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毛流浪記讀后感800字免費 三毛流浪記讀后感800字 獲獎篇一
三毛,他是個樂于助人、辨明是非的孩子:
有次,位老爺爺不小心摔了跤,痛得坐在地上起不來,這時候,周圍來了群看熱鬧的人,還時不時地諷刺這位老爺爺。三毛這時候剛好路過這里,他趕忙扶起老爺爺,顫顫巍巍地往前走,在心里暗罵這些沒良心的家伙。
一個老奶奶拄著拐杖步步往前挪著走,突然,拐杖斷成了兩半,人也隨著倒了下去。這會,我正趕著上學去,突然看到位老奶奶“臥”在了我的面前,我正猶豫著網上著名的問題“扶不扶?”我想:如果扶了,如果被訛,監控可以給我作證人,但如果不扶,就太違背良心了,良心會譴責我的,我想起了老師的教導、三毛的親身教育,我下定決心:扶!老奶奶定是體力不支,不會亂訛人的。我把老奶奶扶了起來,果不其然,她起身后直感謝著我!
三毛還干過許多許多的事:救落水兒童、把自己為數不多的些東西捐獻給別人……他的身上有許多的亮點和優秀品質,這些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學習,激勵著我們前進!
三毛流浪記讀后感800字免費 三毛流浪記讀后感800字 獲獎篇二
給我印象最深的本書是張樂平寫的《三毛流浪記》,主人公三毛,頭頂三根枯黃的頭發,瘦小的身子,好像陣風就能把他吹倒。他沒有親人也沒有家。街邊、橋洞是他晚上睡覺的地方;他睡得是磚;枕的是瓦;身上蓋的是晚霞。為了生計,他賣過報紙、拉過黃包車、擦過皮鞋、賣過藝……可是他吃盡了千辛萬苦還是吃不飽穿不暖。
看到這里,我鼻子酸,兩行珍珠像斷了線似的往下掉。心想:三毛生活在萬惡的舊社會,沒有人疼愛他,長得面黃肌瘦,大冬天得不到點溫暖,甚至連自己的住處都沒有。窮困的生活逼迫他小小年紀就到處流浪,擔負著他不應該擔負的工作,飽受著痛苦生活的折磨。他是多么可憐的孩子啊!
可是,三毛雖然過著艱苦的生活,但他卻很善良、勇敢、樂于助人。他曾不顧個人安危,救出了落水男孩;他曾自己餓著肚子,把食物讓給饑餓的兄妹倆;他曾幫拉貨的老大爺推過車……他的這種精神讓我敬佩。
讀完《三毛流浪記》以后,我想對小伙伴們說句話:“大家千萬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要好好地珍惜現在的生活,好好學習,不辜負父母的片苦心,不浪費老師的耐心教導。要像三毛那樣,勇敢去克服個個困難,爭取取得優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