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的意義何在?
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的意義何在?
答
案為進一步增進中國與東盟國家的了解與友誼、開展更務實的教育合作、鋪設更暢通的合作渠道、拓展更多維的合作領域、加強區域間人文交流,自2008年起,外交部、教育部及貴州省人民政府已聯合在貴州省成功舉辦了十屆交流周活動——
1、有效服務“一帶一路”
2、推動校際務實合作
3、助力貴州對外開放
4、推進參與多元發展
解
析9月24日,由外交部、教育部、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1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貴陽開幕。本屆教育交流周主題為“知行合一——共建可持續發展合作的教育愿景”。教育部部長懷進鵬作視頻致辭。
懷進鵬表示,中國與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年來,各領域交流蓬勃發展,教育交流周已成為雙方在教育領域互聯互通、互學互鑒的重要機制化平臺。過去的一年,中國與東盟國家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實現了教育交流合作不斷線,成為雙方共克時艱的縮影。
懷進鵬指出,今年是中國“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展望后疫情階段,中國政府將繼續堅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落實關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政策舉措,深化同包括東盟在內世界各國的教育交流合作。希望各方加強政策互通,聚焦體系聯通,推進產學融通,攜手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老撾副總理宋賽、印尼人類發展與文化統籌部長穆哈吉爾、東盟秘書長林玉輝及東盟有關國家教育部部長、駐華大使,貴州省委書記諶貽琴及外交部、教育部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通過視頻或線下方式出席開幕式。
擴展知識
中國與東盟地理相鄰,山水相連,文化相通,血脈相親,利益相融。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系建立17年來,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睦鄰友好、互利共贏始終貫穿于中國與東盟關系發展的全過程。雙方彼此信任不斷加強,務實合作日益深化,人文交往更趨密切,各領域合作都取得長足進展,為本地區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為進一步增進彼此的了解與友誼、開展更務實的教育合作、鋪設更暢通的合作渠道,拓展更廣泛的合作領域、加強區域間文化交流與發展,自2008年起,中國教育部、外交部及貴州省人民政府已聯合在貴州成功舉辦了12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以下簡稱交流周)。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