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的快樂,產生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歡學習的,只是學習的方法和內容不同而已。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體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新穎中學生讀書心得體會600字篇一
每一個人都有一段無法忘卻的歲月,太多的敏感、偏執、荒唐、頹廢、甜蜜與歡樂,使日子變得寂寞又溫暖。站在一望無際的碧綠色麥田中,我想起了一個曾經的壞孩子——霍爾頓。
我有段時間總是那么煩躁,會因父母一句話而暴跳如雷,會因朋友的一個動作而傷心欲絕。后來我漸漸明白,那段時光,叫做青春。霍爾頓就是在那個時候突然闖進我的世界。他剪一個干凈的水兵發型,卻滿頭褐色亂發,邪邪的樣子,有些迷人。
霍爾頓讀書的地方叫潘西,一個私立的貴族學校。在這之前他還上過艾爾敦?希爾斯學校。那兒有一個非常勢力的校長名叫哈斯先生。到了星期天,哈斯先生見到開了汽車來接孩子的家長就跑來跑去和他們握手,要是學生的父母穿得粗俗又樸素,那老哈斯就只和他們握一下手,然后假惺惺一笑,接著就和別的父母去講話。青春的日子里,快樂和痛苦很容易被放大,刺激著我們敏感的神經,我們總是會因為這點或那點而不滿或憤怒。霍爾頓受不了這樣的環境,于是選擇了逃離,戴著自己的獵人帽拎著行李想要去往西部。
在臨走前,他想要再見見自己的妹妹菲苾。于是托人送去一張便條,約在博物館旁邊。過了好一會兒,菲苾終于來了,她拖著霍爾頓在胡敦讀書時用的舊箱子裝滿了行李決心與哥哥一同離開。霍爾頓沒辦法,只好放棄了去西部。青春就是這樣,充滿了叛逆霸道卻一心想要離開,最后在種種的牽絆下放棄了目的。
文中有一段讓人印象深刻的話:“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志是他愿意為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志是他愿意為誒某種事業卑賤地活著。”我們可能很難相信這句話出自一個老師之口,但的的確確是這樣,那時候學校里的老師大部分都是勢力的偽君子,他們認為為了茍延殘喘的活著不惜一切的人是成熟的,為了某種精神或理想的人是可笑的。就連孩子們讀書,也是為了日后能買輛凱迪拉克之類的東西。霍爾頓曾經同妹妹說,他想要當個麥田里的守望者,守護一群小孩子。相信也有很多人擁有過類似的理想,只是那個理想太過遙遠,來不及努力就已經長大。長大意味著放棄,放棄掉有過的美好理想,成為所謂的“成熟男人”,為了某種事業卑賤地活著。這是種痛苦的生活方式,但絕大多數人會為了生活背叛心靈。
最后霍爾頓生了場大病進了醫院,至于后來的事,無人知曉。于是留在書中的霍爾頓再也沒有長大,我想他依然是那個天真的,單純的“壞”孩子。
成長似乎是個永恒的話題,有時候,懵懂的我們選擇把自己的不滿和內心的小叛逆藏匿于心中;有時候,為了迎合社會,我們學會了偽裝,學會了恭維,學會了欺騙,學會了送給別人一個個假笑;有時候,為了追逐名利,我們麻痹了自己的內心,封鎖住心中真實的想法,竭盡全力不讓真實的內心顯露于外。我們越是這樣做,越是會發現——其實別人都在這么做。
新穎中學生讀書心得體會600字篇二
難道就因為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瘦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你想錯了,我的心靈跟你一樣豐富,我的心胸一樣充實!
《簡愛》是英國文學的一部經典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國文學史中第一個對愛情、生活、社會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獨立自主的積極進取態度和敢于斗爭、敢于爭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大凡喜愛外國文學作品的女性,都喜歡讀夏洛蒂的《簡愛》。如果我們認為夏洛蒂僅僅只為寫這段纏綿的愛情而寫《簡愛》。我想,錯了。作者也是一位女性,生活在波動變化著的英國19世紀中葉,那時思想有著一個嶄新的開始。而在《簡愛》里滲透最多的也就是這種思想——女性的獨立意識。讓我們試想一下,如果簡愛的獨立,早已被扼殺在寄人籬下的童年生活里;如果她沒有那份獨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羅切斯特生活在一起,開始有金錢,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沒有那份純潔,我們現在手中的《簡愛》也不再是令人感動的流淚的經典。所以,我開始去想,為什么《簡愛》讓我們感動,愛不釋手——就是她獨立的性格,令人心動的人格魅力。
然而,我們不禁要問,僅這一步就能獨立嗎?我認為,不會的。畢竟女性的獨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種徹底的勇氣,就像簡愛當年毅然離開羅切斯特一樣,需要“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豪邁和膽量。我想,這應該才是最關鍵的一步,也應該是走向獨立的決定性的一步。而夏洛蒂筆下的簡愛卻把她倔強的性格,獨立的個性留給我們一個感動。所以她是成功的,幸福的女性。
簡愛已作為獨立女性的經典,我希望陽光下,鮮花里有更多的簡愛走出來,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不管是美貌,還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靈和充實的心胸,都能以獨立的人格和堅強的個性的生活。
新穎中學生讀書心得體會600字篇三
在中國這個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泱泱文明古國里,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先賢們留給我們浩如煙海的精神財富——古文典籍。其中,滿天星辰中,《史記》是最為璀璨,最熠熠生輝的一顆。細細品讀完《史記》,可以使人感到3000年前,群雄蜂起,英雄拼搏,帝王稱霸的崢嶸歲月。
《史記》為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所著。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余字,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完成了中國第一部,也是最為的紀傳體通史。
《史記》思想深邃、氣勢開闊、筆力雄放,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通史方法為歷代正史“開創先河。其豐富的藝術價值被古代的小說、戲劇、傳記、文學、散文所傳承并不斷發展。從魯迅”史學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高度評價中就可看出它對后世的影響。
讀《史記》,使我認識了四面楚歌中,烏江自刎的項羽;生靈涂炭中,起兵反秦的陳勝吳廣;緊急危難中,智勇雙全的藺相如;流浪在外,卻終登皇位的重耳……歷史風云,世間百態,一次次震撼著我的心靈,其中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最為引人深思。
公元前494年,吳國進攻越國,越國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無奈勾踐只得屈辱求和,按照吳王的要求。勾踐得在吳國服苦役。三年里,他忍辱負重,一心復國。回國后,他又艱苦奮斗,勵精圖治,與百姓同甘共苦,最終,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吞掉吳!“
勾踐臥薪嘗膽,雪恥滅吳的佳話至今為人們代代相傳,它也為我們這些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后人多了許思考:生活在當今的競爭大潮中,應居安思危,勵精圖治,居存思亡,艱苦奮斗;如果不具有憂患意識,不把目光放長遠,畏懼困難而貪圖安逸,得過且過,那么,他就會被這個社會淘汰,結果只會像吳王一樣死路一條!
困難與挑戰雖往往給人以挫折,卻能催人奮進,給人以力量,而安逸與保守雖可以暫時保身,但卻可以使人墮落而遭淘汰,所以,遇到挫折,就做一只同暴風雨抗擊的海燕吧!只有這樣,才能見到雨后的晴天!
新穎中學生讀書心得體會600字篇四
傅雷家書是一本教育子女的佳作,同時它也是讓作為子女的我們了解父母的一本好書。在書中我們不難看出,傅雷在他的兒子傅聰和傅敏身上灌注了太多的心血,在他們身上寄托了相當高的期望,這是為人父的職責,也是為人父對兒子的愛。
傅雷的教導與關心對傅聰和傅敏的一生影響是十分巨大的,這為他們以后走向未來的路做下了鋪墊,也讓他們能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去面對人生的大風大浪。
傅雷寄給兒子們的家書,更像是一節節生動有趣的課,教他們為人處世的道理,讓他們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向未來,這是一場以愛為前提的無上享受。
傅雷家書的文字優美,讀來感人至深,且富有哲理,耐人尋味。而在這字里行間折射出的,是傅雷高尚的靈魂和他們父子之間的深厚感情。
“如父如友”,傅雷在他兒子的成長歷程中扮演的就是這樣一個角色。傅雷清楚,要讓他的孩子們在向未來踏步之前,首先要讓他們認清世界的殘酷,認清現實,充分了解到自己的能力底線在哪里后,才能更好地邁向世界。
人生就像車站月臺,人來人往,你誰也拽不住。傅雷正是清楚他不可能陪在自己的孩子身邊一輩子,因此他才在孩子不在自己身邊的時候用書信的方式教育孩子,為的就是能讓孩子多學一點東西。
父母的心永遠是向著孩子的,即使他們表達愛意的方式不同。
傅雷家書雖是一封家信編纂而成的書,但其中傅雷的拳拳愛子之意溢于言表,傅敏和傅聰是幸運的,擁有一個這樣品格高尚,靈魂偉大的父親。
一本好書,是一位好友,更是一位良師,而它最重要的作用便是可以教會我們一些道理。
“勝不驕,敗不餒”,心若向陽,無所畏懼。傅雷在字里行間向我們傳達的這些正能量的哲理,足以讓我們受益一生。
一本好書,若反復品讀,是足夠讓我們凈化,甚至是升華靈魂的。而傅雷家書,恰好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
新穎中學生讀書心得體會600字篇五
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我讀完這部書后的感想,涌到心頭中的是對德國猶太人以及安妮?弗蘭克一家的悲慘遭遇的同情,但更多的是對德國法西斯用殘酷手段謀害猶太人行為的憤怒,不解。
這本日記從1942年6月12日寫到1944年8月1日,記敘了安妮?弗蘭克一家以及四名猶太人為了逃避生離死別的命運,他們便佯裝失蹤,躲進一座樓房后部,即所謂后屋“,他們必須保持絕對安靜,因為樓下的辦公室和庫房白天都有人工作。他們在這種名副其實暗無天日的境況下生活了兩年多。安妮把他們在”后屋的生活情況,也包括自己憂愁,不安、歡樂、愛情全都傾訴在這本日記中。
我覺得,通過記錄在日記上發生的許多事情,可以發現,安妮是一個聰明、善良、純潔,敏感和熱情的一個少女,對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她的愛好和興趣十分廣泛,涉及的范圍遍及許多方面。即使在那前途渺茫,生命時刻都有危險的絕望處境中,她也從未對生活失去信心。她對生活的觀察已經遠遠超越了”后屋“那個彈丸之地,也超越了她所處的戰爭年代。她通過觀察周圍這群人,寫下了她對成年人的看法以及對各種問題的思考。不難理解,安妮正是通過對父母、子女之間的矛盾,對”后屋避難者“之間的種種糾紛的描寫,從側面反映了在法西斯的統治下人民的生活,精神上所遭受的扭曲。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在這方面,安妮能對自己一分為二,無情的剖析自己,糾正自己的缺點,此外,日記里還記下了她與彼得之間的愛戀和她對待愛情的嚴肅態度。
這本日記中側面反映最多的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德國占領了荷蘭,在政治制度上,德國法西斯給猶太人制訂了一大堆不成文的規定,可以這么說,在人格上,法西斯認為猶太人永遠比他們低一等,這也反映納粹德國的殘忍。日記的最后,十分,具體形象地描繪出二戰后,德國法西斯瘋狂地抓捕并殺害猶太人,許多人甚至官兵也開始在黑市賣食物、藥品給猶太人,以此來盈利的表現。
這一本看似普通的日記,卻真實地反映了二戰后德國法西斯瘋狂殺害猶太人,反法西斯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