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題。
張美,字玄圭,貝州清河人。少善書計,初為左藏小吏,以強干聞。三司薦奏,特補本庫專知,出為澶州糧料使。周世宗鎮澶淵,每有求取,美必曲為供給。周太祖聞之怒,將譴責之,而恐傷世宗意,徙美為濮州馬步軍都虞候。
世宗即位,召為樞密承旨。時宰相景范判三司,被疾,世宗命美為右領軍衛大將軍,權判三司。世宗征淮南,留美為大內部署。一日,方假寐,忽覺心動,遽驚起行視宮城中。少頃,內醞署火起,既有備,即撲滅之。俄真授三司使。
四年,世宗再幸淮上,皆為大內都點檢。北征,又為大內都部署。師還,為左監門衛上將軍,充宣徽北院使,判三司。美強力查心計,周知其利病,每有所條奏,上多可之,常以干敏稱。世宗連歲征討,糧饋不乏,深委賴焉。然以澶淵有所求假,頗薄之,美亦自愧。恭帝嗣位,加檢校太傅。
初,李筠鎮上黨,募亡命,多為不法,漸倔強難制。美度筠必叛,陰積粟于懷、孟間。后筠果叛,太祖親討之,大軍十萬出太行,經費無闕,美有力焉。拜定國軍節度。縣官市木關中同州歲出緡錢數十萬以假民長吏十取其一謂之率分錢歲至數百萬美獨不取未幾,他郡有詣闕訴長吏受率分錢者,皆命償之。
乾德五年,移鎮滄州。太平興國初來朝,改左驍衛上將軍。美獻都城西河曲灣果園二、蔬圃六、亭舍六十余區。八年,請老,以本官致仕。
(選自《宋史·張美傳》)
【1】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縣官市木關中/同州歲出緡錢數十萬以假民/長吏十取其—√謂之率/分錢歲至數百萬/美獨不取/
B. 縣官市木關中/同州歲出緡錢/數十萬以假民/長吏十取其一/謂之率/分錢歲至數百萬/美獨不取/
C. 縣官市木關中/同州歲出緡錢數十萬以假民/長吏十取其一/謂之率分錢/歲至數百萬/美獨不取/
D. 縣官市木關中/同州歲出緡錢/數十萬以假民/長吏十取其一/謂之率分錢/歲至數百萬/美獨不取/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三司,源于三公。宋代實行二府三司制,主要目的是削弱相權。三司掌管度支、戶部、鹽鐵。
B. 太祖,廟號稱謂。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的稱號,常用“祖”與“宗”區分。開國皇帝一般稱“祖”,后繼皇帝稱“宗”。
C. 權,暫時代理官職的意思。在我國古代暫代官職的詞語有“署”、“假”、“攝”、“領”、“行”等。
D. 節度,節制約束、調度指揮之意,掌握古代地方軍政大權。唐朝初期在邊境設置,宋代初期解除兵權,成為一種象征榮譽的虛職。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張美較善迎合。周世宗在鎮守澶淵時,每次有求取,張美一定設法為他提供給養。周太祖因此事生氣將他改任濮州馬步軍都虞候。
B. 張美仕途較為順利。世宗登基后,讓張美入朝任樞密承旨。后來因為宰相景范生病,世宗再任張美為右領軍衛大將軍并主管三司。
C. 張美料敵于先。李筠鎮守上黨,常干不法之事。張美料想到他一定會叛亂,暗地在懷、孟之間積聚糧食,為太祖后期的討伐提供了物質保障。
D. 張美廉潔疏財。在率分錢事件中,只有張美對這不義之財分文不取。退休之后,他還捐獻出了京城西邊河曲灣果園二座、菜園六處、亭舍六十多棟。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一日,方假寐,忽覺心動,遽驚起行視宮城中。
(2)美強力有心計,周知其利病,每有所條奏,上多可之,常以干敏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