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外交往過程中,不同歷史時期,發生不同的變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43年羅斯福說:“對于中國,我們有兩個目標:第一是有效地聯合作戰;第二是承認和樹立中國作為主要大國,在戰時和戰后與西方三大盟國俄、英、美并駕齊驅。”
——《抗日戰爭時期的中美關系》
(1)材料一中美國對華政策是什么?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原因。(6分)
材料二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說:“我明確地表示我反對給共產黨中國外交承認。我同樣反對共產黨中國加入聯合國。美國不應該尊敬一個不熱愛和平的‘海盜’式國家。”
——紐約每日新聞
(2)結合材料一、二和所學知識,指出美國對華態度發生了什么變化?在這一特定背景下,新中國采取相應的外交方針是什么?(4分)
材料三 中國是一個偉大的生氣勃物的民族,不應該繼續孤立在國際大家庭之外,從長遠來說,如果沒有這個擁有7億多人民的國家的力量,要建立穩定的持久的國際秩序是不可設想的。
——尼克松1970年對外政策報告
(3)結合材料二、三和所學知識,指出美國對華態度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轉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