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來為今后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怎樣寫計劃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計劃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計劃書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篇一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我校總體教學工作為依據,以提高教研質量和教學質量為目標,增強教師的學習意識、教研意識,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以更新教育教學觀念為先導,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不斷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我校教研工作水平。
1、以新課程設置為突破口,全面落實新課程標準。
2、加強對《新課標》的學習,確立課程標準的新理念,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3、提高教研活動實效性,激活全體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熱情,使教研活動規范化、系列化、專題化。
4、加大課題的研究工作,要做好“數學日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新課題的研究,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做好課題的立項申報、評審和試驗工作。
5、切實加強教學研究、指導,樹立典型推廣經驗,把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努力上好每一節課作為主要任務。
1、教研組長配合學校領導承擔對數學教學的指導和管理,以抓"課堂常規"為突破口,嚴格執行部頒計劃,杜絕擠課、占課,提前下課的現象發生。
2、協助教導處不定時深入課堂檢查"常規"執行情況,定期進行"六認真"檢查,尤其是備課質量、作業批發和輔導學生的情況檢查。本期教研組長聽課不少于40節,教師互相聽課不少于36節。
3、配合教導處組織好數學教學觀摩、賽課活動。45歲以下教師學會自制課件。
4、協助教導處認真組織本組教師學習教研、教改理論,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學生觀。
5、每位教師都要積極參與到新課改的實踐探索中,及時總結新課題實驗工作中的典型經驗及存在的問題,認真做好教育教學手記,注重教學反思。
6、各數學教師認真擬定教學計劃和輔導學生計劃。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和良好習慣培養,鼓勵學生大膽創新,不歧視、壓制、挖苦學生。
本學期要求我們教師在組內活動中,必須率先更新教學觀念,提升學習品位,做“課改”的先行者,努力做好:
(1)堅持周前備課,認真寫好課后反思。每期教案展覽二次,優、良、差各占三分之一。
(2)研讀一本好書,做好筆記,不少于16篇
(3)觀看光盤不少于10節,并寫好觀后感。
(4)在本學期力爭上二節足以反映自身水平的公開課。
(5)期末寫出一篇有較高質量的教學經驗論文。
(6)認真做好潛能生的轉化工作,要有計劃,有紀錄,有轉化措施。
(7)作業批改要及時,紀錄要詳細,每期展覽二次 。優、良、差各占三分之一。
(8)學生的優秀數學日記在教研網上發表每位每月不少于4篇。
(9)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倡青年教師網上學習和積極交流。在多媒體教室上課不少于10節
(10)力爭在相關學科競賽中脫穎而出,取得好成績。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篇二
三年級趣味數學活動計劃
“數學是鍛煉思維的體操”,童年是培養思維的最佳時期。數學思維訓練,旨在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打破常規,靈活思考,給學生以知識的更新、智慧的成長,讓學生收獲無窮的快樂:成長的快樂,發現的快樂,成功的快樂
1 、首先要求學生做到“ 五會”即“會看、會聽、會說、會想、會做”,在看一看、聽一聽、想一想、說一說、動一動的過程中,通過觀察,思考、想象、分析、判斷等來 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
2 、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敢于質疑、獨立思考、不怕困難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考、觀察、動手操作、創新等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
3 、培養學生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并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 ,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以數學思維訓練為途徑,通過學生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數學思維能力,本學期重點讓學生在觀察、想象等多項活動中,多角度,多層次地看看,做做,想想,試試,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去訓練、去思考、去探索,并能在實踐中得到提高。
1 、以新課程的理念和當下的習慣特色為指導思想 ,以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現有知識水平為依據,采用豐富多彩的形式,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愿意主動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敢于質疑,樂于討論探究各種現象,喜歡和他人合作解決問題。 2 、學習內容以數學游戲、數學故事、數學實踐活動為主。通過一系列數學活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把數學與兒童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看到生活中處處充滿數學,學生學起來也親切、自然。
3 、課前教師認真準備好課堂內容,學生認真準備好學具等學習材料,課上共同配合好每一個教學活動,把每一個教學設計都落實下去。
4 、在課堂已有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強化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培養和強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應用中感受數學創造的樂趣。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篇三
新學期開始了,為了進一步貫徹實施課程改革,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制定本學期數學教學計劃如下:
三年級共有17名學生,其中男生10人,女生7人。同學們基本上對學習和常規等各方面的習慣轉入正規。但由于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家長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質等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還有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較差,大部分學生在課堂只停留在認真、專心聽,缺少主動參與的意識和習慣,一部分學生上課紀律松懈,喜歡隨意講話,作業不肯及時完成,喜歡拖拉作業。
所以本學期針對這些特點,在數學課要不但上的內容豐富多采,形式多樣,富有吸引力;而且還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身在其中,才能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學生的意志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以及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乘、除法計算仍然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
從本冊開始引入小數的初步認識,內容比較簡單,此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或用到有關小數的知識和問題,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擴大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范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小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并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及小數四則運算做好鋪墊。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和面積兩個單元,這是本冊教材的另兩個重點教學內容,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初步形成辨認方向、表達與交流物體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過現實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探索并體會引進統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進一步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進一步擴大計量知識的范圍,除了面積單位的認識外,還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并通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學生估計面積大小和時間長短的意識和能力。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教材向學生介紹了兩種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習看這兩種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通過學習平均數的含義和簡單的求平均烽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實際應用,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個單元,專門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習簡單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并能應用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學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并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篇四
一、班級情況分析
這個班是這個學期新接手的,原有學生52名。和班主任初步溝通后,得知本班數學老師更換較多,前幾任都是剛參加工作的新老師??傮w說來,學生學習習慣不是很穩定,學習基礎比較薄弱,個別同學的基礎較差。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有待考察,學習主動性和合作學習的意識有待培養。
二、五年級上冊教材修訂情況介紹
修訂前后教材結構對比
第一單元 小數乘法
(一)與實驗教材的主要區別
1、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例3后增加概括總結法則的活動。
2、不再安排有關小數乘法的兩步運算。
3、增加運用小數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例題。分別是估算和分步計費的實際問題。
(二)具體編排
例1:結合具體量,教學小數乘整數,為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提供感性支撐。
例2:脫離具體量,教學小數乘整數,用因數與積的變化規律說明將小數乘整數轉化為整數乘法的理由,積中小數末尾的“0”可去掉。
例3:小數乘小數,突出轉化的方法,在做一做后引導學生歸納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概括總結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例4:小數乘法中的難點問題。
例5:小數倍,領會 “用小數倍表示兩個數量間的關系”比較直觀。同時提出驗算要求,培養驗算習慣。
例6:根據需要求積的近似數。
例7: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擴展到小數,結合具體算式說明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乘法同樣適用,例7應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例8:運用估算解決實際問題,根據實際問題和數據選擇適當的估算策略。
例9:解決分段計費的實際問題,注重理解題意,滲透函數思想。
(三)教學建議
1、重點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方法學習小數乘法。。
2、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討論總結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3、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單元 位置
(一)與實驗教材的主要區別
由原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移來,學習在具體的情境中根據行與列這兩個因素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和在方格紙上根據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二)具體編排
例1: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例2: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三)教學建議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經歷用數對表示位置的學習過程。
2、適時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數對與位置的一一對應思想。
第三單元 小數除法
(一)與實驗教材的主要區別
1、小數除以整數中不再單獨安排例題教學方法的交流和驗算,分散到前面的例2和例3中。
2、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例題調整為:
例1整數部分夠商1,能除盡;
例2除到被除數的末尾還有余數,添0繼續除;
例3被除數的整數部分不夠除。
3、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例5后增加概括總結法則的活動。
4、增加循環節的認識。
5、解決問題中不出雙歸一的類型,數量關系在前面已學,直接在練習中應用。
(二)具體編排
例1:整數部分夠商1,能除盡。說明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例2:除到被除數的小數末尾還有余數,添0繼續除。
例3:被除數的整數部分不夠除1,要商0。提出驗算要求。
例4:一個數除以小數,突出轉化思想。
例5:特殊情況,被除數的位數不夠,用0補足。在此基礎上概括總結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
例6:商的近似數,體會必要性,掌握方法。
例7:認識循環小數提供感性材料。
例8:認識循環小數、循環節、寫法。認識有限小數、無線小數。
例9:用計算器探索規律。
例10:根據實際情況用“進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建議
1、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討論總結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注意突出重點,攻破難點。
第四單元 可能性
(一)與實驗教材的主要區別
內容根據課標要求調整,由原三上移來。
(二)具體編排
例1: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例2:能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感受隨機現象結果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只作定性描述。
例3:根據數據推測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進一步感受隨機現象結果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要求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三)教學建議
1. 在不確定的基礎上,通過統計結果體會規律性。
2. 把握好教學要求。
綜合與實踐:擲一擲
由原三上移來。
第五單元 用字母表示數
(一)與實驗教材的主要區別
1. 增加用字母表示常見數量關系的例題,為解決實際問題列方程作準備。
2. 根據課標要求,明確利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3. 解方程和列方程解決問題分開編排。
(二)具體編排
1. 用字母表示數
例1: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a+30),加減關系和代入求值。
例2: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6x,乘除關系。
例3: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
例4: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1200-3x)。
例5: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3x+4x)。
解簡易方程
方程的意義。
等式的性質:給出結論。
解方程:
例1:利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x+3=9,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義,檢驗要求。 例2~例5:利用等式的性質解不同類型的方程。
實際問題與方程:
例1:x?b?c的應用。
例2:ax-b?c的應用。總結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
例3:ax?ab?c的應用。
例4:x?bx?c的應用。
例5:解決問題,ax?bx?c的應用。
(三)教學建議
1. 關注由具體到一般的抽象概括過程。
2. 有意識地滲透數學的思想方法。
3. 重視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注重等量關系的分析,體會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優越性。
第六單元 多邊形的面積
(一)與實驗教材的主要區別
1. 加強探索過程的引導,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探究中,引導學生觀察發現轉化前后圖形的等量關系,推導得出面積公式。
2. 增加方格紙上不規則圖形的面積估算。
(二)具體編排
例1: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究和應用,突出轉化的思想。
例2: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究和應用。
例3: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究和應用。
例4:組合圖形的認識和計算。
例5:借助方格紙估計不規則圖形的面積。
(三)教學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