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名人傳的讀書筆記100字篇一
《名人傳》中講述了三個人:鋼琴家貝多芬,藝術家米開朗琪羅和文學家托爾斯泰。我最欣賞這三個名人中的藝術家—米開朗琪羅。
米開朗琪羅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杰出的藝術家。他的雕塑代表作《大衛》像,體現了文藝復興時代最偉大的人文精神;他創作的梵蒂岡西斯廷壁畫,是藝術史上的罕見巨作。
米開朗琪羅作為一個特立獨行的藝術家所經歷的不同尋常的坎坷與曲折。米開朗琪羅生于佛羅倫薩的一個市民家庭,身處文藝復興運動的中心,自幼耳濡目染,文藝復興運動所體現出的人文精神深深扎根在他的心中。不幸的是,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天主教教皇的羈絆中度過,但他不甘于表現宗教藝術,用自己的創作表現出了個人的理想、尊嚴與意志。
米開朗琪羅自幼就喜歡畫畫,可是為此,他被他的父親與親戚們瞧不起。但是,米開朗琪羅的堅持終于戰勝了父親的固執。在他13歲時,他進入了佛羅倫薩一家有名的畫室學畫。
在1504年,米開朗琪羅雕成《大衛》。可是大衛的讓佛羅倫薩人感到非常尷尬。直到1873年,《大衛》像一直矗立在原地。后來人們把它移到佛羅倫薩美術學院一個特制的園亭內。今天,《大衛》像是美術初學者必須臨摹的范本。讀到這里,我在心里感慨:“人只要對每一件事情都把自己的心思放在上面,就一定會成功!”
米開朗琪羅在一生中創造了許許多多的壁畫和雕塑。他每一次雕刻一件塑像,都要自己親自到山上去選材……我們一定要學習米開朗琪羅這種對事業認真、一絲不茍的態度。
我覺得米開朗琪羅就像一座聳立著的阿爾卑斯山峰,聳立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我們從遠處就能望見它險峻的輪廓,隱沒在無垠的天空之中。
名人傳的讀書筆記100字篇二
最近,我讀完了一本書,書名是《名人傳》。這本書是我所看過書中最喜歡之一。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著作。全書分為《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作者羅曼羅蘭在全書中描述了這些名人為追求辛福生活、追求理想和困難作斗爭的故事。
在三本傳記中的名人中,我最敬佩的就是貝多芬了。貝多芬是一位偉大的優秀的天才音樂家。在貝多芬的一生里經歷了數不清的坎坷,這些坎坷要發生在普通人身上,恐怕他早就崩潰了,但貝多芬用他的堅韌的意志克服了挫折。
貝多芬的童年就是一個悲劇,貝多芬小時候,他的父親逼著他學習音樂,想激發他的音樂才能,完全不顧貝多芬的感受,有時他的父親甚至把他一個人關在屋子里,只留下一把小提琴給他,讓他和小提琴一整天關在一起。不僅父親逼著他學音樂,在他16歲時,他的母親不幸去世了,他的父親也變成了一個酒鬼。深深的打擊到了貝多芬的心靈,但他束手無策,也是這些可怕的挫折導致了貝多芬古怪暴躁的脾氣。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墮落,他把他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音樂創作當中了,貝多芬以他過人的天賦,驚人的創作能力,很快的成名了。當他正準備享受音樂帶給他的幸福時,挫折又再次降臨到貝多芬的身上——他的耳朵聾了。
對于一位音樂家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耳朵,音樂是用耳朵聽的,如果聽不到音樂了,那他也做不了音樂家了。對于貝多芬來說這無疑是個致命的打擊,但貝多芬沒有放棄音樂家的夢想,依然和挫折作斗爭,他在這種被疾病困擾下既然創作出的來的不朽作品名垂青史:《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歡樂頌》和《c小調第5交響曲》。這些作品讓人們贊嘆不已。
除了《多芬傳》之外還有《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書中的米開朗琪羅與托爾斯泰都是和貝多芬一樣家喻戶曉的名人,都和貝多芬一樣擁有著堅強的意志,都是值得讓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幾個名人,向他們學習,為自己的夢想繼續前進。
名人傳的讀書筆記100字篇三
寒假期間,我讀了《名人傳》這本書,我為三位名人的一生感到惋惜。
《名人傳》又稱《巨人三傳》,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著的《貝多芬傳》、《米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的總稱。作品主要講了音樂家貝多芬、雕刻家米開朗琪羅和作家托爾斯泰一生的苦難和坎坷。
貝多芬作為音樂家,需要聽覺,但在他不到30歲,耳朵開始變聾,而且一天比一天嚴重。他幻想著擁有幸福,每次都幻滅。但無論是掌聲、榮譽還是經濟的困窘,都不能使他停止對事業的鐘愛。
米開朗琪羅與達芬奇和拉斐爾并稱為“文藝復興三杰”。他有偉大的夢想,卻一直讓皇族百般阻撓,同時疾病侵蝕了他的身體,再加上精神上的重負,他累垮了。
托爾斯泰是一個幸兒,他擁有權貴,卻長著一副農民臉,他熱愛寫作,寫作使他離開了腐化、墜落的貴族生活。他第一次寫作作品有《高加索紀事》、《養蜂老人》……卻因為戰爭中止,第二次寫作讓他再次進入他創作的盛年,在他第二次寫作中,《戰爭與和平》一書光耀了整個文壇。
《名人傳》贊美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的高尚品格和頑強奮斗的精神。
名人傳的讀書筆記100字篇四
《名人傳》由《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于20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還是在后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作者是法國著名文學大師羅曼·羅蘭。音樂家貝多芬在耳聾后,經常閱讀希臘歷史學家普魯塔克的《名人傳》,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撫慰。受到這種啟發的羅曼·羅蘭決定寫一些英雄人物的傳記,宗旨在安慰和鼓勵“世界上不幸的人們”。
“在這英雄隊伍的前列,我將首席位置給了堅強而純粹的貝多芬。他在受苦時,曾祝愿他的事例能給其他不幸者提供支撐,‘但愿不幸的人,看到一個與他同樣的不幸者,不怕自然設下的障礙,竭盡所能使自己成為一個無愧于人的稱號的人,能從中獲得慰藉’。經過多年超人的奮斗和努力,克服了困難,完成了他所謂的‘向可憐的人類吹送勇氣’的大業后,這位勝利的”普羅米修斯,回答一個乞靈于神明的朋友說:‘人啊,靠你自己吧!’他的這句豪言壯語,應對我們有所啟迪。讓我們以他為榜樣,重新恢復對生活、對人類的信念吧!”這段話便是作者羅曼·羅蘭對于貝多芬的評價。
的確,我最欣賞的便是貝多芬,他被德國公認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在記述貝多芬時,作者不僅記述了貝多芬光輝的一生,而且以耳聾、愛情挫折為線索,寫出了貝多芬的痛苦,以及對于命運的反抗。羅曼·羅蘭更以詩一樣的'語言熱烈贊頌貝多芬以大眾歡樂為生命最高歡樂的崇高精神境界,語句在此時幾乎要飛躍出紙面,火一樣的激情洋溢在詞句之間。
貝多芬的苦難更多的是因為耳疾,比之于童年時缺少家庭溫情,成年后愛情屢屢幻滅,耳疾對他來說是致命的。正如傅雷所說:“耳聾,對平常人來說是一部分世界的滅亡,對音樂家是整個世界的滅亡。”這一打擊曾把貝多芬引向絕望,他說:“我卻愿和我的命運挑戰,只要可能;但有的時候,我竟是上帝最可憐的造物……”
偉大的作曲家貝多芬,在他成功的背后,是常人難以承受的痛,是身體的痛,更是心理的痛。童年生活的苦,他不曾享受家庭的溫暖。成年之后的痛,更讓他無法釋懷。耳聾癥開始肆虐,耳鳴整日整夜地折磨他,不但如此,還是懵懵懂懂的兩次愛情,因為他的疾病,雙雙墜入深淵。
這些痛苦的回憶對于貝多芬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他的心靈因此被摧殘,備受煎熬,痛苦的他幾乎想自殺,但他那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最終阻止了他。
然而,對于我來說,貝多芬所經歷的事情是我無法想象,更是無法承受的。無人知曉,是怎樣的一種力量迫使他堅持了下來,克服障礙,沖向人生的頂峰;無人知曉,是多大的勇氣讓他面對現實,拋開世俗的眼光,堅強而痛苦地生活著。因為他知道,放棄,意味著最后一絲希望都將不復存在!堅持,才有可能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