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軍為什么要二萬五千里長征
紅軍為什么要二萬五千里長征
紅軍長征的由來
紅一方面軍長征的行程里數的統計和提法有一個發展過程。1935年5月,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以朱德名義頒布的《中國工農紅軍布告》中指出:“紅軍萬里長征,所向勢如破竹,今已來到川西,尊重彝人風俗。”中革軍委第一次提出了“紅軍萬里長征”。1935年8月5日,中央政治局沙窩會議通過的《中央關于一、四方面軍會合后的政治形勢與任務的決議》說:“一方面軍一萬八千里的長征是中國歷史上的空前的偉大的事業。”時任紅一方面軍第1軍團l師政治部巡視團主任的肖鋒在《長征日記》中7月31日記道:“一方面軍從中央蘇區出征快10個月,算算行程,約18000里。”上述說明,紅一方面軍從中央蘇區出發長征到毛兒蓋附近的沙窩行程里數約為一萬八千里。1935年9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甘肅省迭部縣俄界(高吉)召開了擴大會議,會議作出的《中央關于張國燾同志的錯誤的決定》中,批評張國燾“對于中央紅軍在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斗爭中及突圍后的二萬余里的長征中所取得勝利估計不足”。這里所說的“二萬余里的長征”,是一方面軍長征出發到俄界的里程數,比到毛兒蓋多了二千多里。后來在《清平樂?六盤山》中“屈指行程二萬”的詩句,顯然是根據這個數字而來的。中共中央率紅軍陜甘支隊長征勝利到達陜北后,10月22日,在吳起鎮政治局會議上所作的報告中說:陜甘支隊自俄界出發已走二千里。根據俄界會議決定中提到的“二萬余里”,再加上俄界到吳起鎮二千里,紅一方面軍長征到陜北的行程應是二萬二千里左右。
紅一方面軍長征到達陜北后,中央號召參加長征的同志寫回憶錄,并組織一部分同志對長征的里程進行了統計。統計的結果是“走的最遠的部隊,走了約二萬五千里”。11月5日,對隨行部隊的講話中說:“根據一軍團的統計,最多的走了二萬五千里,確實是一次遠征,一次名副其實的、前所未有的長征!”
11月13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為日本帝國主義并吞華北及蔣介石出賣華北出賣中國宣言》中首次對外公布說,中國工農紅軍“經過兩萬五千里的長征,跨過了十一省的中國領土,以一年多艱苦奮斗不屈不撓的精神,最后勝利地到達了中國的西北地區,同陜甘兩省的紅軍取得了會合”。
11月28日,中共中央在發布的《抗日救國宣言》中,又進一步指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與中國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曾經不斷喚醒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對日作戰,曾經派遣了自己紅軍主力,經過二萬五千里的長征,歷盡艱難困苦北上抗日。”
此后,中共中央在對外宣言和黨的領導人講話中,在講到紅一方面軍長征時都稱是“二萬五千里長征”。雖然紅一方面軍各部隊長征里數不盡相同,但人們都習慣按“走的最遠的部隊”二萬五千里,來稱紅一方面軍進行了二萬五千里長征。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