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翠翠篇一
1.開題報告(含“文獻綜述”)作為畢業設計(論文)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材料之一,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此報告應在指導教師指導下,由學生在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前期內完成,經指導教師簽署意見及所在專業審查后生效。
4.有關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寫,應當按照國標gb/t 7408—94《數據元和交換格式、信息交換、日期和時間表示法》規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數字書寫。如“20xx年11月20日”或“20xx-11-30”。
------------------------
課題開題報告的撰寫方法
二、寫好開題報告應做的基礎性工作
寫好開題報告一方面要了解它們的基本結構與寫法, 但“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寫好開題報告和研究方案重要還是要做好很多基礎性工作。首先,我們要了解別人在這一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況,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點就是要有創造性,熟悉了別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情況,我們才不會在別人已經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況下,重復別人走過的路,而會站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從事更高層次、更有價值的東西去研究;其次,我們要掌握與我們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理論基礎扎實,研究工作才能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否則,沒有理論基礎,你就很難研究深入進去,很難有真正的創造。因此,我們進行科學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資料,要加強理論學習,這樣我們寫報告的時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報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學、更完善。
三、開題報告的結構與寫法
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課題名稱
2、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3、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4、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5、課題主要研究內容、方法
6、研究工作的步驟
7、課題參加人員的組成和專長
8、現有基礎
9、經費估算
四、課題開題報告各部分內容的寫法是:
1、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如果不準確、不恰當,會影響整個課題的形象與質量。這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只會生孩子,不會起名字”。那么,給課題起名稱要注意:(1)名稱要準確、規范。 準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么,研究的對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有一個課題名稱叫“寧波市教育現代化進程研究”,這里面研究對象就是寧波市,研究的問題就是教育現代化問題。有時候還要把研究方法寫出來,比如“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這里面研究的對象是小學生,而不是中學生或者大學生,研究的問題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實驗研究,這就說的很清楚,別人一看就知道這個課題是研究什么。總之,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準確地把你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規范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范、科學,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要用。因為我們是在進行科學研究,要用科學的、規范的語言去表述我們的思想和觀點,開題報告《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有個課題名稱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個題目如果是一篇經驗性論文,或者是一個研究報告,我覺得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我認為不是很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開始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2)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 不管是論文或者課題,名稱都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就盡量不要,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
2、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研究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么實際作用,然后,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不要都寫成是堅持黨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
3、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就是本課題有沒有人研究,研究達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發展等。開題報告寫這些內容一方面可以論證本課題研究的地位和價值,另一方面也說明課題研究人員對本課題研究是否有較好的把握。我們進行任何科學研究,必須對該問題的研究現狀有清醒的了解,這在第一部分已經談到。
4、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我們現在進行的課題基本上都是應用研究和發展研究,這就要求 我們的研究必須有一些基本的理論依據來保證研究的科學性。比如我們要進行活動課實驗研究,我們就必須以課程理論、學習心理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為研究試驗的理論依據。我們進行教學模式創新實驗,就必須以教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等為理論依據。
5、研究的基本內容
我們有了課題的研究目標,就要根據目標來確定我們這個課題具體要研究的內容,相對研究目標來說,研究內容要更具體、明確。并且一個目標可能要通過幾方面的研究內容來實現,他們不一定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大家在確定研究內容的時候,往往考慮的不是很具體,寫出來的研究內容特別籠統、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這對我們整個課題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們要學會把課題進行分解,一點一點地去做。
6、課題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的步驟,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從什么時間開始,至什么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
7、課題參加人員的組成和專長
主要看參加人員的整體素質與水平,尤其是課題負責人的水平怎么樣。如果參加人員和負責人既沒有理論又沒有實踐經驗,這個課題主無法很好地完成,也就無法批準立項。
8、現有基礎
主要是人員基礎和物質基礎。每個課題對人員和設備方面都有不盡相同的要求,要講清開展本項研究已經具備的基本研究條件。
9、經費估算 (一般可略)
就是課題在哪些方面要用錢,用多少錢,怎么管理等。
翠翠篇二
翠翠作為《邊城》小說的主要人物唯一的女性形象,是作者精心塑造的。這個傾注作者“愛”與“美”的理想的藝術形象寄托了沈從文人生的理想和人生的悲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小說《邊城》翠翠的人物分析,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wenxue)。
翠翠是不幸的,從出生就沒有得到父母的愛撫,翠翠又是幸運的,她有一個疼她、愛她、嬌她、慣她的爺爺?!芭⒌哪赣H,老船夫的獨生女,十五年前同一個茶峒軍人很秘密的背著那忠厚爸爸發生了曖昧關系”,她的父親------茶峒軍人既不愿違背軍人的職責,又不愿毀去做軍人的選擇,“一同生既無法聚首,一同去死當無人阻攔”,她的母親待腹中小孩生下后,到溪水吃了許多冷水死去了。這樣,翠翠的父母雙雙殉情,乘鶴而去,留下了孤苦無依的翠翠,翠翠在祖父的精心照料下,奇跡般的居然長大成人。
或張著耳朵,聽祖父說些以前的戰爭故事;或把小竹做成豎笛,逗在嘴邊吹著迎親送女的曲子。在有人過渡時,翠翠總是爭著下船,替祖父把路人渡過溪,一切皆流刷在行,從不誤事。在過去的十多年里。翠翠的生活就像是那小溪的流水,一直向前,沒有大風大浪,沒有太多的波瀾。但翠翠的內心是無憂無慮的,日落而息,日出而作,仿佛這種平靜的生活將永遠繼續下去。慢慢的翠翠長大了,由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姑娘成了一個十四五歲的大姑娘了。于是,在過渡新娘子花轎的時候,翠翠必爭著做渡船夫,懶懶的攀引纜索,讓船緩緩地過去,牛羊花轎上岸后,翠翠必跟著走,站在小山頭,目送這些東西走去很遠了,方回轉船上,把船牽靠近家的岸邊。“或采一把野花縛在頭上,獨自裝扮新娘子?!半S著年齡的漸增,翠翠開始有自己的心事了。而且少女的心事是朦朧的,不可捉摸的,這就使翠翠心靈里平靜的湖面上泛起一圈圈漣漪。翠翠開始編織她愛情的花環,開始品嘗孤獨的滋味,開始體驗那少女春情初萌而又茫然無依。說不清道不明的凄楚與憂郁。”黃昏來時,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陽燒成桃花色的薄云,聽著渡口飄來生意人那雜亂的聲音有些幾薄薄的凄涼?!庇谑?,翠翠開始了一場與儺送之間尚未真正開始而又倉促結束的朦朧的愛情歷程,也正是這場無始無終的愛情最終導致了她愛情的悲劇。“悲劇的開頭常常是喜劇”(莎士比亞)又一次在翠翠身上得到驗證。
妙的歌聲漂浮起來,飛竄到懸崖半腰去,去采摘象征愛情的虎耳草,追尋著甜蜜、幸福的愛情。然而翠翠與儺送的愛情忽然遇到嚴重挫折,天保命斷辰剛儺送遠走他鄉,爺爺溘然長逝,使她一夜之間長成大人。她痛苦悲傷但并沒有倒下,她謝絕船總順順讓她住進他家的好意,一位名分即不安妥,到一個生人家去不好。翠翠終于從失去爺爺的痛苦中擺脫出來,毅然接過爺爺沒有完成的使命,像爺爺一樣守住擺渡的崗位,苦戀著并等待著儺送的歸來。這些充分表現了翠翠堅強的一面。
縱觀翠翠生命的軌跡,我們不得不承認翠翠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在她稚嫩柔弱的雙肩上承載著太多的悲劇,那么造成翠翠悲劇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主要有兩點:一是性格的悲劇。俗話說得好“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在翠翠身上也有所體現。翠翠的性格中有堅強的一面,但總體上她可以歸入林黛玉一類中去:善良懦弱、嬌羞矜持。對于自己想得到的東西不是去積極主動地去爭取,而是把它深埋在心里。不讓它表現出來。有時甚至表現出相反的方面,一切等待別人來安排,具有這種性格的人,常會在不自覺中錯過許多本應屬于自己的機會。翠翠的這種性格在她的愛情悲劇中表現的最為明顯。在她與儺送那段朦朧的愛情歷程中,其實翠翠有很多機會對儺送表白,但都被她在欲說還羞中當面錯過了。這樣,她也就與自己一生的幸福失之交臂。殊不知,人生中的很多機會就像那人參樹上的人參果一樣,一旦從手中滑落,就再也找不回來了。二是命運的悲劇,翠翠命運的悲劇只要表現在愛情中的不湊巧。這不禁使我想起古希臘悲劇《俄低浦斯王》劇中人物俄低浦斯王那無可逃避的悲劇命運,讓人想來心有余悸。我多么希望它只是一個荒誕的戲劇神話,但有時現實與神話又是那樣的巧合。在翠翠的愛情故事中,翠翠溫柔而多情,儺送勇敢而俊逸,英雄配美人,他們兩人本來是天生的一對。實際上,他們兩個也確實是兩情相悅,一見鐘情,從第一次見面,兩個人都給彼此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埋下了愛情的種子。這樣的愛情如果順利的話,“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經典愛情是很容易變成現實的。但事情是那么的不湊巧,命運好像給他們開了一個玩笑。天保和儺送兄弟兩個同時愛上了翠翠,天保走“車路”遭拒絕后下辰州恰好被淹死。儺送在“對溪高崖上唱了大半夜歌?!钡浯淝『盟?。儺送因哥哥死去,又得不到翠翠的理會,也坐船下了桃源。正在這時。老船夫又死了??梢哉f是這一串的不湊巧直接導致了翠翠愛情的悲劇,但這種種“不湊巧”只是別面的現象,是人的力量所不能支配的,因此,我們常常把它稱為命運的力量,受命運控制的悲劇稱為命運的悲劇,翠翠的愛情悲劇當屬此類。其次,翠翠命運的悲劇還表現在它的傳遞性上。如果翠翠的僅僅表現在她個人身上,作為一個偶然性我們還可以理解和原諒,但翠翠的悲劇可以上溯到她的母親,祖父身上,善良的祖父是悲劇,年輕的母親作為祖父唯一的女兒殉情而死是悲劇。由此可見人生的悲劇在這一家三代中傳遞著。細細想來這是多么可怕的命運啊!而且,翠翠一家是多么的善良,沒有善報也就罷了,命運為什么要如此殘忍地捉弄這一家三代善良的人呢?是因為他們太善良了嗎?難道善良有錯嗎?難道善良人就應該承受命運的不幸與痛苦嗎?這真是命運的不公平啊!
翠翠作為小說的主要人物唯一的女性形象,是作者精心塑造的。這個傾注作者“愛”與“美”的理想的藝術形象寄托了沈從文人生的理想和人生的悲哀。有人說,作家的任何作品從本質上來說都是寫自己,寫自己人生的經歷,寫自己的人生體驗。從這個角度來理解《邊城》中翠翠。那么翠翠就會折射出作者自己的影子。正如沈從文在《老伴》《永遠》等文章中說過,翠翠是由“絨絨鋪的小女孩,”青島嶗山的“一個鄉村女子”以及“身邊新婦”(邵夫人張兆和)三個原型會成的,但決不是簡單的合成,而是經過作者初戀情感和懷舊思想孕育起來的一個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這與汪曾祺說的《邊城》是一個懷舊的作品,一種帶著痛惜情緒的懷舊相一致的,翠翠的天真、善良代表了作者理想中人性美。作者想通過這樣一個帶有理想色彩的人物形象與當時惡劣、墮落的現實人性相對照。把翠翠作為一個標本來重塑民族性格。醫治當時民族性格的墮落。但同時作者又是清醒地,他意識到翠翠的天真、善良的美好人性是不堪一擊的,在殘酷的現實社會中,是沒有她的立錐之地的,所以,作者不得不把翠翠做了悲劇性的處理,借以引起對“美”的毀滅的深沉思考。其中,我們不難體會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悲涼,表現了一種人生。
翠翠篇三
;【摘要】在《邊城》之中,作者對翠翠父母的愛情悲劇著墨不多,但是其中卻隱隱透漏著對翠翠命運的安排。兩代人的愛情悲劇的共通之處在于對愛情的執著,但是母女倆又有著完全不同的性格特征。翠翠母親敢于為愛而與軍人在一起,最終雙雙用生命成全自己的愛情理想,看似是悲劇的絕唱不如說是愛情的挽歌;
而心理孤獨的翠翠面對愛情不知所措,一次次含蓄埋沒,躲避推脫,終于憂郁等待竟是一場悲劇。
【關鍵詞】愛情;
執著;
命運
一、自由與責任的沖突
翠翠父母的悲劇源于責任與自由的矛盾。在婚姻愛情中自由與責任的矛盾,往往能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在米蘭昆德拉的著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托馬斯的生命軌跡一直是在圍繞著“重”與“輕”進行著無限循環,其實就是自由與責任的無限循環。責任是沉重的負擔,卻也是最真切實在的,解脫了負擔,人便飄旋空中無法著陸。在這種自由與責任的不斷徘徊中,托馬斯意識到自由是個體的游離,處在這樣的游離狀態,人們看似輕盈實則是一種自我懸空,因而最終選擇了一種穩定的生活方式。在《邊城》之中,茶峒守邊軍人與渡口老船夫的獨生女之間的愛情,自由與責任的沖突,軍官最終選擇自殺來兩全這名譽與愛情。母性的光輝使得老船夫的女兒生下翠翠后選擇了飲生水自殺以成全自己的愛情。但是作為湘西人,這樣結束生命的方式又是唯一的選擇,對于愛情的執著讓他們只能用生命作為代價以為此畫上圓滿的句號。
沈從文先生將這條殺死母親的河流安放在翠翠的生活環境周邊,這樣殘忍的生活環境卻被作者用和諧美麗的語言掩蓋。沈從文先生的生活環境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景,一群孩童在青綠的山間奔跑嬉戲會發現身邊有不同的人頭出現,作為非湘西人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的??墒钦且驗檫@樣的生活環境,使得作者能夠將美好的自然環境與人們內心的極度悲傷或恐懼相結合,形成刻骨銘心的“沈氏風格”。在這種純然美麗的環境中長大的翠翠,性格中留下了幾重矛盾:凄苦與剛強、崇尚自由與無奈被縛。在開頭輕描淡寫地交代了翠翠可憐的身世,同時又被湘西世界淳樸的風土人情所掩埋,相信是刻意將淳樸的自然風光與翠翠父母的死放在一起,從而進行鏡頭的重疊以形成視覺沖擊,達到欲蓋彌彰的效果。在湘西世界,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原因,造成人們思想觀念的閉塞與狹隘,促使了一些極端行為的發生。軍人與女孩的結合,沒有金錢的誘惑,沒有物質的渴求,只是因為愛慕,簡單而純凈的原因??墒亲罱K的悲劇收場,則是因為他們的執著堅定。翠翠父母用生命歌唱的不僅是自己的愛情,更是湘西人民勇于追求愛情并為之堅守的自然流露。在自由與責任之中,翠翠父母選擇付出生命以成全自己的愛情夢想,看似是悲劇的絕唱不如說是愛情的挽歌。
二、翠翠愛情悲劇的不可抗拒性
翠翠是一個具有山野氣質的妙齡少女,淳樸、天真又是最好的裝飾品。作者這樣為我們描寫道“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一只小獸物。人又那么乖,和山頭黃麂一樣,從不發愁,從不動氣。”盡管沒有濃墨重彩地描寫她的外貌,而是用“小獸物”,“山頭黃麂”幾個簡單的比喻烘托出翠翠驚人的生動與活潑,展現出她身上棄絕了世俗塵埃的純真與清新。直到儺送的出現,才使得她的心無法存活在自己的體內。然而正是這樣的一種性格使得她在面對愛情和命運的捉弄時,只能選擇無可奈何的默默承受。天保溺死,儺送離家。三個年輕人的命運被完全改寫。翠翠失去唯一的親人爺爺之后,獨自守著渡船,守著那個未完成的夢想泡沫。當爺爺死后,翠翠完全被獨立了,甚至是被孤立了。翠翠從小在爺爺的庇佑下長大,由于母親的死讓年邁的爺爺耿耿于懷,所以爺爺對翠翠的成長采取了小心翼翼的看護。同時從未有過母愛和做為女性的涉世,心理孤獨的翠翠面對癡心愛情不知所措,一次次含蓄埋沒,躲避推脫,終于憂郁等待竟是一場悲劇。這樣的成長環境使得翠翠在面對愛情的時候變得被動,甚至帶著些許的清高或是卑微。
張愛玲曾經說過:“遇到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喜歡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贝浯渚褪侨绱?,她不敢對儺送的愛有所回應,當得知儺送心里有她的時候,只是暗自的開心快樂,仿佛就是塵埃里開出的花朵一樣,讓人欣喜若狂。從小受到的保護讓她無法去直接理解這世界的紛雜,尤其是在湘西這個幾近封閉的世界中更加封閉的翠翠。面對愛情,她的無知直接導致了這場愛情悲劇。而其客觀原因則是在崇尚自然的湘西世界中,人們被不可抗拒的命運愚弄只能選擇默默承受。翠翠母親如此,翠翠亦是如此,她們一代又一代重復著悲痛而慘淡的人生,卻找不到擺脫這種命運的途徑。
“自然”和“人事”的不可抗拒性使得任何企圖改變這一事實的行為都變得愚蠢的。最終老船夫在風雨交加的夜晚寂寞的死去。渡船被沖走了,白塔被沖倒了,儺送走了,陪伴翠翠長大的為她編制美麗童年的人和物都在一場大雨后消失了。她的生長環境被完全解構,同時又為她重新建構了一個新世界?!哆叧恰繁豢醋鍪羌耐兄驈奈摹懊馈迸c“愛”的美學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現人性美的一部,而一場大雨沖垮了那個猶如翠翠般天真活潑、善良美好,既有少女的羞怯,又有大自然賦予的生氣的湘西世界。
參考文獻:
[1]劉洪濤,楊瑞仁.沈從文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
[2]沈從文.邊城[m].長江文藝出版社,2012.
相關熱詞搜索:;翠翠篇四
讀罷《邊城》,腦海里留下的只有一片青翠的綠色,那種綠不同于油畫家筆下沉穩厚重的墨綠,也不同于水墨畫中輕描淡寫的石青;而是一種純粹且通透的青翠,翠得發亮,翠得瑩潤,翠得仿佛能憑空沁出芬芳的水氣,翠得仿佛草木間所含的天地靈氣都劈面撲來。
想必是沈老先生難以忘懷故鄉的蔥翠,所以他賦予女主角同樣秀麗的名字——翠翠。翠翠就如同白娟前的一條靈巧繡絲,烏黑油亮的發辮透露出青春的氣息。她一跳,白娟上就出現了一片郁郁蔥蔥的樹林;她一笑,白絹上就現出了一座玲瓏的吊腳樓;她走得越遠,白娟上的景象就越多,當她拿起那支古舊的船槳時,一座湘西邊城的全景便躍然展示在讀者眼前。
發乎情,止乎禮。翠翠的愛情似乎戛然而止,年復一年的渡船上何時才會重現當年那個翩翩少年的身影?死亡建筑起一道看不見的橋梁,被橋梁生生分開的愛人可還能重聚?年復一年執著等待的翠翠不知道,最終允準這段姻緣的順順也不知道。若是回來,便是愛情戰勝了死亡;若是沒有,那么倫理終究高于情感;無論結局如何,茶峒里的人們都真誠地活著,他們不愧于天地,無悔于自己,淳樸而高貴。
這本書寫于上世紀三十年代,兵荒馬亂的時代之殤仍然在中華大地延續,古老的中國在外來侵略下被迫經歷著一場由封建制度轉向資本主義形態的變革,傳統的倫理道德模式被逼向崩潰的邊緣。糟粕固然受到了批判,然而其值得繼承的部分也在分崩離析,正義與邪惡的界限開始模糊。在這樣動蕩的時代,個人的存在幾乎沒有意義,所有的意志都遭受到無情的碾壓。沈從文歲出身在民風剽悍的湘西,性格卻脆弱敏感。他清醒地意識到在革命狂熱背后的隱憂,并在作品中流露出迷惘和難以適應的情緒。所以他以筆代畫,“以其獨到的思想認識和藝術表現方式,繪制了一部本世紀第二個十年中國社會生活的恢宏畫卷”。作品中那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促使作者以特異的湘西邊陲,作為構筑善與美的“神廟”的地基。《邊城》作為沈從文的代表作,可謂命運坎坷。沈從文自建國以后,飽受左翼文化界的批判,其重要證據就是以《邊城》為代表的“頹廢色情”作品;然而身后,《邊城》又作為沈從文的代表作,重新奠定了其在中國近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世事反復無常,再對照著《邊城》里宿命式的愛情悲劇,令人喟嘆。
讀《邊城》,除了主人公的故事,最讓人感懷的,無疑是作者筆下那個安然而純美的湘西小城。妓女與水手間獨特的愛情、渡客和管船人在金錢上的相互禮讓,都帶著釅釅的溫情。 人與人之間赤忱相待,沒有金錢和人情的紛擾,互相體恤、互相尊重,與千年前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遙相呼應。如果說桃花源是熏染著微微桃花色的人間仙境,那么《邊城》就是暈染著青翠之色的洞天福地。茶峒的地名里帶著綠色,翠翠的名字里帶著綠色,還有作者不吝筆墨描寫的青山綠水,以及茶峒人民熱情淳樸的生命之色。綠色象征著和平與生命,茶峒里到處流露的溫厚人情猶如豐肥的土壤,孕畜出健康自然的人性,孕育出一處獨屬于中國近現代文學史上的烏托邦。這座美麗的邊陲小鎮將伴隨著一代代的中國人,成為永恒的天空之城。
翠翠篇五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書信吧,書信一般包括稱呼、問候語、正文、祝語、署名、日期六個部分。書信要怎么寫才能發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給翠翠的一封信_9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親愛的翠翠:
最近還好嗎?擺渡的日子還順利嗎?攤送回來了嗎?呵呵,好久不見,有一大堆問題迫不及待的想問你,還希望你不要見怪。
翠翠,你有一個好爺爺,他淳厚善良,守信樸實,重義輕利。你們相依為命,在極儉樸的生活中,互相得到對方的體貼和關照。有時爺爺在大石頭上睡著了,人在對岸招手喊過渡,是你不讓爺爺起身,跳下船去,很敏捷地替爺爺把路人渡過溪,從不誤事。端午節到了,爺爺在城里買過節的東西,因他俠義大度,賣酒給人喝,船總順順把酒葫蘆扣下了,回來得很晚,東西沒買多少,錢卻花光了,你沒有埋怨他,是多么溫柔善良,善解人意啊!你的爺爺為了你的婚事,急得“發了痧”,真是骨肉相連,但好人不長命,一場大雨,沖走了渡船,轟倒了白塔,爺爺因受到了巨大的打擊,離開了他用一生守護的你,你心中一定很悲痛吧,但請你不要傷心,爺爺會在天國守護你。
我時常會在夢中夢見你的樣子:在風里長養著,把皮膚曬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亮如水晶……你具有一種若即若離,飄忽不定,憂郁感傷的美,仿佛是古老神話中的女神,但你的命運也同那些女神一樣,美夢終然還是憂傷而逝。
凡美麗的都不容易長存,留給后人的只是美好而短暫的回憶,翠翠,看開吧,還有更光明的未來在等待著你,我會和你一起應對挑戰,共渡難關。
關心你的人
20xx年4月1日
翠翠篇六
在作者沈從文的《邊城》中,小說敘述了湘西小鎮一對相依為命的祖孫平凡寧靜的人生,以及這份平凡寧靜中難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凄涼”。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條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家人只有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小說在這種極其樸素而又娓娓動人的語調中開始敘述,一開篇就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寧靜古樸的湘西鄉間景致。為后面小說的主人翁塑造了一個大的背景環境。
沈從文用平淡的語言淡化了翠翠與爺爺孤獨清貧的生活,卻盡量展現他們與自然和鄉人的和諧關系。近乎原始的單純生活,淳樸自然的民風,善良敦厚的本性,與那溫柔的河流、清涼的山風、滿眼的翠竹、白日喧囂夜里靜謐的渡船一起,構成一幅像詩、像畫、更像音樂的優美意境。
小說敘述了女主人公翠翠的一段朦朧而了無結局的愛情,但愛情卻不是小說所要表現的全部。翠翠是母親與一個兵士的私生子,父母都為這不道德的、更是無望的愛情自我懲罰而先后離開人世。翠翠自打出生,她的生活中就只有爺爺、渡船、黃狗。正因為這種單純,與世無爭的生活塑造了翠翠天真善良,溫柔清純,不貪財,不羨貴,不嫌貧,不偷懶的中國人民傳統美德。
試做這樣一個夢:“日復一日浸潤于逼人的翠色之中,只是生活著、欣欣然,帶著新生的好奇,一派混沌天真的種種感情情緒無從命名,更無從概括分析,帶著點被壓抑的認識的迫切,又帶著點驚恐地睜著青澀的眼的怯世。于世事似乎明白了什么又朦朦朧朧,即使心里壓著許多念頭,仍耐著性子重復每個日子,或許時間會提示多一點未知?!?就像“黃昏照樣的溫柔、美麗、平靜。
但一個人若體驗到這個當前一切時,也就照樣的在這黃昏中會有點兒薄薄的凄涼。” 那一刻,只有體會,不會有明朗的意識,翠翠便處于這樣一種本真之中“處處儼如一只小獸物”“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她對世界的認識行為還只是試探性的,帶著距離,這距離來自于天性的反應,無以獲得客觀的判斷,但倘若翠翠曉得用一種理性或客觀的眼光去看待這一切,這種生活狀態也不再存在。
或者,這樣的夢太難以企及,只能于《邊城》這樣的凈土中找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生活作圓形的循環,簡單如自然之。任意識的縱放作暗示傳達平緩深遠的情感。風習依本色延伸,命運如夜歌起落。
作者沈從文先生之所以塑造了這樣的一個形象,可能是因為在內地看到了許多現代文明對傳統美德的銹蝕和破壞,這觸痛了他,這部小說可能也就反映著他對重建人與自然和諧關系、恢復人與人之間的善意和坦誠的思考和愿望,他把這些美好的愿望交給了家鄉湘西的鄉親,所謂“禮失求諸野”吧。
《邊城》是一種重新的找尋,它的回顧,披上童年夢境的布衣,輕輕地躍跳,似無意留下雨后空靈的足音,卻溫柔如斯。昆德拉說:“幸福是對重復的追求”,就這樣,不愿醒來。
《邊城》是沈從文的一部優秀中篇小說,故事情節簡樸優美。作者運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所描述的是中國湖南湘西邊境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里的風土人情,借一個美麗浪漫的`愛情故事,表現自己的社會追求和對舊社會的批判。小說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作者傾注“愛”與“美”的理想的藝術形象。她的天真無邪、自然、善良、嬌氣完全符合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因此,我就對她的性格作一分析。
《翠翠中翠翠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一、翠翠形象產生的背景
翠翠的形象是由“絨線鋪里的小女孩”、青嶗山的“一個鄉村女子”、以及“身邊新婦”(即夫人張兆和)三個原型“合成”的。翠翠的形象絕不是簡單的合成,而是作者經過項鏈情感與懷舊思想孕育起來的一個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這個小姑娘名叫小翠是沈從文同伴趙開明的女兒一雙發光烏黑的眼珠,一條直直的鼻子,一張小口,眼前這個“小翠”使沈從文想起十七年前與好友趙開明走進絨線鋪里看中的“小翠”一模一樣,似乎把作者帶到了十七年前,于是深深地感慨到:為了這再來的春天,我有點憂郁,有點寂寞。黑暗河面起了縹緲快樂的櫓歌。河中心一只船正想靠碼頭停泊,歌聲在黑暗中流動。從歌聲里我儼然徹悟了什么,我明白“我不應當翻閱歷史”。
在理事面前,誰人不敢惆悵?《邊城》中主人公翠翠似乎已和瀘溪縣城絨線鋪里新一代“小翠”融成一體。青嶗山的“一個鄉村女子”的樸實無華、勤勞、樂于助人是翠翠形象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特別是夫人張兆和使翠翠的靈魂得到升華,達到了與作者思想的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張兆和是沈從文在中國公學講學時所教的一個女學生。時年十八,面目秀麗,身材窈窕,性格平和文靜,在學生中是公認的?;āR蚰w色微黑,沈從文后來稱之為“黑鳳”?!昂邙P”的身影從此費盡了沈從文大腦的屏幕,而且愈來愈鮮明,愈來愈深入,再也無從抹去,最終成為作者的終生伴侶。所以翠翠形象是集“絨線鋪里的小女孩”的天真驕傲,青嶗山的“一個鄉村女子”的樸實善良、“身邊新婦”(即夫人張兆和)的眉毛與沉靜的一個有血有肉的復雜合體。
二、翠翠的出身背景
無人可以阻攔,首先服了毒。女的卻關心腹中一塊肉,不忍心,拿不出主張。一面懷了羞愧一面卻懷了憐,仍舊在父親身邊,帶待到腹中小孩生下后,卻到溪邊喝了許多冷水后死去了,以追隨情人而去。因為住處兩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來,爺爺取了一個如翠竹般響亮清脆的名字,叫作“翠翠”。翠翠是茶峒軍人與老船夫獨生女忠貞愛情的結晶,翠翠來到人間,便是愛的天使與愛的精靈 。
三、翠翠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別具特色,準確反映了翠翠的形象特點與性格特征 ?!哆叧恰分型饷裁鑼懯强坍嬋宋镄蜗蟮闹匾址ㄖ?。作者通過外貌描寫,深刻有效地展示了主人公的形象特色:“翠翠在風日里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一只小獸物。人又那么乖,如山頭黃鹿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心機后,便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翠翠的生長是自然教化,作者對翠翠進行刻畫是沒有安照一般作家的描寫方式,沒有刻畫翠翠如何貌美,而是把她融于大自然,使翠翠的形象和大自然美好的風光融為一體的,使讀者感到的是她的自然美。
四、重點在翠翠的愛情悲劇中刻畫人物形象
“《邊城》是一個懷舊的作品,一種帶著痛惜情緒的懷舊,使一個溫暖的作品,后面穩伏著作品很深的悲劇感。”苗族的婚俗,是青年男女自由戀愛成婚,有其與漢族婚俗的不同處?!懊缱迩嗄昴信榍皟尚陨铑H為自由,處女與人通者,父母如而不禁,反以為人愛其女之美,有時女引其郎至家,父母常殺雞款待。甚有設置公共房屋,專為青年男女聚會之用者?!贝浯涫且粋€生性活潑,喜愛唱歌的姑娘。天保忠厚、老實善良,儺送也是一任其性、酷愛自由的小伙子,他相信唱出歌能使翠翠心領神會。
五、影響翠翠性格形成的社會文化因素
作品所反映的社會背景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期戰云籠罩下的中國社會現實生活。軍閥混戰,國民黨殘酷剝削的統治,苗人起義被殘酷鎮-壓。作者目睹苗人被反動軍閥殘殺的血淋淋的事實,如“衙門從城邊已經抬回了四百一十個人頭,一大串耳朵,起價云梯,一些別的東西。對河殺的更多,燒了七處房子,現在還不許人上城去看?!睂γ缛思挠柰?,希望就中國受剝削的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作者所描述的湘西茶峒“邊城”的美好生活圖景。
總之,翠翠是作者傾注“愛”與“美”的理想藝術形象,是在中國歷史文化背景與作者理想相互碰撞所成熟、完善起來的一個成功的人物形象。她天真無邪、懂得人情、生動活潑、聰慧溫柔、矜持、嬌氣,有民間女子那種內向的文靜與靦腆。
翠翠的身上似乎重復著與母親相似的悲劇,但翠翠和儺送沒有向母親與軍人那樣雙雙殉情而死,翠翠遠比她絕望的母親更堅強,更勇敢。他懷著希望與自己的坎坷命運作持久地抗爭。顯然,翠翠形象的塑造傾注了作者同情與謳歌的激情,流露著理想化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