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丹桂村委會篇一
丹江口市位于鄂西北、漢江中上游。全市總面積3121平方公里,轄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和16個鄉鎮辦事處,總人口50.1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2萬人。1983年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1985年被國務院批準為甲類開放城市,1986年被省政府批準為工業旅游型城市,先后榮獲“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市”、“全國文化工作先進縣市”、“全國體育工作先進縣市”、“全國武術之鄉”、“全國平安暢通縣市”、“全省文明創建先進縣市”、“全省最佳金融信用縣市”、“全省農村黨的建設先進縣市”等榮譽稱號。
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建置達2200余年,秦設武當縣,隋、唐改為均州,民國始稱均縣,1948年解放,1958年因修建丹江口水利樞紐,縣城搬遷至現址依壩而建;由于地處江漢平原與秦巴山區結合部,楚文化、中原文化、漢水文化、道教文化在這里有機融合,人杰地靈,民風純樸。伍家溝故事村被聯合國教科文專家譽為“中國民間文學的半坡遺址”,呂家河民歌村被譽為“漢族民歌第一村”。
貧困縣市,移民大市。全市90%以上為山地,市域以漢江為界劃分為江南、江北兩大自然區域,江南以秦嶺余脈大巴山系為主,武當山天柱峰是最高峰;江北以秦嶺余脈石灰巖山區為主,喀斯特地貌特征明顯。1958年動工修建的新中國第一個大型水利樞紐工程-丹江口水庫1967年下閘蓄水后,淹沒我市面積347平方公里,包括23萬畝耕地及均州古城和大量的基礎設施,形成了百里庫區;先后動遷移民6批次16.04萬人,其中8.8萬余人在市內沿山后靠安置,庫區行路難、上學難、就醫難和發展生產困難,群眾生活貧困,移民遺留問題較多,至今仍屬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重點縣(市);南水北調中線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又將動遷移民9.9萬人。全市新老移民人數占全市總人口的一半以上,淹沒綜合指標占湖北、河南兩省五縣市區的三分之一以上,占湖北省四縣市區的三分之二以上。
資源豐富獨特,利用潛力較大。境內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源頭丹江口水庫,名山秀水,珠聯璧合。丹江口水庫水電站裝機105萬千瓦,年均發電量40億度;已探明的礦藏達40余種,其中鈦鐵、釩等儲量居湖北省之首。
經濟社會協調推進,發展初具規模。堅持實施“生態立市、工業興市”戰略,初步形成了以冶金、汽車零部件、生物醫藥、綠色食品、高新技術為主的工業格局。依托水電優勢,漢江集團名列全國大型重點企業520家之列;依托東風公司,發展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20多家,以湖北神力鍛造公司、丹傳公司和志成鑄造公司等企業為龍頭的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初具雛形;依托資源優勢,吸引農夫山泉公司等知名企業落戶發展;創造條件,引進臺灣阿里山公司、江蘇雨潤集團,著力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已形成以柑桔、畜牧、水產為主的優勢農產品基地。2007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54.3億元,同比增長13%;財政總收入7.18億元,同比增長15.9%,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55億元,同比增長26.7%。
新華社簽約攝影師“中國水都杯”攝影采風點簡介
牛河森林公園千島畫廊景區
“品千島畫廊,享山水美景”、“千島畫廊,休閑天堂”。
千島畫廊生態旅游景區位于丹江口市牛河省級森林公園五谷廟村,占地13940畝,水域面積7051畝,島嶼面積6895畝,由丹江口市天河庫區科技投資有限公司與牛河林業開發管理區聯合開發。景區由三個項目構成,一是中科院水生所丹江口庫區水產科研基地與水產品商務中心,二是天河丹江有機魚生態養殖基地,三是千島畫廊生態旅游景區。
建設中的千島畫廊生態核心景區主題定位是山與水互動、島嶼與人文互動、游客與村民互動、植物與季節互動,月月有花、季季有果,達到“青山碧水畫中游”的效果,呈現十米有景觀,百米現畫廊的獨特風光。其功能內涵是:山水文化展示、鄉村生活體驗、自然觀光及休閑度假。建設期為5年,將逐步打造成為丹江口市4a級景區。
官山鎮呂家河民歌村
中國漢族民歌第一村——呂家河位于武當山南神道中段,地處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丹江口市官山鎮境內。鄉村野舍輝映皇家建筑,民歌俚謠伴隨晨鐘暮鼓。
對呂家河人而言,歌唱,是快樂,是憂傷,是綿綿不絕的符號,更是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碼。村民們以口傳心授的方式保存了秦、唐流放文化遺存和明大修武當帶來的全國各地的傳統民歌5000多首,曲調達79種之多。據調查,村內能唱2小時以上民歌者達85人,占全村1079人的8%,其中能唱千首民歌的有4人,能唱百首以上民歌的有124人。在該村還發現了長篇敘事詩30多部。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漢族民歌第一村,是北京大學、武漢音樂學院等知名高校的采風實習基地。2008年6月,呂家河民歌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官山鎮武當南神道景區
武當南神道旅游風景區位于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西南麓,素有武當后花園之美譽,地處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湖北省丹江口市官山鎮。
這里群山如花,數峰如筍,大河如練,美景如畫,民歌如潮。景區全長20公里,由中國漢族民歌第一村——呂家河村和直通金頂的黑金溝大峽谷兩大景區組成,以九道河為玉帶,像珍珠般串連著呂家河民歌村、紅三軍司令部舊址和新四軍遺址、二龍戲珠、斬龍崖、尼姑巖、桃花洞、蘭花谷、獅子灘、鬼谷子澗、天書谷、黑金溝大峽谷、龍潭、轉運臺、金蟾朝圣等眾多景點。景區內既有攀登金頂的神道和神秘的龍文化、民歌民俗文化、紅色旅游景點、寄死窯等人文景觀,更有峽谷、棧道、古樹、巖洞、飛瀑等眾多的自然景觀,曾是明大修武當山繁盛時期的主要后勤物資通道,景色幽奇,猶如世外桃源。前山看廟、后山觀景;前山練武、后山放歌;前山朝圣、后山習俗。武當山南神道是廣大游客休閑度假和戶外探險的絕佳去處。
百喜島小太平洋景區
百喜島小太平洋景區位于丹江口市涼水河鎮,距丹江口城區以北27公里,是丹江口市
庫區水面最寬闊的地方(寬10千米,長20千米),屬涼水河鎮白龍泉村轄區。
百喜島小太平洋景區東瀕河南淅川縣陶岔南水北調取水口;南與丹江城區隔江相望;西與涼水河鎮相接相依,是南水北調工程主要旅游線路的中心點(登武當仙山—觀中線工程—游小太平洋—看取水口)。這里水面寬闊,碧波蕩漾,動植物種類齊全,水美魚肥。景區石林景觀奇特、形狀各異、奇石遍地、古墓成群,是我國內陸地區不可多得的類海洋型風景游覽區。
雙龍峽風景區
丹江口市石鼓鎮,丹鄖公路縱貫東西,羅倉公路溝通鄂、豫兩省,西南與中國道教名山——武當山隔水相望,東北瀕臨亞洲最大人工湖——丹江口水庫,北與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毗鄰,是丹江口市唯一的省級“口子鎮”,因中原五大名關“石鼓關”而聞名(石鼓關歷來為中原香客朝拜武當山的古神道及進出川陜的咽喉要塞)。
雙龍峽:是距石鼓鎮集鎮西約5公里左右的一條長峽,峽谷南為黃龍山,北為青龍山,因兩山狀若雙龍盤踞,故名雙龍峽。峽谷寬約2至5米,高約100至500米,長約10公里。谷內絕壁高聳,曲徑回環,怪石嶙峋,飛瀑流泉,濃陰蔽日,鳥語花香??置身其中,如漫游于畫廊之中。尤其是俯瞰青龍山、黃龍山“龍首”相纏相偎的情景,儼然一幅天然“太極圖”置于萬山群峰之中,讓人無不感嘆造化神奇,頓生仰慕之情。
盤龍洞景區:位于雙龍峽西端,由盤龍洞、娘娘洞、公主洞、月牙洞等溶洞群組成。其中,面積最大的盤龍洞,主大廳寬40米,高50米,深300多米,洞內怪石、石筍、石鐘乳等形態各異,五彩繽紛。相傳真武大帝在武當山修煉時曾在此洞隱修,故又稱玄武洞。
丹霞地貌景區:位于石鼓鎮集鎮西5公里處,面積5平方公里,東南被九龍湖環繞,西北和雙龍峽風景區相連,由道士山、和尚山組成,經湖北省地質遺跡評審專家考察鑒定,是長江以北、湖北省內丹霞地貌發育面積最大,最具觀賞性、科普性、典型性的地質遺跡保護風景區。景區內的丹霞巖石千奇百怪,形態各異,有的似將軍列陣,有的像寶塔聳立,蘑菇石、坐佛像,比比皆是,美不勝收。
南水北調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
丹江口水利樞紐位于丹江口市漢江與丹江交匯口以下800m處,是由我國自行勘測、自行設計、自行施工建造的一座具有防洪、發電、灌溉、航運、養殖等綜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
丹江口水利樞紐分兩期建設。第一期工程于1967年11月下閘蓄水,1968年10月第一臺機組正式發電。大壩頂高162米,全長2494米,正常蓄水位157米,總庫容174.5億立方米,電廠裝機總容量90萬千瓦,單機6臺,年均發電量38億度。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即二期工程,是南水北調中線控制工程。大壩在原有基礎上加高14.6米,達到176.6米,蓄水水位將從原來的157米提高到170米,水庫庫容將增加116億立方米,達到290億立方米。水庫以防洪、供水功能為主,兼有發電、航運等功能。此外,丹江口大壩加高還可以提高漢江中下游防洪標準,使中下游防洪標準由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加壩擴容后的丹江口水庫陶岔渠首閘引水,沿線開挖渠道,經唐白河流域西部過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方城埡口,沿黃淮海平原西部邊緣,在鄭州以西孤柏咀處穿過黃河,沿京廣鐵路西側北上,全線自流到北京、天津。輸水干線全長1421公里,南水北調中線——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自2005年9月開工建設。目前,54個壩段中,已有53個壩段加高到頂。根據國家最新計劃,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調水進京。
武當山九宮之首----凈樂宮
凈樂宮是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武當山“九宮”之首,相傳是古凈樂國太子(真武大帝)的誕生地。
原凈樂宮位于古均州城內,始建于明代永樂16年(1418年),賜“元天凈樂宮”額,為明代官式結構,有四重宮殿、大小廊蕪、亭閣、道房等520余間,面積達12萬平方米。因其整體建筑效仿北京紫禁城模式,具有典型的皇家園林風格,被后人稱之為“小故宮”。1956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8年,因興建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凈樂宮和古均州城一同被淹沒于丹江口水庫。
2006年農歷三月初三,復建的凈樂宮在丹江口城區東郊凈樂湖北坡竣工開光。其北靠孟家嶺主峰,東西兩側為其余脈,南臨金崗水庫(即凈樂湖),與原凈樂宮地貌相似,符合古人“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風水理論。凈樂宮建筑群嚴格按照中軸線對稱布局設計,是典型的皇家宮殿建筑,沿中線甬道穿過六柱五間五樓華表式沖天大石牌坊進入凈樂宮正門即山門,其中軸線上為三重殿,一進為龍虎殿,二進為玄帝殿,三進為圣父母殿,各殿均為大木結構,聳立于飾欄高臺之上,殿的兩旁建有東西配房配殿;在山門與龍虎殿之間的東西兩側對稱座落著兩座龜碑亭。
凈樂宮現存有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全國明代最大的石牌坊(欞星門)和龜碑!還有武當山地區最大的銅鑄真武端坐神像!是丹江口市集宮殿建筑、現行文物保護與開發、武當文化研究與宣傳,以及旅游經濟發展為一體的文化旅游景點!
丹桂村委會篇二
坦塘村基本概況
一、基本情況
坦塘村是白花鎮革命老區之一,也是白花鎮貧困村之一,全村共575戶,共3450多人,土地面積約4550畝(其中水田面積2200畝,旱地面積2350畝),山林面積1600畝。村民主要依靠種植水稻、花生、蔬菜等維持收入,村集體收入為零。全村共有20個村小組,設有20個村小組長,共有35名村民代表、71名黨員。
二、村換屆選舉以來所做的主要工作
1、禁毒專項整治行動
我村從2013年4月1日起至今在全村范圍內組織開展禁毒專項整治行動,主要工作內容有:①宣傳教育工作,通過拉橫幅、貼標語、發放禁毒資料和小冊子等方式,加強村民的警惕意識和禁毒思想;②清查排查工作,我村每周進行兩次小排查,每半月進行一次大行動,至今尚未發現有可疑情況。
2、利民工程建設
我村自換屆選舉以來,在鎮委鎮政府和縣駐村工作組的支持和幫助下,完成了兩項重要的利民工程建設:①高標準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基本完成,此項工程的完成,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提高農業作物增產增收,將發揮長期經濟效益;②實現了自來水同網同價,在此之前,我村水費為每立方3.4元,在爭取到惠東縣泓源供水有限公司的支持和幫助后,我村的水費將變為每立方2.55元,大大減輕了村民的飲
水壓力和經濟負擔。
3、解決村民矛盾糾紛
我村自換屆選舉以來,主要解決了如下矛盾糾紛:①因高標準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施工方施工時不慎把坦二隊的一戶村民3棵果樹損毀,導致糾紛產生,經調解,最終雙方協商圓滿解決;②因高標準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由于施工方沒有在村道邊堆放的工程用的沙石周圍擺放警示牌,導致兩名村民受傷,經調解,最終雙方協商圓滿解決;③解決了幾宗涉及土地承包的糾紛。
4、美麗鄉村,清潔先行
2013年12月,我村響應“美麗鄉村,清潔先行”專項活動的號召,開始部署美麗坦塘村、清潔坦塘村的專項行動,并在鎮政府和環衛所的支持下,完成了三項主要工作任務:①完成建設7個垃圾池,全村共有14個垃圾桶;②我村共聘請11名保潔員;③我村現共清理了13處大面積垃圾堆;④每周一上午對我村所管轄的20個村小組進行衛生工作檢查,如發現情況就及時糾正,確保村容村貌整潔,為創建文明村莊打下良好的基礎。
5、眼科義診
2014年2月份,特邀惠陽區眼科醫院到我村義診,為我村的眼疾患者減免醫療費用,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評。
三、當前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當前我坦塘村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有:①我村集體經濟薄弱,當前村集體收入為零,導致村委日常運作艱難;②有重大糾紛尚未解決,涉及到600米村道尚未完成硬底化工程建設;③村民委員會辦公條件簡陋,在此首先感謝惠東縣泓源供水有限公司贈送的辦公桌椅和立式空調,因村委辦公樓面積有限,開村小組長會議、村民代表會議、黨員大會都會很擁擠,影響開會效果;④約4公里村道主干未安裝路燈,晚上交通安全存在極大隱患。
四、今后設想
1、因為村集體經濟薄弱,所以在今后,我村委會想方設法壯大集體經濟;
2、3、盡快妥善解決矛盾糾紛歷史積案,維護坦塘村的和諧安定; 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爭取多方支持和上級幫助,改善村委的辦公條件,重建辦公樓,方便為民服務;
4、努力把高標準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能惠及更多的村民,在現有基礎上盡量爭取上級支持和幫助,完善尚未覆蓋的農田水利建設,造福于民;
5、在黃沙塘片區的原黃沙塘小學校舍,在村委會和該區域鄉賢的幫助和支持下,已籌集4萬元資金,修建籃球場和乒乓球臺等公共設施,豐富村民的休閑娛樂方式。
坦塘村民委員會
2014年6月25日
丹桂村委會篇三
塘壩鎮金龜村基本概況
(一)地理位置
金龜村位于潼南縣塘壩鎮,距鎮政府駐地4公里,省道205“瀘順”公路穿境而過,東起林家石橋、西至西禪寺、北起帽子山、南至天臺寺,村域面積5.6平方公里。
(二)自然條件
金龜村位于重慶市西北部,以丘陵山貌為主,海拔在280-550米之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具有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冬暖春早,降雨充沛的特點。生態環境良好,大氣環境質量優,山體植被總體良好。
位于該村的螃蟹屋基水庫屬國家小
(一)型水庫,水域面積達239.7畝,蓄水量138萬立方米,具有保灌、養魚、垂釣、水上游樂(待開發)等功能;全村共有山坪塘31口,水域面積130畝,蓄水量14萬立方米。
(三)土地利用狀況
全村村域面積8400畝,其中耕地面積2326畝(山土面積955畝,水田1371畝),林地2000畝,果園800畝,坡地2000畝(退耕還林273畝)。
(四)社會經濟發展狀況
1、人口狀況
金龜村轄8個村民小組,共有806戶,3419人,勞動力人口1618人,外出務工人員450人。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占5%,初中文化水平的占60%,小學文化水平的占35%,具有專業技術的農民僅占1%。
2、產業狀況
金龜村目前以五個方面作為主要產業:
(1)糧食種植業:優質水稻1300畝,紅苕、小麥、蔬菜等900畝。
(2)果園種植業:現有天臺山果園一個,用地800畝,果樹11.8萬株,年產果6萬公斤。
(3)水產養殖業:螃蟹屋基水庫一座,年產魚32噸,養魚池62口。
(4)觀光生態林:該村現有黃荊古樹(距今1000多年)一棵,白果樹(距今200多年)4棵,寺廟7座(唐朝文化藝術遺產),生態林600畝。
(5)畜牧養殖業:全村養豬存欄3018頭,其中養豬大戶2戶年養豬120頭,山羊450頭,肉牛120頭,均屬分戶養殖。
3、經濟發展水平
金龜村無固定的集體經濟項目和收入,2008年全村經濟總產值2253萬,農民年人均純收入3100元,其中勞動力轉移及務工收入600萬元。
(五)村落建設狀況
金龜村村民居住形式以小集中、大分散為主,居住較為集中的居民點包括黃桷堡、牛長坡腳、張家灣、古樓房、牛房嘴、書房堡、螃蟹屋基、尹家大院等8個居民點。人口分別為320人、100人、80人、70人、150人、70人、90人、40人,共256戶。全村磚混結構房屋面積85475平方米,人均擁有面積25平方米,土木結構面積23933平方米,人均擁有面積7平方米。全村有獨立廚房405戶,有獨立廁所399戶,有獨立圈舍497戶,有獨立院壩的420戶。
(六)社會服務基礎設施狀況
1、行政辦公
金龜村現有辦公室1間,20平方米,遠遠不能滿足辦公的需要,急需修建。
2、文化教育
村級小學一所,共設置8個班(其中幼兒班2個),教師10人,在校生430人。
3、衛生事業
金龜村現有醫療衛生點6個。
4、社會保障事業
全村共有五保老人12人,絕對貧困戶65人,相對貧困戶130人。
(七)村發展條件分析與評價
1、發展優勢
(1)區位優勢
省道205“瀘順”公路橫穿金龜村,距國道319線、省道205線4公里,交通方便區位優勢明顯,在產業發展上,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2)交通優勢
現有村級公路6公里,全村共有5個村民小組通了公路,交通運輸比較方便。
(3)信息通訊優勢
現有光纖入戶200戶,程控電話300門,信息靈通,聯系方便。
(4)資源環境優勢
金龜村山水相依,水資源豐富,土壤肥沃,螃蟹屋基水庫,天臺山果園,森林(古樹)果樹,觀光休閑業、生態林、發展優勢明顯。水產養殖、林果業、畜牧飼養業等特色產業初具規模。佛教文化活動、餐飲業、村級文化、商貿中心突出,對全村有較強的輻射作用。
2、發展劣勢
(1)山多、田土少,人均耕地不足。
(2)坡高,居住條件差。
(3)基礎設施條件較差。
(4)村民文化素質普遍偏低。
規劃目標
充分開發利用現有自然資源,培育狀大支柱產業和特色經濟,改善農村生產條件,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以實現金龜村經濟和社會持續、健康、全面、穩定發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
——產業發展:形成“一心五帶”,“一心”:以觀光休閑業為中心。
“五帶”:①庫區和水產養殖業帶。利用螃蟹屋基水庫的自然資源及優勢,在自流灌溉區內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水庫內開發劃船、蕩舟、垂釣游。通過稻魚田工程及山坪塘用于發展特色水產養殖,發展休閑垂釣。主要布局在一社、二社、五社、六社、七社。既可優先鼓勵農戶分散發展,也可引進“業主”整體開發;②養殖、動物獵場帶。利用山地種植飼料、草,發展養豬、牛、羊、雞產業以及野外動物獵場,做大做強特色產業,鞏固和發展現有養豬大戶。結合退耕還林及現有土地發展牧草1000畝,布局在六社、七社、八社。在天臺山、西禪寺、北禪寺支持農戶進行羚、綿羊規模養殖。在中塘公路兩側規劃獵場二個,養殖可獵動物為打獵愛好者提供優質服務;③賞花品果帶。利用天臺山果園基地,成片種植具有可觀賞性的花草、果樹,利用螃蟹屋基下游的優勢,發展種植蓮藕(賞荷花)300畝,開展賞花品果度假旅游;④森林(古樹)帶。充分利用原有生態林、黃荊樹古樹(距今1200多年)、白果樹(距今200多年)、黃楝樹(距今300多年)、螃蟹屋基的田園風光和自然景觀,開展生態農業觀光游,繼續擴大退耕還林面積,培植新生林區500畝,重點分布在四社、六社、七社、八社;⑤佛教文化帶。重點布局在螃蟹屋基、金龜寺、西禪寺和北禪寺,共8座寺廟。
——生產條件:能排能灌的基本農田人均達0.5畝,農業機械每年增加5臺。實現“灌溉不用挑,打藥不用拋,運輸不用拉”。
——收入水平:到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
——人居環境:實現“六通”,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通沼氣;達到“三化”,實用化、衛生化、美觀化。實現“走路不濕鞋,煮飯不燒柴,居住不覺煩”。
——農民素質:各種培訓率達90%以上。
——農村道路:村域主要道路形成“一橫四縱”的路網格局。
——社會事業:建成“一校、一園、三室”,計劃生育率保持90%以上。
——農村社保: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保率達100%,到2010年養老保險參保率達80%以上,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100%以上。
——文明風尚:完善村規民約,建立和完善有關管理制度,保持良好治安狀況,村民滿意率達98%以上。
——民主政治:村級班子團結、民主、有戰斗力和凝聚力,公益事業民主決策,村務四公開,村民滿意率達85%以上。
丹桂村委會篇四
我們xx村村座落于xx東郊。擁有耕地面積三千多畝;現有人口人;有勞動力個。現有工業企業家,07年實現工業應稅銷售萬元,利稅總額達萬元。有合作經濟組織個,主要從事花卉苗木的種植,年銷售額達到萬元。水產養殖面積畝,年水產品銷售額達到萬元。去年村級可分配收入達到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萬元。比上年增長%。
我村依托風景旖旎的太湖,秀麗的東氿,百態央然的自然丘陵,再加上生態種植園、工業集約區、水產養殖區和娛樂休閑的高爾夫球場,可謂是鄉村園林式的多功能投資基地。
幾年來,我村在上級各級領導的鼓勵的支持下,農村各項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工業企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態勢良好;產業結構調整有序進行;生態工程得到逐步落實;農村、農業、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
近幾年來,我村主要從實際出發,充分挖掘自然資源,逐步進行了產業結構調整。經過幾年的努力,我村已開發整合“四荒”面積一千多畝。其中荒山面積七百多畝;荒水面積二百多畝;低涯荒地一百多畝。開發投資總額有萬元。到現在為止,荒水、低涯地已被養殖專業戶承包進行特種水產養殖。開發的荒山大部分已被種植專業戶及合作經濟組織承包,進行名貴花卉苗木的種植。如楊松慶的張澤苗圃(合作經濟組織),承包面積有二百多畝。主要種植了杜鵑、月季、茶花、香樟。同時也引進了珍貴品種,如杜英、發財樹、橡皮樹、五谷樹。上海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戴明松也看好這里的有利條件,承包了開發的山地一百五十畝左右面積種植各類經濟林木。通過典型引路,也帶動了我村的不少農戶。目前,我村的花卉苗木的種植已初具規模。可能這樣說,我村原來的荒山,現已形成花開滿山,香飄遍野。隨著此起彼伏的地形,放眼望去,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現在花卉中有四季常青的香樟,金黃色的銀杏,火紅色的楓樹交相輝映,走進此間,真使人留戀忘返,心曠人怡。花卉苗木的種植,不僅使我們農村的生態得到改善,也給農村經濟的發展注入了生機,還給種植專業戶和部分農戶帶來了經濟實惠。
產業結構調整使農村、農民得到實惠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還有部分開發的荒山還沒有被充分利用。主要原因就是這部分開發的山地生產條件比較差。要改善這些山地的生產條件,還需投入一定的資金。按我村的現有條件,再進行投資感覺很困難。根據預測,要進行改善生產條件,還需投入資金萬元。
按我村的經濟狀況,年可分配收入僅為萬元。除村級行政的正常支出外,還要對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進行改善。今年以來,我村已辦實事?件,總投入資金萬元。如澆注水泥路米;水利工程方面圩堤米;農橋座;泵站座;防洪閘座。這些工程的實施,我村一方面從村級收入中千方百計節支承擔部分,也動員有識之志進行捐資。
基于上述情況,我村對改善山地的投資資金無法落實。為此,我村懇請上級有關部門,一如既往地對我村各項事業的發展給予大力支持。
我們堅信,有上級領導的大力鼓勵,有我村的廣大干群的大力支持,我村的經濟一定會迅速騰飛,社會各項事業一定會快速改善,一個穩定的現代化新農村必將早日實現。
>>>>村基本概況責任編輯:飛雪 閱讀:人次
范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