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塔公寺導游詞篇一
白龍潭是北京三十六景之一“龍潭漱玉”,位于北京市密云縣東北二十五公里處的龍潭溝深谷內。在光光滑滑的整塊巨石中間,有一個大鍋底狀的潭口,這就是古老而神奇的白龍潭。
白龍潭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在很早以前,連年干旱無雨,大地龜裂,禾苗點火就能著起來,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們到處燒香祈禱,乞求蒼天降雨拯救蒼生,可是,無濟于事。
又是一個播種時節到了,百姓們愁眉苦臉成群結隊地又去龍王廟燒香上供,走道半路上,看到一個身穿白袍的小伙子說“你們回去吧,被讓雨淋著。”這不是大白天說夢話嗎?哪里有什么雨呀?還不容他們多想呢,小伙子已經不見了。
今天的小伙子出現莫不是真的救我們來的?百姓們感覺奇妙。于是,趕緊往家走,還沒容進院子,大雨瓢潑似的下了起來。真是久旱甘霖呀,大雨下了整整一天,百姓們歡呼雀躍,不失時機地抓緊搶播,當年的莊稼喜獲大豐收。從這以后,連年風調雨順,百姓們安居樂業。他們知道,白袍小伙就是大救星。
又是春播時節,當年那位白袍小將出現了。百姓們急忙放下手中的活計,跪地磕頭謝恩。小伙子低聲說“我是東海龍王的兒子小白龍,住在白龍潭。可是,有一條兇惡的黑龍要爭奪我的棲身之所,幾次我和它打了個平手。農歷三月三這天,我們約定決戰,到時候你們前來助我”救命恩人遇難,理當幫助。可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怎么幫呢?“那天的時候,白水上來你們往潭里扔饅頭,黑浪上來,你們砸石頭”白袍小伙子看出了百姓們的心思,說完化作一道白光不見了。
三月三這天,人山人海的鄉親們準備好了好多大石頭和饅頭,等候在白龍潭周圍。忽然,有人喊:“黑水翻上來了。”大石頭就像雨點般的滾落到潭里去了。一會兒,白水上來了,“快扔饅頭!”栲犒勞恩公。百姓們把整筐的大饅頭一股腦地投到潭里。就這樣,黑水上來砸石頭,白水上來扔饅頭,戰斗持續了5個多時辰,猛見一股黑霧沖天而起,飄向了西北方向(黑龍被白龍戰敗以后,跑到密云縣西北的黑龍潭棲身)。
人們為了紀念小白龍的恩情,從那時侯起,每到農歷三月三這天,就自發地到白龍潭聚會。歷史上的不少文人墨客來此留有詩篇和字畫,乾隆和嘉慶皇帝也來此游覽。著名的抗倭將領戚繼光也前來一睹開潭勝景,并賦詩“紫極龍飛冀北春,石潭猶自守鮫人。風云氣薄河山迥,閶闔晴開日月新。三輔看天常五色,萬年卜事屬中宸。同游不少攀鱗志,獨有波臣愧此身。”詩的碑文至今保留在龍潭寺內。
白龍潭開潭的原因眾多,目前就連專家也搞不清楚。如今的白龍潭已經被開發成著名的旅游風景區,古老而神秘的白龍潭正以它獨有的風姿展現在世人面前。
塔公寺導游詞篇二
各位朋友:現在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小商橋,一提到小商橋,你的思緒也許就會馬上回到1400多年前的宋朝岳飛抗金時代,你也許不由自主的想起岳飛的膾炙人口的《滿江紅》。
小商橋景區位于臨潁縣南12公里處,據《河南通史》等資料上記載:它建于隋開皇四年,也就是公元584年,原來是古潁河道,后來因為商王在此經過,所以改名為小商橋。
在經歷了1400多年的風風雨雨之后,小商橋依舊巍然屹立,沒有倒塌,這是和它的建筑結構分不開的。大家現在可以看到:小商橋是一座坦拱敞肩的石拱橋,顧名思義,他是由一個主拱和兩個腹拱組成的。橋長21.3米,寬6.45米,主拱與腹拱都是由20塊紅石拱圈并列而成的.在中共正中的龍門石上,有一個浮雕.雕的是饕餮,它是一種吸水猛獸。在橋墩最上層的石條上,各有一個大力士。橋身可以看到雕刻有很多精美的花紋、圖案、以及幾何圖形等。
“小商橋”之所以聞名海外,是和我國的橋梁專家茅以升先生分不開的。因為在1992年9月,他派出的三人考察團曾在此考察,得出了這座小商橋要河北趙洲橋的建造時間要早的結論,后來,在經過國家文物局的專家鑒定之后,肯定了這個結論,并稱:“是世界橋梁史上的珍品”。所以,我們稱小商橋是天下第一橋。
除了建造時間久遠這個原因之外,還有一個讓小商橋名揚海內外的原因。那就是北宋抗金名將----岳飛。在岳飛將軍那首膾炙人口的《滿江紅》里這樣寫道:“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忘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在這首詩里所寫的“憑欄處”就是寫的小商橋。
為什么岳飛要寫下這首詩,是和當時的歷史背景分不開的。在岳飛的部下,有一位抗金名將楊再興將軍,他是江西人,原本是曹成的部下,曹成后來被岳飛收編,楊再興也就成為了岳飛部下的一名大將。在公元1140年,金人南侵,岳飛由襄陽北上,于金兵大戰于郾城。7月8日,在小商橋南十多公里處,雙方進行了大戰,楊再興和岳飛大破拐子馬,金兵大敗。幾天之后,金兵的首領兀術又率領十二萬兵眾,以小商橋位前陣,和宋軍對壘決一死戰。岳飛為了乘勝追擊,派楊再興將軍率三百輕騎為前鋒,楊將軍和金兵從辰時死戰到申時,他殺敵心切,為了“擒賊先擒王”,準備越河北上,當時因為天降大雨,河水上漲,楊將軍的坐騎被河中的淤泥、蒿草纏住,陷入河中,金兵看見宋將,于是萬箭齊發,楊將軍中箭而亡。時年三十六歲,當時雖然楊將軍已經身中數箭,但是仍然怒目圓睜,面向北方而不倒。這也就是著名的“郾城大戰”。
隨后的岳飛將軍趕到之后,看到此景,失聲痛苦,將楊再興將軍火化后,僅箭頭就有三升之多。在楊再興將軍身故的地方埋下了他的骨灰,岳飛將軍用自己的長矛在石碑上刻下了:“楊將軍之墓”五個大字。為了替楊將軍報仇,一夜之上岳飛率領的兵眾就飛抵朱仙鎮,正在這時,卻接到了京城臨安讓他班師回京的金牌,此后三天之內,又收到了十一道金牌,悲憤之下,岳飛來到了小商橋,仰天長嘆,揮筆寫下了這首大家熟值的《滿江紅》。
這就是這座有著千年歷史故事的小商橋。現在的小商橋已經是國家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且在20xx年3月29日,國家郵政局首次發行中國古橋特種郵票4枚,河南漯河隋代“小商橋”即在其中。這次的郵票發行讓小商橋再次的揚名海內外。
塔公寺導游詞篇三
長城導游詞
女士們、先生們:
你們好!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的奇跡,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
它與天安門,兵馬俑一起被世人視為中國的象征。
因長度逾萬里,故又稱作“萬里長城”。
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筑長城,占全國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各國為了防御別國入侵,修筑烽火臺,用城墻連接起來,形成最早的長城。
以后歷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
長城東起遼寧丹東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從東向西行經10個省區市。
今天的長城,早已失去軍事價值,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廣大中外游客。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長城這一中華民族的象征,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遺產,會煥發出新的生機。
“不到長城非好漢”,各位放心,您馬上就成了登上長城的好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