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解決貧困群眾的問題當成自己的使命。“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廣大青年應當發揚雷鋒同志的奉獻精神,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在實踐中“浪出”奉獻精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最新后浪觀后心得優秀三篇【五四青年】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后浪觀后心得【五四青年】1
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對廣大青年送出這樣一份“特殊”寄語。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在我們投身新冠肺炎之時,也不能忘記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廣大青年尤其是年輕黨員更應該肩負起重擔,做個弄潮的“后浪”。
堅定理想信念,“浪出”人民立場。“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廣大青年應當堅定理想信念,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使命。即使在逐夢的過程中遇到了艱難險阻,我們也應該苦中作樂、知難而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刻應當用青春謳歌事業、用熱血鑄就理想,彰顯青年人的時代新風采。“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說的就是人民的重要性。“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是共產黨的群眾路線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的執政目標。這一切都說明站穩人民立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廣大青年應當堅定理想信念,“浪出”人民立場。
練就過硬本領,“浪出”強國偉業。“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中華民族要想實現中國夢,要想成為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就不能在發展的途中落下任何一個人,這也是我們大力投入脫貧攻堅的重要原因。青年人作為國家的中堅力量,應當練就過硬本領,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品質化解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困難、勇于挑戰困難,在磨練中練就一身好本領。在工作中廣大青年應該提高政治意識,要找準方向、狠抓細節。脫貧無小事,扶貧工作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要想辦法解決,只有這樣才能練就過硬本領,“浪出”強國偉業。
實踐鍛煉精神,“浪出”奉獻意識。脫貧攻堅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要使命,又是施展才華、自我奉獻的必由之路。在脫貧的過程中,廣大青年應當放下架子,深入到基層最困難的地方去,把貧困群眾的滿意程度當成自己工作的標準,把解決貧困群眾的問題當成自己的使命。“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廣大青年應當發揚雷鋒同志的奉獻精神,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在實踐中“浪出”奉獻精神。
后浪觀后心得【五四青年】2
近日,一段講述初入社會青年艱辛奮斗生活的視頻引爆網絡,視頻的名字叫做《入海》。從“后浪”到“入海”,記錄的是當代青年的成長之路,那句“躍入人海,各有風雨燦爛”,正是他們奮勇向前的真實寫照。在扶貧一線中的青年干部們也是如此,他們投身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時代浪潮,在塵與土上飛揚、在星與月下奔忙、在民與情中磨礪,扶貧“后浪”爭先“入海”。
勇于開拓、敢于創新,“入海”之路要求扶貧“后浪”始終奔涌在前。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磨礪,始得玉成。青年干部要勇當扶貧“排頭兵”,敢于在急難重險崗位中去鍛煉自己,以“勇立潮頭”的意志主動在各項任務中沖鋒在先、始終向前。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后浪”更要發揮創新優勢,要學會打破思維慣性,適應新的經濟形勢、新的技術手段,做到迎“變”而上、迎難而上。要敏銳捕捉數字經濟新業態的發展潮流,變身為“帶貨主播”,為當地的特優農產品“站臺吆喝”,幫助貧困群眾實現增收目標。
真抓實干、奮力拼搏,“入海”之路要求扶貧“后浪”定要踏石留印。脫貧目標不是敲敲打打、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尤其是在決勝決戰的最后時刻,剩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扶貧“后浪”既要倒排工期抓緊干,更要扭住關鍵重點干,要抓好產業扶貧這個“牛鼻子”,立足特色、因地制宜,轉“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徹底帶領貧困群眾實現脫貧致富。扶貧“后浪”要學會當好鄉村產業項目的組織者、推動者,又要當好群眾利益的維護者,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把扶貧成效印入群眾的美好生活,印入時代發展的美好畫卷。
慎終如始、善作善成,“入海”之路要求扶貧“后浪”更當永不竭力。收官之年,在臨近終點線之際難免心生懈怠,但須知,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關頭的疏忽大意可能造成滿盤皆輸。全面脫貧的目標是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當前全國人民的整體生活水平離生活富裕還相差甚遠,我們的任務依然道阻且長。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扶貧“后浪”要繼續執行“四不摘”,做好“扶上馬再送一程”,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廣大扶貧“后浪”更要融入時代的浪潮中,披荊斬棘、乘風破浪,托舉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航船向夢想大海揚帆遠航。
后浪觀后心得【五四青年】3
在五四青年節前夕,Bilibili以“獻給新一代的青年”的名義播出《后浪》這一文化宣傳片,并登陸央視一套《新聞聯播》前黃金時段。該宣傳片中,國家一級演員何冰作為“前浪”登臺演講,他那堅定又深情的聲音極具感染力,讓不少青年聽得熱淚盈眶。
但是在激動與自豪中,回看視頻,我們會發現片中的“后浪們”出現最多的就是在各種社會娛樂活動中身著光鮮亮麗衣服的年輕人,這真的是“后浪”嗎?
后浪,不應只有自我。20xx年的到來,正式宣告“80后”走向40歲,“90后”走向30歲,生兒育女如何培養孩子已經成為“80后”的主要話題,甚至有的“80后”已經需要思考孩子上大學的問題了。而“90后”,最大的也已經滿30周歲,他們現在正走在人生的交叉口,工作、家庭、婚姻、未來,都困擾著一個個已不再年輕的他們。但是作為經歷過科技發展、文化繁榮的一代,“80后”“90后”就難道不是后浪了嗎?他們現在不僅僅只是想著自己,更多的是撐起家庭與未來的壓力,而這壓力也將成為他們繼續“奔涌”的動力。
后浪,不應只有富裕。宣傳片中的“后浪”們顯而易見是城市之中成長的,他們富足、寬裕,有時間去跳傘、有時間去旅游、有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在農村中的年輕人,卻很難去體驗這些活動,有的甚至一生也難以實現,但是你能否認他們就不是“后浪”了嗎?不,年輕的工人與農民們正推動著中國城市化與“三農改革”的進程,他們的知識與活力讓農村與城市都發生著翻天覆地的面貌,即使,他們并沒有辦法去參與到視頻中“后浪”的生活中去。
后浪,不應只有笑容。后浪奔涌在河流中,是勇敢的,是無畏的,是充滿動力的。在邊疆保家衛國的青年戰士,在醫院中與死神斗爭的青年醫生,在科研機構中與化學元素整日作伴的青年科學家,在每一個崗位上奮斗的青年們,都是真正的后浪。他們不只有笑容,更是有著每一種情感的活生生的年輕人,他們努力,他們強大,他們在帶著我們的國家走向富強。
20xx年的五四青年節,我國是在與疫情的對抗中度過的,電視上一張張稚嫩的面孔經過汗水與心血的洗禮變得剛毅與堅強,“90后”的醫護人員、黨員干部、基層工作者都走上前線成為國家的頂梁柱,這就是我們國家所希望的下一代,這就是真正的“后浪”。
【最新后浪觀后心得優秀三篇【五四青年】】相關推薦文章:
后浪觀后感800字_觀看后浪心得感悟【精選】
2021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先進事跡學習心得【五篇】
電影《1950他們正年輕》個人觀后心得和感悟 【優秀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