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
宋禮,字大本,河南永寧人。洪武中,以國子生擢山西按察司僉事。永樂二年,以敏練,拜工部尚書。七年丁母憂①,詔留視事。九年命開會通河。
會通河者,元至元中,自東平安民山鑿河至臨清,引汶絕濟,屬之衛河,為轉漕道,名曰“會通”。然岸狹水淺,不任重載,故終元世海運為多。明初輸餉遼東、北平,亦專用海運。洪武二十四年,河決原武,絕安山湖,會通遂淤。永樂初,河海兼運。海運險遠多失亡,而河運則由江、淮達陽武,發山西、河南丁夫,陸挽百七十里入衛河,歷八遞運所,民苦其勞。于是命禮及都督周長往治之。
禮以會通之源,必資汶水。乃筑堽城及戴村壩,橫亙五里,遏汶流,使無南入洸而北歸海。匯諸泉之水,盡出汶上,至南旺,中分之為二道,南流接徐、沛者十之四,北流達臨清者十之六。南旺地勢高,決其水,南北皆注,所謂水脊也。因相地置閘,以時蓄泄。自分水北至臨清,地降九十尺,置閘十有七,而達于衛;南至沽頭,地降百十有六尺,置閘二十有一,而達于淮。凡發山東及徐州、應天、鎮江民三十萬,蠲②租一百一十萬石有奇,二十旬而工成。是年,帝復用工部侍郎張信言,復舊黃河道,以殺水勢,使河不病漕,命禮兼董之。八月還京師,論功第一,受上賞。
明年,以衛河水患,命禮往經畫。禮請自魏家灣開支河二,泄水入土河,復自德州西北開支河一,泄水入舊黃河,使至海豐大沽河入海。帝命俟秋成后為之。禮還言:“海運經歷險阻,每歲船輒損敗,有漂沒者。有司修補,迫于期限,多科斂為民病,而船亦不堅。計海船一艘,用百人而運千石,其費可辦河船容二百石者二十,船用十人,可運四千石。以此而論,利病較然。請撥鎮江、鳳陽、淮安、揚州及兗州糧,合百萬石,從河運給北京。”于是河運大便利,漕粟益多。十三年遂罷海運。二十年禮以老疾免朝參,有奏事令侍郎代。七月卒于官。
(節選自《明史·宋禮傳》)
[注] ①丁母憂:遭逢母親喪事。舊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喪,三年內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應考。②蠲:除去,免除。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引汶絕濟 絕:截斷
B.屬之衛河屬:連接(集中)
C.因相地置閘相:交互
D.帝命俟秋成后為之俟:等待
小題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禮治河有方的一組是(3分)( )
①自東平安民山鑿河至臨清
②乃筑堽城及戴村壩,橫亙五里
③匯諸泉之水,盡出汶上
④南旺地勢高,決其水,南北皆注
⑤復舊黃河道,以殺水勢
⑥請自魏家灣開支河二,泄水入土河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③⑤⑥D.①⑤⑥
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宋禮主要從事水利工作,并得到皇帝的重用,即使遭逢母親喪事,皇帝也不同意他回家守喪,最終他積勞成疾在工部處理公務時去世。
B.由于會通河淤滯,永樂初年,河海兼運。海運路途險遠物質易失,而河運要抽調壯丁,也周折勞頓,所以皇帝下決心治理會通河。
C.要治理會通河,宋禮認為首先要解決會通河水源補給問題,他采用筑壩的方法,引汶(水)入衛(河)。宋禮因治水有功,受到皇帝表彰。
D.宋禮認為海運勞民傷財,上言請求改用河運。會通河、衛河修浚后,河運昌盛,可運輸大量物資。永樂十三年,海運終止。
小題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然岸狹水淺,不任重載,故終元世海運為多。(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司修補,迫于期限,多科斂為民病,而船亦不堅。(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