味佳肴,如“生炒筍絲”、“白燉筍片”、“春筍燜全鴨”、“春筍燜鴨肉”、“春筍炒瘦肉絲”等等,皆鮮美可口。
曾有幸到揭陽華清筍鄉園地,品嘗一口隨砍煮吃的春筍,入嘴嘗鮮,真不愧是竹筍的佼佼者。華清人烹調春筍有絕妙秘訣,就是不能未熟先投下“咸料”,必須煮至完全熟透才可“落咸”,否則,煮熟入口的竹筍就帶有“苦味”,同席食客無不凝神領教,連連點頭謹記贊秒。
竹筍中富含蛋白質,胡蘿卜素、多種氨基酸、維生素類、碳水化合物、磷、鐵、灰分、纖維素等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物質,極有利于人體的消化吸收,口福享受,由于含有豐富的纖維素,能促進腸道蠕動,增強消化功能,極有利于經常便秘的人適量美食,今日已成為酒家茶樓的時尚佳蔬。
潮汕文化心得體會篇五
一、引言(200字)
潮汕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瑰寶之一,以其獨特的民俗風情和飲食文化而聞名。作為一位對潮汕文化產生濃厚興趣的旅行者,我不僅參觀了潮州古城、汕頭客家村等著名景點,還親身體驗了潮汕人民的生活方式。通過這次旅行,我深深體會到了潮汕文化之美與魅力。
二、潮州古城的歷史韻味(200字)
潮州古城位于廣東省潮州市,是一座有著千年悠久歷史的古城。漫步在古老的街道上,古樸的建筑、石板路以及傳統的木雕工藝品等無不體現出潮州古城的歷史韻味。同時,潮州古城還保留了許多傳統手工藝和民俗活動,如手工木雕、潮劇等,這些文化傳統讓我仿佛走進了一個活生生的歷史博物館。
三、汕頭客家村的別樣風情(200字)
汕頭客家村是潮汕地區著名的旅游景點之一,也是我這次旅行的重點之一。游覽了汕頭客家村后,我深感它的別樣風情。汕頭客家村以其獨特的客家民居建筑和傳統的客家菜肴而聞名,這些都是汕頭地區豐富的客家文化的體現。在這里,我品嘗了正宗的潮汕牛肉丸、魚丸等美食,也學習了客家人傳統的糍粑制作方法。這次的體驗讓我更加熱愛汕頭的文化,也更好地了解了潮汕地區的傳統飲食文化。
四、潮汕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200字)
除了景點的風光和美食,我還和當地的潮汕人民交流,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在與他們的對話中,我了解到潮汕人民注重家庭價值觀,重視親情和友情,注重孝道等傳統美德。他們樂觀向上,勤勞耐勞,對工作和生活充滿熱情。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勇于創新、與時俱進的精神,這種精神讓我深為感動。
通過這次旅行,我深深感受到了潮汕文化的獨特之處。潮汕地區的歷史底蘊和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讓我為之傾倒。潮汕人民的熱情好客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讓我深受鼓舞。他們所崇尚的家庭美德和傳統文化的承載讓我重新思考了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同時,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現代化的進程對潮汕文化遺產的沖擊等。因此,我相信我們應該更加努力地去保護和傳承潮汕文化,讓它繼續照亮我們的生活。
總結:
通過這次旅行,我對潮汕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感悟。潮汕地區的歷史韻味、汕頭客家村的別樣風情,以及潮汕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都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潮汕文化的美麗和獨特之處值得我們去傳承和發揚光大,同時也需要我們共同努力,保護它們不受現代化進程的沖擊。通過了解和傳播潮汕文化,我們能夠更好地認識和了解自己的根源,也能夠促進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