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譯下面的句子。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譯下面的句子。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一定要先使的內心痛苦,筋骨勞累
言實詞釋義九法:
解答文言文試題的關鍵在于牢固掌握文言基礎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分析判斷的綜合能力。
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要注重實詞、虛詞學習,逐個落實詞義、用法,進而把握文言句式的特點。
下面介紹幾種文言實詞詞義的推斷方法:
1. 從字形推詞義。
在漢字中,形聲字占大多數。形聲字分聲符和意符兩部分,其中的意符為我們推斷字義提供了條件。
例如:“檣櫓灰飛煙滅”,其中的“櫓”我們知道是木制的“船具”,而對“檣”就不甚理解,但我們知道“檣”從“木”,同“櫓”字聯合成詞,都屬船具,便可推知“檣櫓”有“船”的意思,使用了借代的修辭格。
2. 從通假字推字義。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是理順文句的一種障礙,但我們只要根據通假字規律,就可以推出本字的含義來。
例如:“兵不頓而利可全”,把“頓”理解為“勞頓”,就成了“武器不勞頓就可以取得完全的勝利”,意思顯然不通,這時“頓”的意思就成了理解全句的關鍵了。這時,如果我們根據同音形似通假的規律,聯想到表示“不鋒利”意思的“鈍”字,就可以將全句譯為“(未經戰斗)武器還很鋒利而勝利可以完全取得了”,句意就通暢明白了。
3. 根據詞語結構推詞義。
漢語的構詞規律是有法可循的,循其構詞法就可以推斷詞義了。
例如:“民殷富而不知存恤”中“存恤”,這是一個并列關系的詞組。我們只要知道“恤”有“憐憫”之意,那么,“存”與之同義并列,就具有與“恤”有聯系的“安撫”之意了。又如“存亡之理”中的“存亡”是反義并列,“存”就有“生存”的意思。
4. 按互文推詞義。
互文這種組合格式是古漢語中常見的現象。
例如:“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這里的“殫”和“竭”是互文。如果知道“竭”的意思是“盡”,就可以推知“殫”的意思也是盡了。
5. 憑對文推詞義。
在句中,如果表達的意思互為相反,其所用詞語的一方對另一方就構成了反義。
例如:“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我們知道“終日”與“須臾”。是反義對文,這樣就可以由“終日”是“整天、時間長”的意思推知“須臾”的意思是“時間短”了。
6. 憑上下文推詞義。
這種方法就是結合上下文的語意來推斷出要解釋的詞語的含義。
例如:繆賢對趙王稱贊藺相如時說“臣竊以為其人勇士”中的“勇士”,如果解釋為“勇敢”或“勇氣”顯然不妥,但如果聯系到后面詞語“有智謀”和他在“完璧歸趙”、“澠池之會”中的表現來推敲,就可以推知“勇士”在句中是指“有膽識的人”。
7. 隨文引申推詞義。
詞有本義和引申義。如果我們按詞的本義解釋不通時,就可以從詞的引申義去考慮。
例如:“朝服衣冠,窺鏡”中的“窺”的本義是從小孔或隙縫向里看,按這一本義顯然解釋不通,我們可以順其本義聯想而推斷出是“照”的意思。
8. 填補省略成分推詞義。
在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成分被省略,這無疑增加了理解句意的難度。
例如:“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中的“奔”字意義難以落實,若在“奔”字后面補上一個“馬”字,則“奔”字意義就可落實為“奔跑的馬”,這樣整個句子就文通字順了。
9. 用析句法推詞義。
在文言文翻譯和理解中,可以利用對句法的分析來確定詞類,再據詞類去推求詞義。這種方法,對解釋跨幾個類別的多義詞、活用詞、通假字、虛詞的作用較大。
例如:“信”字在“煙濤微茫信難求”一句中,從結構上看是在狀語“難”和謂語“求”的前邊,可以推斷其詞性為副詞,這樣就可以解釋為“確實”的意思了。
上面談的幾種釋義方法,在解題中可以根據題干和題肢的具體要求采用某一種,也可以綜合運用,從不同的幾個側面加以反復推斷,以提高解題的準確率。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