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狄青,汾州西河人,善騎射。寶元初,詔擇衛士從邊,以青為延州指使①。時偏將屢為賊敗,士卒多畏怯,青行常為先鋒。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戰,中流矢者八。嘗戰安遠,被創甚,聞寇至,即挺起馳赴。出入賊中,皆披靡莫敢當。
尹洙為經略判官,青以指使見,與談兵,善之,薦于韓琦、范仲淹曰:“此良將材也。”二人一見奇之,待遇甚厚。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曰:“將不知古今,匹夫勇爾。”青折節讀書,悉通秦漢以來將帥兵法,由是益知名。
青奮行伍,十余年而貴,是時面涅②猶存。帝嘗敕青傅藥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問門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爾,臣愿留以勸軍中。”以彰化軍節度使知延州,擢樞密副使。
皇祐中,廣源州蠻反,嶺外騷動。青上表請行。青戒諸將毋妄與賊斗,聽吾所為。廣西陳曙乘青未至,輒以步卒八千犯賊,潰于昆侖關。青曰:“令之不齊,兵所以敗。”晨會諸將堂上,揖曙起,按以敗亡狀,驅出軍門斬之。已而頓甲,令軍中休十日。覘者還,以為軍未即進。青明日乃整軍騎,一晝夜絕昆侖關。賊既失險,悉出逆戰。青執白旗麾騎兵,縱左右翼,出賊不意,大敗之,追奔五十里。還至京師,帝嘉其功。
青為人慎密寡言,計事必審中機會而后發。行師先正部伍,明賞罰,與士同饑寒勞苦,雖敵猝犯之,無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尤喜推功與將佐。始,與孫沔破賊,謀一出青,賊既平,悉以諉沔,退若不用意者。沔始嘆其勇,既而服其為人,自以為不如也。
熙寧元年,神宗考次近世將帥,以青起行伍而名動夷夏,深沈有智略,能以畏慎保全終始,慨然思之。取材于《宋史•列傳第四十九》
【注】①指使:當時戍邊軍隊職務。②面涅:臉部瘢痕。狄青出身寒微,因代兄受過而被刺字充軍。
6.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嘗戰安遠,被創甚被:遭受。
B.悉通秦漢以來將帥兵法,由是益知名益:更加。
C.揖曙起,按以敗亡狀按:按照。
D.與孫沔破賊,謀一出青一:全都。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時偏將屢為賊敗沔始嘆其勇,既而服其為人
B.青以指使見以彰化軍節度使知延州
C.薦于經略使韓琦、范仲淹潰于昆侖關
D.計事必審中機會而后發以青起行伍而名動夷夏
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二人一見奇之,待遇甚厚
韓琦、范仲淹一見到狄青就認為他很出眾,對他非??粗?/p>
B.將不知古今,匹夫勇爾
將軍如果不了解歷史,那也不過是有著匹夫之勇的人罷了
C.青明日乃整軍騎,一晝夜絕昆侖關
狄青第二天卻整頓軍騎出擊,只一個晝夜就跨越了昆侖關
D.悉以諉沔,退若不用意者
把失利原因都推給孫沔,后退到自己仿佛不在意結果一樣
9.根據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狄青曾經獲得尹洙的賞識,后來又得到了范仲淹的指點。
B.狄青不愿去掉臉上的瘢痕,以此提醒自己不要忘記過去。
C.狄青先是提振士氣接著麻痹對手,一舉取得昆侖關勝利。
D.狄青深為軍中將士所信服,聲名更是震動中原邊疆各地。
10.本文中寫了狄青這一人物的哪些過人之處?請依據文本內容簡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