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寫春節的記敘文篇一
與每年一樣,大年夜之前走在大街上的行人們都是行色匆匆。要么是為了前往各大超市籌備過年所需物品。要么是為了趕回家與親人團聚,雖然他們在外工作一年已是疲憊不堪,但想到很快就能與家人團聚,臉上無不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待在家里的,則大都是打掃房屋,張燈結彩,高高興興迎接春節到來。
我則幫著家人貼春聯、掛燈籠!沒想到貼“福”居然也有講究,得把“福”字倒過來貼,許是人人都想在來年沾一點“福到(倒)了”的`運氣。掛燈籠可沒那么多講究了,在門兩邊各掛一個,那長長的流蘇被風兒吹動,仿佛扭動了柔美的腰肢,大大的紅紅的燈籠也搖頭晃腦的,別具一番風味。燈籠、春聯雖不多,但大紅色卻早已渲染出過年的氣氛了。
盼望著,大年夜總算來到了。家家戶戶歡聚一堂,有說有笑共享團圓之夜。吃餃子可是年夜飯中一道永恒不變的主食。有些地方吃團子、圓子,代表著一家人團團圓圓;還有些地方吃年糕,則代表著來年生活節節高。每種食物包含著相同的寓意,大家都希望能在來年能有個好兆頭。
年夜飯后,各家各戶都要燃放煙花爆竹。據說鞭炮最早是用于驅趕邪魔鬼祟的,但后來逐漸演變成了七彩斑斕的煙火。因為煙火欣賞度更高。人們多在大年夜晚上守歲時,或在大年初一時,或在大年初五開張接財神時,或在元宵節時燃放各種鞭炮和煙火。如果沒了這“轟轟”的煙花、鞭炮聲,可能就算不上過年了!當然,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也早已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一道“饕餮大餐”。
大年初一到初五是人們走動最頻繁的幾天。人們換上新衣,走親訪友。最歡喜的要數孩子們了,因為他們總有拿不完的壓歲錢。
接著幾天,年味兒就漸漸淡了,直到元宵節看完花燈,吃完元宵,這個年就算過完了。
寫春節的記敘文篇二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春節每個地方都非常熱鬧,我們家鄉也不例外。
我的家鄉在潮汕揭陽。那里每到除夕之前家家戶戶都要大清掃一遍,把家里的椅子呀、床呀、等等家具搬到門口洗一遍然后到太陽底下曬。鐵門都要圖上新的一層油漆。家家的`子女不管什么都要從外地趕回家過年團聚。
到了除夕時,人們早早地洗好了澡穿了新衣服團聚在一起吃團圓飯。這里面雞鴨是不可少的,菜都非常豐盛,其中小孩最喜歡吃雞柳了。吃完飯后男孩子們都各自玩去了。到比較寬大的地方放鞭炮去了,女孩子玩煙花。
正月初一,大人穿著新衣服去親戚家拜年去了,小孩也跟著去了。每到這時候小孩子們都非常開心,因為都能領到大紅包。老人呆在家里等著其他親戚來拜年。大街上都是鞭炮聲與小孩的歡呼。
正月初八是老人最開心的日子了。每到初八初九家家的男人都要去迎財神,男人抬財神,13、14歲的小男孩那彩旗,后面一堆鑼鼓聲迎來,走到每個街道去報平安。正是這樣初八初九兩天都會有一個戲團的人來為每個人演潮劇,這種老人最愛看了。戲團后總會有一堆賣燒烤與零食等等的來擺攤,小孩子們都會向大人們要錢買彎曲或零食吃。
到了初十,大人們都要回去工作了,只留下老人與小孩。就這樣,熱鬧的春節結束了。
寫春節的記敘文篇三
20xx年的春節,爸爸出差在外,只有我和姐姐、媽媽、奶奶在家過節。晚上,我的腳突然鉆心的疼了起來,媽媽趕緊背我上醫院,她一個人跑上跑下忙個不停,最后醫生讓我住院。
這個春節,我將在醫院度過。經過診斷,我得了小兒髖關節滑膜炎。為了減少疼痛,我左腳上吊著一個大鐵沱,我的這只腳一動不能動,就這樣在床上躺了兩天兩夜。吃喝拉撒睡,媽媽一個人照顧著我。當我每次醒來都會看見媽媽的眼睛里藏著溫曖而堅定的力量,在我需要的'時候,總會毫無保留地傳遞給我。
住院第四天,我要做一個檢查(核磁共振),獨自在機房里,聽著那嗡嗡可怕的機器聲,我嚇得坐了起來,排了一早上的隊才趕上的檢查失敗了,醫生說等的人還非常多,想好明天再來。媽媽不但沒批評我,她說不怕,我們明天再來。
這時我又看到了那雙熟悉的眼睛。第二天,我自信的又去做檢查,我心中數著小山羊靜靜的躺在里面,居然睡著了。20多分鐘的檢查結束后,我回到了病房,所有人都夸我勇敢和堅強。在整個住院期間,我沒哭過和鬧過,醫生護士都非常喜歡我。有時聽著外面響亮的炮竹聲,看著窗外點點的禮花,我真羨慕那些在家過春節可以自由玩樂的小孩。轉眼間,我在醫院住了半個多月,在媽媽的精心照顧下,我的腳漸漸康復了。雖然不能大跑大動,但終于可以出院了,這個春節也過完了。
這是我最難忘的春節,但更難忘記的是我的媽媽,她總會給我帶來安全和溫暖,我非常慶幸我有這樣一個媽媽。
寫春節的記敘文篇四
徐州這邊過春節的事,那真是太有意思了!我們喜歡把過春節說成是“過年”,而且是“紅紅火火過大年”。
“買年貨”是最最重要的。每到過年,媽媽都會把家里的大冰箱塞得滿滿的,雞、魚、肉、蛋、蔬菜、水果應有盡有,我們徐州人過年講究年年有余,準備食品那是多多益善。另外就是要給全家人添置新衣,當然購買春聯、鞭炮等喜慶物品也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除塵”,其實就是“大掃除”。媽媽會提前一個月就開始打掃衛生,把家里里里外外、從上到下,全部擦洗一遍,而我一有時間就被抓去幫忙,每次都把我累得腰酸腿疼!媽媽說,這就叫辭舊迎新。哎!
貼“春聯”和貼“福”字這兩個活也是我的,得大年初一一大早就貼上。“福”字還得倒著貼,意思是“福到了”。屋里屋外、門上墻上,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福”字,顯得非常是喜慶,寄托了我們徐州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放鞭炮”和“拜年”是我最最喜歡的了。響炮、花炮,長的、短的,別人不敢放的我都敢放。拜年!那是為了賺“壓歲錢”,每年這時候我都是滿載而歸!特“爽”!
說到“守歲”,那我可就是“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了,一過了十二點,就困得上下眼皮直打架,早把自己說過的.話丟到九霄云外去了!
最后就到了元宵節。吃元宵(我們徐州人叫吃“湯圓”,是團圓的意思)、點花燈、猜燈謎是我們徐州的習俗。我的書柜里有一個用面做的“老鼠燈”,是小時候帶我的保姆奶奶給我做的,惟妙惟肖,活靈活現,真是神奇極了!
過完了元宵節,春節才算真正過完了。而每年的這時,我都是意猶未盡,真恨不得再重來一遍,沒有辦法,只好掰著手指頭盼著下一個春節快點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