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在進行語文學習時研讀多數,在諸多文章中有很多細節處值得我們細細琢磨、深深品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尋找翠翠》閱讀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尋找翠翠》閱讀原文:
閑坐于草亭,忽地想起翠翠,仿佛想起一個熟識的故人。
天碰巧落著雨。我們碰巧飲著酒。雨和酒,碰巧都易于勾起人的愁腸。碰巧是在酉水邊,酉水碰巧和沈從文小說里寫的一般模樣。我們碰巧都是沈從文迷。
所有與翠翠有關的事物,碰巧在這個時刻,聚齊。
而翠翠,卻只能隔著茫漠的時空同我們說話。翠翠很遠。翠翠只生長于沈從文三十年 代的小說里,穿著圖案簡單的衣裳。悠遠的日子早已布滿了舊電影似的劃痕,但她的明眸不會褪色。沈從文說:“翠翠在風日里長養著,故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人又那 么乖,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 她便用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面前的人 無心機后,就又從從容容地來完成任務了。”嚴格來說,翠翠是由所有喜歡翠翠的人集體創作的。凡是讀過《邊城》的人,心里都裝著一個翠翠。
翠翠是典型的中國式夢境的產物。她容納了民間中國對于自然、人性、愛情與生命的本質看法。或者說,翠翠是河流的另一種形式的存在。她的每一寸肌膚都是秋露和山雨凝聚成的,所以她才清明秀麗,有著透明的秉性。她是中國河流的青春寫照。凡是河流可以帶我們去的地方,她都可以帶我們去。
翠翠就是這樣陪著我,在湘西,一路走了好遠。她是無處不在的河水和月光。我知道她不獨屬于我,但她總會在我最需要的時候出現。
——這是《邊城》以外的翠翠。沈從文不知道還有這樣一個翠翠。翠翠在《邊城》里, 在沈從文的設計里,只屬于儺送,儺送就一下子成了《邊城》外許多人的共同的情敵。
《邊城》真正煽情之處,是翠翠的等待。翠翠的等待就是整部作品的高潮。也可以說, 前面所有的故事,都只是一個交代,翠翠執著而執拗的等待,才是作品的核心。但是故事恰好就在這里戛然而止了,讀者會根據自己的人生取向作出自己的抉擇和判斷,沈從文一句也沒有多寫,只有輕描淡寫的幾句:“到了冬天,那個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里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來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會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美麗的翠翠,就這樣將期望拋向未知的遠方。她實在不該在遙遙無期的等待中耗盡自己的一生,她蓬勃健美的生命不該有這樣的結局。也許,在某個“明天”,翠翠會突然看見儺送風塵仆仆的微笑重又出現在岸頭,但是我們仍不妨作一個殘酷的假設——儺送從此遠行,心中裝著他的翠翠,夢里想著他的翠翠,走遍天涯,卻永不歸來。而翠翠,則同渡口一同老去。這樣,翠翠的一生,因為愛而不完整;另一方面,對愛的忠貞又使她的生命比任何一個人都要完整。翠翠于是成了沈從文為我們造的一個斷臂女神。
然而,這一切即使是夢想,也來得太遲了。翠翠被時間裹挾著,像儺送一樣一去不回頭了。儺送和翠翠在時間和空間上遠離著我們。翠翠如藍印花布一樣純樸的背景,帶著濕潤的鄉下氣息,消失在時間深處了。
坐在草亭里想念翠翠,翠翠既遠且近。雨還在下,河面上是一片煙,天氣越來越寒涼。酒還在飲,身子卻越來越暖。野渡無人,視野里有濃有淡。濃的是水邊的青石,怪獸般長滿綠毛;淡的是若有若無的遠山,以及山腳下的江水。一幅典型的中國式風景。遂想起沈從文的一句話:“一切總永遠那么靜寂,所有的人每個日子都在這種不可開竅的單純寂寞里過去。”當然,翠翠也在其中。想起她的愛,她悠長的等待,想哭。生活也許早已不那么靜寂,在自己的節拍里沉了很久的湘西人在現代的步伐面前也表現出一絲慌亂。要抵擋香車寶馬的誘惑已不那么容易了,盡管它的價值并不超過當年的一座碾坊。愛情,早已成了休閑中的甜點與快餐,成了一次性消費品。這個時代里,過路的女學生,即使裝扮再奇奇怪怪,行為再不可思議,也不是風景了。但翠翠是。
可是河流還在。只要河流還在翠翠就在。
當翠翠在孤獨中等待儺送的時候,世間有多少個儺送,踏遍千山,在尋找著翠翠! 尋找翠翠,翠翠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憂傷。
(選自散文集《鳳凰:草鞋下的故鄉》,有刪改)
《尋找翠翠》閱讀題目:
14. 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章以“尋找翠翠”為題目,既發揮了線索作用,使全文渾然一體;又點明了寫作的對象,概括了全文的內容,揭示了主旨。
B. 文中寫到“過路的女學生”,旨在與翠翠形成鮮明對比,含蓄地批評了現代人在現代步伐中注重外在,流于世俗,失卻純真的表現。
C. 作者說“只要河流還在翠翠就在。”這是因為翠翠是中國河流的青春寫照,在她身上有著河流一樣透明的清明秀麗的秉性。
D. 文中第二段連用六個“碰巧”,節奏明快,語勢連貫,形象地說明雖然“想起翠翠”純屬偶然,但也為后文“尋找翠翠”做了渲染與鋪墊。
15. 解釋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的含意。
坐在草亭里想念翠翠,翠翠既遠且近。
16. 文章的結尾說:“尋找翠翠,翠翠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憂傷。”請結合全文,分析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