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高一文明美德作文字篇一
文明美德是自身修養的體現,它可以衡量一個人的素質高低,如果一個人失去了文明美德,他就失去了做人的原則。文明待人,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講究文明禮儀,可以為我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遵守公共文明,可以形成良好的社會影響。
文明美德就像一條紐帶,拉近心與心的距離。
幫助他人,拾金不昧是種文明美德。有時候自己的一個小小舉動就有可能幫別人省去很多麻煩。這樣的例子就在我們身邊。不久前,我們北中的胡洹銘同學上學時在路邊發現一個錢包,他見無人認領,便冒雨走下車把錢包拾起,面對金錢,他沒有被誘惑,回到學校后,他毫不猶豫地把錢包交給老師處理,并協助尋找失主,將其歸還。那錢包中不僅有一千余元,還有身份證,醫保卡等重要證件,如果沒有被歸還,那么失主的必定會遇到很多不便與困擾。胡洹銘同學的行為是解人之困的行為,是良好文明美德的體現,值得我們敬佩與學習。在校園中,有些同學為了節省時間而在飯堂插隊,他們沒有考慮到別人的感受,更不顧忌身后同學的不滿,冒然插隊。他們節約了自己的時間,省去了麻煩,但卻浪費了別人的時間,給別人造成困擾,這對于那些耐心等待的同學是不公平的,所以像插隊這種不文明行為,我們一定要杜絕!
如果每個人都能遵守文明美德,多為他人考慮,遇到麻煩的時候說句“對不起”,在別人困難時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人與人之間就可以少一分埋怨,多一分感動;朋友同事見面的時候說一句“你好”,平日里互相體諒,不做損人利己的事,心與心的距離就可以更近,社會氛圍就可以更溫暖。這就是文明的魅力。
文明就像一汪清澈的泉水,把我們生活、工作的環境過濾得更明凈,讓人舒心。
我們校園的草地上通常會豎著“愛護花草,人人有責”之類的標牌,大而顯眼。有的同學卻視而不見,坦然地、習慣式地從草坪上踏過,似乎并不認為這是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他們沒有意識到被他們踩在腳下的花草也許會因此枯萎死去,原本和諧舒適的校園環境會因此被破壞。我曾見過一些值周班的同學掃完包干區后在綠化帶里幫忙清理垃圾。也許在很多人看來,這是費力且沒有獎賞的事情,但這些同學是在遵循著自己的良公德心做事,做有助于推動校園文明美德建設發展的事,他們用辛勤的勞動為我們創造了潔凈舒適的校園環境。在汗水的折射下,他們那一顆顆裝滿文明美德的心閃閃發亮。
如果我們能夠文明做事,那么每個人的小小舉動就會匯聚成源源不竭的泉水,將我們的生活慮凈,我們所處生活環境的那份純凈與舒適就會被守護得很完好。
個人文明水平就像一面鏡子,反射出一個集體,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在清朝時,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個公共場合隨地吐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隨地吐痰是他個人的不文明行為,但卻可以反應出當時中國落后的文明狀況。時間跳躍到今天,同樣地,很多時候,我們個人的一言一行都反映了一個集體里的普遍現象。我們校門口的交通秩序在上學和放學時間很混亂,但有的同學仍敢冒險闖紅燈,這種不文明行為不僅代表著這些同學的不文明行為,還會影響到整個學校的聲譽,影響社會對當今學生素質的評價。此外,我們的周圍還存在著許多好現象,比如說,拾金不昧的胡洹銘同學就是我們全體北中人的榜樣,他樂于助人的品質在社會上引起了積極的反響,讓北中學生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更好的印象,讓人們了解到北中學生是有美德的學生,北中是講文明的學校。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中體現,而公共文明又是建立在個人的道德水平之上,所以一個集體里的人們的文明程度就通過個人文明水平這面鏡子反射出來了。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則影響個人形象,大則有損集體聲譽。如果每個人都完善個人修養,杜絕不文明行為,在社會上則會引起積極的效應。
我們是新一代學子,是社會文明美德的傳承者,讓我們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工夫,告別不文明行為,完善自我,認真踐行社會的文明美德,做一個文明的傳播者,讓文明美德伴我們成長!
高一文明美德作文字篇二
全球的科技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均知識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人類社會在步入文明。可是,我們卻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文明的細節。
全球60多億人,我們不能保證人人做到保護環境衛生;就連我們中國14億人,我們也做不到。但至少我能保證我做到。生活中,我盡量避免用白色垃圾。一天少用一雙一次性筷子,一個一次性的碗,我就能避免兩個白色垃圾的產生。白色垃圾--一個被深埋地下一千年也不會被溶解的東西。還值得我們使用嗎?不值得,因為,它只能給我們帶來一時的方便,卻給了我們帶來百年的災害。
就如我看到的那樣,路上大片大片的紙屑,竹簽,都被人棄之腳下。而我眼前卻有一位買完菜準備回家的老人,正彎著腰,撿著地上的紙屑、竹簽。那一刻,我的心有著說不出的痛。我快步超過了老人家,幫著撿起遠處的垃圾。也許,這是大家經常看到的事例,可又有什么比它更能打動人的呢?當你親眼目睹這一幕時,你又是什么感受?
現在,到處都在喊“迎奧運,爭做文明公民”。可是,又有多少人響應呢?這些話不也就隨風而去,當耳旁風咯!在我們眼里,這些話說的太多了,也就讓人覺得太假,太虛偽。
還有還有,生活中,尊老愛幼的品德不亦而飛,這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隨風漂流.這些不都是被我們忽視而又應該被我們重視的文明細節嗎?
做文明人,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到的,也不是靠口說手寫就能做到的;這是要靠我們的實際行動來證明的。可又有多少人是嘴上在大喊“爭做文明公民”,轉身就吐口痰,丟紙屑的呢?
就算是今天做到了,明天呢?為什么我們要在這光說不做呢?我想,“迎奧運,爭做文明公民”不應該只是在-年當文明公民,-年又“外甥打燈籠--照舅(舊)”
社會在呼喊文明,文明在召喚,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向世界證明,我們的誠意,展現我們的實力吧
如果我們都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講文明,樹新風。那--文明,離我們還遠嗎?
高一文明美德作文字篇三
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一個社會的文明水平 可以折射出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
人的文明修養并不是與生俱來的,我們從小就要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不違背自己的良知,自己的修養便得到了完善。
文明美德是從生活中表現出來的,上課時主動向老師問好、坐公交車主動給老人讓座、不亂扔垃圾、過馬路要走斑馬線、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不破壞公物……文明美德如同一泓清泉,可以為我們滋潤心靈,給予我們心靈的慰藉。讓這種文明美德的思想觀念武裝我們,全面提高我們的素質,努力做一代社會主義新人。
文明美德伴我同行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的民族,個人修養的民族,團結向上的民族,一個甜蜜的微笑,一種執著的追求,一次慰籍人心的寬容,融會成美德頌曲上的一個個拔動人心的音符。文明能體現出國家的文明程度,所以我們更要文明。但是我不能把文明當做“紙上談兵”,我要把文明融入到現實生活中去。
我認為,謙讓是最大的美德。早在很多年以前,我們的老師就教導到我們要學會互相謙讓,隨著時間的流失,在我們記憶里謙讓這個詞已淡淡忘記了,我們不一定非做了不起的大事,我們可以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
文明美德就如泓清泉,可以為我們滋潤的心靈,給予我們心靈的慰藉,前進的路已經為我們鋪好,下一步就是要我們頑強的走下去,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的更加美好,讓我們的社會發出文明的火花,讓我們讓文明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