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是( )
A.三民主義 B.新三民主義 C.新民主主義 D.社會主義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是( )
A.三民主義 B.新三民主義 C.新民主主義 D.社會主義
B
新三民主義的政治綱領同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基本一致,因此成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
新三民主義,是孫中山生前對其“三民主義”思想作出的最后一個版本的修正,是孫中山晚年聯俄聯共、扶助和依靠農工的思想體現。其核心思想為:
1、民族主義:提出具體反帝斗爭要求,認清了國內反動勢力和帝國主義的本質及關系,以及對中國革命的危害。
2、民權主義:強調國家政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即強調它的人民性、群眾性。將資產階級民權政治與反帝民族主義斗爭相結合,是一種巨大的進步和飛躍。
3、民生主義:更新解釋了“平均地權”,提出了新的方針。明確反對封建剝削,民生主義和扶助農工政策緊密地結合起來,推動國民大革命。
擴展知識
兩次國共合作:
1、第一次國共合作
開始時間:1924年1月。
結束時間:1927年7月。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國民黨改組的完成和國共合作的正式建立。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民主革命的進程。
但是,革命統一戰線僅維持了三年半時間,在革命形勢一片大好,即將取得國民革命勝利之時,國民黨右派卻突然叛變革命,1927年,蔣介石制造四一二政變,汪精衛制造七一五政變,瘋狂屠殺共產黨員,革命群眾和國民黨左派,國共合作宣告破裂。
雖然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國民大革命失敗 ,但它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合作成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宣傳共產黨的綱領,擴大黨在群眾中的影響;黨開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裝;廣大人民群眾受到一次革命洗禮,為中國革命繼續前進奠定了基礎。
2、第二次國共合作
開始時間:1937年8月中旬。開始標志:八路軍和新四軍改編。
結束時間:1946年6月。結束標志:1946年6月國軍進攻中原解放區。
合作成果:建立民族統一戰線,抵抗日本的侵略。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勝利。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