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民要術》反映了當時怎樣的農業生產技術水平?并總結了哪些生產知識和經驗?
《齊民要術》反映了當時怎樣的農業生產技術水平?并總結了哪些生產知識和經驗?
《齊民要術》這本書說明,早在一千四五百年前,我國農業生產技術已經達到了當時世界的最先進的水平。
《齊民要術》不僅總結了當時以及以前漢族人民的生產知識和技術,也記錄下了各兄弟民族寶貴的生產經驗,以及各族人民間生產經驗互相交流的情況。例如有關養馬、喂羊和制造乳酪的方法,就是兄弟民族的寶貴經驗,而作物栽培的知識和技術,則是由漢族人民傳給各兄弟民族的。這說明祖國大家庭里各族人民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也說明了各族人民在祖國生產事業的發展中,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齊民要術》是南北朝時期賈思勰最重要的農學著作,書名中的“齊民”,指平民百姓;“要術”指謀生方法。系統地總結了在此以前中國北方的農業科學技術,對中國古代農學的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這本書大約寫成于533年至544年間,北宋天禧四年(1020)初刻,現在只存有5、6兩卷,存放在京都博物館中。國內通行的四部叢刊本為影印明抄本。
《齊民要術》全書共10卷,92篇,還有自序和雜說各一篇,約11至12萬字。全書所引用的古籍將近200種之多,其中的《四民月令》等歷史價值很好的農書現已經散失。《齊民要術》內容豐富、種類繁多,包括農林牧副漁各行業,其中以種植業為主,而且包含了漢族以外許多民族的科技文化知識和成果。《齊民要術》是黃河下游地區各民族生產斗爭經驗的總結,它所涉及的作物栽培、耕作技術、農具、畜牧獸醫、食物加工等各項為后代農書所遵守。元代農司編著的《農桑輯要》、王禎的《農書》、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清代的《授時通考》,都沿用了《齊民要術》的體例和取材,它不僅創造了前無古人的農學成就,而且為后代農學奠定了基礎。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